趙歡
摘 要:近年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現象趨于嚴重,農村教育堪憂。導致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三個方面,其中既有落后概念作祟,也有相關方面制度措施落實不到位產生的影響,因此,針對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措施,是破解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現象的關鍵,只有各方面在觀念以及制度措施上跟上,才能扭轉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的現狀,從而,使農村孩子真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原因;對策
長久以來,中國農村地區(qū)教育一直是整個中國教育體系中最為薄弱環(huán)節(jié),農村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好與壞決定了中國教育體系的成功與失敗,也決定了中國的教育體系能不能培養(yǎng)出高水平、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中國的農村人口(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數)為674149546人,占總人口數的50.32%。由此可見,農村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對于整個國家的發(fā)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現象趨于嚴重,因此,探討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原因并尋找相應對策解決問題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現狀
農村地區(qū)中小學學生輟學問題十分嚴重。農村地區(qū)中小學在校學生數量不斷銳減。以筆者的家鄉(xiāng)廣東省雷州市人口第一大鎮(zhèn)——客路鎮(zhèn)的客路中學近五年來的數據來看: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2-2013學年度客路中學全校在校學生人數達到5216人,學生輟學率為3.83%;2013-2014學年度全校在校學生人數為6200人,學生輟學率達到5.64%;2014-2015學年度,全校在校學生人數為5200人,學生輟學率達到8.08%;2015-2016學年度,全校在校學生人數為4200人,學生輟學率為12.38%;然而到了2016—2017學年度,情況更加嚴重,客路中學全校在校學生人數銳減到了2716人,學生輟學率更是高達23.09%。短短的五年,客路中學全校在校學生人數減少數量高達2500人,輟學率增幅高達19.26%,其它鄉(xiāng)鎮(zhèn)中學情況也大體如此。如此嚴重的農村地區(qū)輟學問題令人感到十分的擔憂,也對農村地區(qū)中小學的生存發(fā)展等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二、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原因分析
要解決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問題,就必須要了解導致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的原因是什么,根據筆者在雷州市客路鎮(zhèn)的實地調查,并結合相關文獻,以下將從社會、家庭以及學校三個方面分析造成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1.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虛弱,導致學生無心向學
農村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虛弱,使得一些落后腐朽文化習俗盛行,特別是色情、賭博、吸毒等現象在農村屢有發(fā)生。一些招嫖、販賣毒品的廣告甚至頻繁的出現在校園中。就拿筆者的家鄉(xiāng)雷州來說,上到七八十歲的老者,下到五六歲的小孩都非常好賭,儼然成為當地的一種習俗。此外,農村地區(qū)網吧監(jiān)管不力,許多無良的網吧經營者利益熏心,無視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的規(guī)定,大肆做起了中小學學生生意,甚至為學生逃學上網提供便利,每到上課時間,學校周邊的網吧都會擠滿打游戲、看黃色電影的學生。久而久之,農村中小學生就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選擇了輟學。因此,農村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虛弱是造成中小學學生染上社會不良風氣,輟學現象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2.農村學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差,學生缺乏安全感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也與學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差,導致學生缺乏安全感有關。農村中小學周邊地痞流氓,打架、斗毆、勒索、搶劫、恐嚇等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甚至有時會引發(fā)學生的傷亡,雷州市客路鎮(zhèn)就曾發(fā)生過學生在夜宵店被人刺死的案件,弄得學生人心惶惶,家長也對學校的管理失去了信心。由于學校不能正視周邊治安環(huán)境問題,地痞流氓的囂張氣焰得不到打擊,治安環(huán)境也變得更加嚴重,許多農村中小學學生因為自身的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而不得不選擇輟學在家,導致了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現象的日益嚴重。
(二)家庭因素
1.父母外出務工,子女缺乏關愛和管教
許多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家長選擇外出務工掙錢,只能將孩子托付給老人家照顧和管教,由此引發(fā)了嚴重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農村中小學學生普遍缺少父母親的關愛和管教,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沾染上許多惡習。2016年3月底以來,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jiān)護的805萬人,占89.3%;由親戚朋友監(jiān)護的30萬人,占3.3%;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的31萬人,占3.4%。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jiān)護,占4%。而其中,有超過90%的農村留守兒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輟學學生較多來自農村留守兒童。
2.農村貧困家庭無力支付子女生活開銷
導致學生輟學的又一個原因是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我國農村地區(qū),仍存在著許多困難家庭,符合低保政策的家庭,雖然能領取政府每月發(fā)放的低保救濟金,但其額度很低,僅能維持溫飽,無法支持子女上學的開銷。盡管目前我國已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已不需要學生自己支付,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高昂的生活費用還是壓的農村貧困家庭透不過氣來,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家庭子女普遍較多,使家長不堪重負。就以雷州市客路鎮(zhèn)的物價水平來說,學生平均吃一頓飯至少得花費六元錢,加上其它的費用,一天的生活費至少得二十元,一個月至少得六百元生活費才能滿足學生的日常開銷,而且還不包括資料費等其它費用在內,如果家庭有幾個孩子都在讀書,那么一個家庭至少每月得在支持子女讀書日常開銷上花費幾千元,而這明顯與農村貧困家庭的月收入有相當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農村貧困家庭不得不讓孩子選擇輟學。
(三)學校因素
1.部分教師師德水平低下,造成學生厭學心理
一些農村中小學,師德缺失的情況依舊十分嚴重。比如,有的教師教學松懈,缺乏愛崗敬業(yè)精神,搞起了課外輔導班等第二職業(yè);有的教師經常變相體罰和侮辱學生,缺乏對學生最基本的尊重;更有甚者,一些農村教師甚至對學生伸出了罪惡之手,2013年5月23日雷州市英利鎮(zhèn)某村小學校長鄭某波涉嫌強奸該校女學生被警方逮捕,類似事件不是個案,表明極個別的農村教師師德墮落,對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中小學學生中的較大部分正處于叛逆期,思想情緒不穩(wěn)定,如果教師師德水平低下,經常變相體罰、辱罵甚至性侵學生的話,會使學生的身心受到損害,極易使學生厭倦感學習,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從而造成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的局面。
2.教學手段相對落后,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農村中小學資金匱乏,硬件設施不夠完善。例如,以雷州市經濟條件較好的客路鎮(zhèn)來說,鎮(zhèn)上的兩所中學和兩所小學都只是個別教室才安裝有多媒體教學平臺,而即便是有了多媒體教學平臺,一些農村老教師還是不能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例如中學物理課本上有一個關于摩擦力的知識點,如果教師選擇黑板教學法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講解,無疑是非常抽象的,學生會產生云里霧里的感覺,而如果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就很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農村中小學能全面提升硬件設施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相信會將更多的農村中小學生留在學校接受教育。
三、解決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問題的對策
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將導致農村地區(qū)人口受教育程度下降,進而拉大與城市的差距,嚴重影響國家整體人口質量。針對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家庭和學校,因此,以下也主要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方面來提出對策。
(一)社會方面
1.加強農村精神文化建設
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昔孟母,擇鄰處”,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和其所處在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農村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虛弱,導致學生容易沾上“黃、賭、毒”而無心向學。因此,必須加強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文化氛圍。為此,政府執(zhí)法部門要加強執(zhí)法工作,加大對農村“黃、賭、毒”文化的打擊力度,特別是要對“黃、賭、毒”的傳播者進行嚴肅的處理。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農村網吧管理和監(jiān)察制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違反規(guī)定的網吧經營者進行嚴厲的懲罰。與此同時,政府宣傳部門也要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村居民明白落后腐朽文化的危害。
2.治理學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防范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以及防范校園欺凌事件刻不容緩。為此,首先,學校要勇于承擔責任,要勇于與惡勢力作斗爭,保護學生的安全,在學生放學回家的主要道路上安排校衛(wèi)巡查,加大對地痞流氓的震懾力,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其次,公安機關要加大對學校周邊治安環(huán)境的整治力度,痛擊盤踞在學校周邊的地痞流氓等惡勢力,絕不姑息;最后,為了更好的防范校園欺凌案件,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同時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可以在各學校派駐防范校園欺凌工作組,加大對校園欺凌案件的查處力度,對所謂的“校霸”、“班霸”進行嚴肅處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
(二)家庭方面
1.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家長的責任意識
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一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加強家長的責任意識便成了重中之重。首先,家長自身對教育要有正確的認識。教育是對子女的一項長期投資,有可能這項投資不會在短期內帶來效益,但卻一定會對子女的一生起著積極的影響,讀書并不是無用的,讓孩子盡可能的多讀書,多接受正規(guī)教育,有利于孩子將來能更好的融入社會;其次,家長要加強對子女的管教,對子女的教育卻一刻也不能放松。孩子正在經歷一場思想、心理、行為上的蛻變,而孩子自身的不成熟導致其明辨是非能力的薄弱,家長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為孩子提供極大的幫助,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上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2.精準扶貧,改善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條件
為了改善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條件,讓更多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讀得起書,就必須要加強精準扶貧力度。首先,要精確識別,通過合理有效的程序,把農村貧困居民精確識別出來。在認定貧困家庭時充分發(fā)揮農村居民自治制度,通過村委會發(fā)動群眾參與投票,讓群眾參與識別貧困戶,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程序的透明公開。其次,要精確幫扶,精確幫扶是精準扶貧的關鍵所在。相關部門要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選定幫扶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除了劃撥相應的扶貧資金之外,還要教會貧困家庭如何脫貧致富,給予貧困家庭相應的技術支持,比如貧困家庭所在地發(fā)展大棚種植業(yè)較有前途的話,幫扶責任人可以為其提供大棚種植技術,幫助其自給自足,自力更生。再次,要通過精確管理來保證精準扶貧的實施,必須要建立起完善的扶貧資金管理制度,通過公開扶貧資金的下撥過程、使用情況等,保證扶貧資金處理過程的公開化和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的發(fā)生,保證貧困家庭的利益。通過精準扶貧,農村貧困家庭經濟條件得到改善,保障了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
(三)學校方面
1.加強對教師的教育,提高教師師德
教師師德水平低下會造成學生厭學心理,因此必須要加強農村地區(qū)教師的教育,提高教師師德。首先,要完善相關的監(jiān)督機制,將教師師德水平納入教師年終考核,對教師違反師德的行為,比如變相體罰、辱罵學生等,必須要嚴肅處理和加強教育,情節(jié)嚴重者,可以取消其年終評優(yōu)資格和開除公職;其次,可以通過教師“回爐”的形式,鼓勵教師多參加師德研討會、教師心理培訓等,提高教師道德素質水平;再次,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看待問題,將心比心,以便更好更高效地開展學生工作。
2.加大對貧困優(yōu)秀學生的資助,讓真正想讀書的學生讀得起書
農村地區(qū)存在著許多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因家庭的經濟問題而不得不選擇輟學,令人感到非常的惋惜。因此,除了通過政府部門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精準扶貧之外,學??梢月摵险斦块T、當地商會設立助學基金會,通過向貧困優(yōu)秀學生頒發(fā)助學金的形式,加大對其的資助,避免其后顧之憂,讓真正想讀書的學生讀得起書。通過加大對貧困優(yōu)秀學生的資助,不僅為貧困優(yōu)秀學生保留了珍貴的上學機會,而且還有利于加強當地的學風建設,創(chuàng)造當地良好的重文化、重教育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趙艷麗.農村初中生輟學原因探究[J],教育情報參考,2005,(8):45.
[2]新華社.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精準摸排數量902萬人 九成以上在中西部省份[DB/OL].2016[2017-03-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1119882491.htm
[3]譚細龍.探尋農村教育發(fā)展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26.
[4]李寧.全球化視野下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4-70.
[5]吳德剛.中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45-151.
[6]栗遠榮.農村中小學學生輟學原因與對策[J],教書育人,2009,(04):49—50.
[7]廖其發(fā).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39-244.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 長沙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