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霞
摘 要:本文就思想政治課實施互動式教學論題,闡明了互動式教學的內涵;說明了互動式教學的形式及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特征;論述了優(yōu)化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政課 互動 內涵 形式 特征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選擇“輕松、活潑、互動”上課方式效果好,過去教師講、學生聽,那種“滿堂灌”教學方式無法與新時期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需求想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有嚴重阻礙,學生獲取知識的渴望也難以滿足,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難以得到發(fā)展。因此,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勢在必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刻不容緩,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一、互動式教學的內涵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以讓學生熱愛學學習、學會學習、善學學習為宗旨的教育教學模式。力爭踐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職責,師生之間的在教與學之間,課內外的情感交流、學習中的溝通,本身是一個能動的、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的突出了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最關鍵的是要協(xié)調好知識的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關系,幫助學生首先學會質疑、然后調查、最終探究,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收任何干擾和約束,在教師指導下放任個性的發(fā)展。讓這個過程,呈現(xiàn)出師生關系的融洽的局面,調節(jié)好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比重,和諧的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能夠讓課堂有生氣,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形成互為一體,從而產生教與學協(xié)調一致、提高教學效果便是互動教學模式。
二、互動式教學的形式
1.師生互動,互換角色,使師生關系更融洽
各科教學有其不同的特色,當然不同的教學科目、內容、對接受目標有不同的教學手段。思想政治教學更有其特色,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教學風格不同,課堂教學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采。教師的職責是盡量在課堂內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的活波寬松的學習氛圍,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把表現(xiàn)的機會讓給學生。也可讓學生到講臺上去針對一個專題、論題、課題等表達他們意見,各抒己見,做出他們能夠做到的答題,解決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如:針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作客觀分析,總結分析過程及思路,這些都是促進學生參與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方法。這樣,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教材的難點重點,以及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隨時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更要指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開展探究性學習。
2.生生互動相互促進,使學生個性更張揚
生生互動已成為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活躍氣氛上講,學生很歡迎這種教學方式。其主要形式從如次方面著手:首先是討論法。將有些問題放到班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不確立對象,人人發(fā)言,教師歸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有關問題,指定組長做記錄,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也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再是點評法。即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老師不作出直接評判,而是由另一位學生作點評,對的給予肯定;錯的可以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為是對方心服口服,一定要說明理由,還可以要其他同學做出補充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
3.拓寬信息渠道與媒體互動,使學生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
媒體主要是指權威報紙、專業(yè)雜志、新聞廣播、電視新聞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等。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日益發(fā)達的新聞媒體,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與時俱進,絕對不可以拘泥教科書,脫離形勢教學。還要利用多媒體來備課,做好課件,來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有利條件,讓思想政治課上出特色。
三、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特征
各科課程教學的師生互動面臨如下狀況,師生互動的可能性也許發(fā)生在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具體環(huán)境中,也許發(fā)生在非正式的游戲、生活和交往活動之中。就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互動來說,師生互動有時發(fā)生在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時發(fā)生在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中,有時是因為對某個熱門話題而展開評論的過程中,也有時因教學某個專題中出現(xiàn)疑難問題而推向高潮。
1.共鳴
課堂中師生互動可以是由教師的提問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學生的疑問或其他行為引發(fā)的。但如果僅僅是師生的一問一答,則未必是良好的師生互動。只有當師生雙方都產生了思想和情感的共鳴,才能真正體現(xiàn)師生互動的價值。
2.連動
師生互動是一個鏈狀、循環(huán)的連續(xù)過程,師生在一種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中不斷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有時還伴有生生之間的互動。如果教師的提問僅僅讓學生找到答案而就此為止,或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一言以蔽之,則并非真實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3.啟發(fā)
師生互動的效果往往不僅僅在于落實知識點,由于師生雙方思想和情緒的相互激活,學生的思維常常越出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范圍,而教師也從中獲得教學靈感。
四、優(yōu)化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課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是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為主體的對話的“伙伴”關系。由于要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各自的承擔的任務,不能全盤否認教師的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但是對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設計以及完成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的過程,這是無法互動的。
1.完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過去一套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思想政治課上老師的說教,讓學生人為老師就是“權威”。說一不二,絕對正確。還有在中學時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圍繞高考指揮棒轉,強調“應試”的思想政治課也強制性讓學生接受。大學時代,注重人文關懷、提升素質的思想政治課應把喚醒學生潛能,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諸方面素質放到首位,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歡樂。
2.優(yōu)化教學設計,善于啟動高效的師生互動
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是教學內容及其教學過程實施的根基,是衡量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的尺子。思想政治課中的師生互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提升學生的感情覺悟,因此,確立好師生互動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針對所教對象致力于創(chuàng)設教與學的環(huán)境與氛圍,高度信任和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使師生互動緊緊圍繞著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與學生接受目標有條不紊的進行。教師更要善于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在他們的困惑點上設置情真意切的師生互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實效。
3.改進教學評價,積極推進師生互動的進程
“關注差異,人人成材”的評價觀注重運用多元、多維、全面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這就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積極地看、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