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韓萍 紀冬 馬麗君 王晶晶 邵清 陳國鳳
文獻報道,24.6%~61.9%的ALT正常或者輕度異常(<2×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存在顯著的肝臟炎癥或者肝纖維化[1-3]。因此,對于ALT正常或者輕度異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有必要尋找敏感性及特異性更好的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來反映肝臟的炎癥程度,從而盡量減少肝穿刺。血清高爾基體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曾被用于原發(fā)性肝癌的早期診斷[4-5],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GP73已不適宜作為肝細胞癌的診斷指標[6],而是與慢性肝病的進展有關(guān)[7-8]。本文重點分析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GP73與肝臟炎癥的相關(guān)性,進一步構(gòu)建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為此類患者早期開展抗病毒治療減少肝穿刺提供幫助。
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就診的慢性HBV感染初治患者422例,男308例,女114例,年齡18~70歲。納入標準:①HBsAg陽性>6個月;②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HBV 感染者,診斷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9]。排除標準:①6個月內(nèi)服用過抗病毒藥物的慢性HBV 感染者;②合并其他類型肝病,如丙型肝炎、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者;③合并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或者藥物等其他原因引起肝損傷的患者;④嚴重心臟、肺臟、腎臟疾病患者;⑤肝癌以及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
(一)血清GP73以及常規(guī)血清學檢測:血清GP73的測定采用ELISA,試劑盒由北京熱景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肝穿刺當日同時檢測血清學指標包括肝功能、血常規(guī)及病毒學指標。
(二)肝活組織檢查 采用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肝穿刺,由經(jīng)驗豐富的超聲科醫(yī)生進行,使用16G活檢針采集肝組織,長度>15 mm,置于10%中性甲醛中固定,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后常規(guī)作蘇木精伊紅及網(wǎng)狀纖維和(或)Masson三色染色,由2位病理醫(yī)師雙盲法閱片,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標準參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0]。
采用SPSS 19.0、GraphPad Prism 6以及MedCalc 11.4軟件分析,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檢驗。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進行相關(guān)性檢驗。診斷實驗的評價使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對肝臟炎癥損傷因素構(gòu)建方程,以最大程度提高敏感度及特異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HBV感染的初治患者422例中,ALT<2×ULN患者222例,男性154例,女性68例。ALT≥2×ULN患者200例,男性154例,女性4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AST以及GP73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ALT<2×ULN的患者全部進行肝活組織檢查,其中具有顯著肝臟炎癥(≥G2)的患者57例,占25.7%,顯著肝纖維化(≥S2)的患者110例,占49.5%。見表1。
表1 入選患者的一般特征
222例ALT<2×ULN的CHB患者中,血清GP73的水平伴隨肝臟炎癥程度增加而逐漸升高,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分析表明,血清GP73與肝組織病理的炎癥具有良好的相關(guān)性,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4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1A。222例患者中具有顯著肝臟炎癥(≥G2)及顯著纖維化(≥S2)的患者分別為57例(25.7%)、110例(49.5%),顯著肝臟炎癥組(≥G2)的GP73水平(114.7 ng/mL)高于無明顯肝臟炎癥組(41.63 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1B。血清GP73同樣可以預測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顯著的肝臟炎癥(≥G2),針對上述222例患者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134例ALT正常的HBV感染者中具有顯著肝臟炎癥(≥G2)共21例,占15.7%,顯著肝臟炎癥組(≥G2)的GP73水平(105.4 ng/mL)同樣高于無明顯肝臟炎癥組(G0-G1)(39.91 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2。
圖1 222例ALT <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P73與肝組織病理炎癥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圖2 134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GP73與肝組織病理炎癥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對ALT<2×ULN的CHB患者,以GP73、ALT、AST 3種反映肝臟炎癥的參數(shù)進行任意組合,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方程并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GP73聯(lián)合AST具有最高的AUROC,其計算公式為:GP73&AST= 0.011×GP73+0.061×AST。新參數(shù)GP73&AST診斷CHB患者顯著肝臟炎癥(≥G2)的效能明顯優(yōu)于單獨應用GP73、ALT以及AST,AUROC分別為0.836、0.756、0.725、0.808,其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75.44%、80.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采用新構(gòu)建的GP73聯(lián)合AST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對ALT<2×ULN的CHB患者繪制臨床診療路線圖,該模型可以使80.6%(175/222)的CHB患者避免行肝活檢。當GP73聯(lián)合AST的界值≤2.88時,可以準確排除90.5%(133/147)無明顯肝臟炎癥( 表2 GP73、ALT以及GP73聯(lián)合AST診斷顯著肝臟炎癥的效能分析 注:AUROC為ROC曲線下面積;95%CI為95%可信區(qū)間;PPV為陽性預測值;NPV為陰性預測值;*與GP73、ALT比較P<0.05 圖3 GP73聯(lián)合AST對于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的預警價值 我國指南推薦對于ALT持續(xù)升高≥2×ULN的CHB患者,符合條件應進行抗病毒治療,而對于ALT持續(xù)處于1~2×ULN的患者,建議行肝活檢,若達到明顯的肝臟炎癥(2級以上)或者纖維化后再行抗病毒治療[9]。然而作為評價肝臟炎癥程度的ALT并不能總是準確地反映肝臟的炎癥程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ALT<2×ULN的CHB患者中,存在顯著肝臟炎癥(≥G2)及纖維化(≥S2)的比例分別為25.7%、49.5%,在ALT正常的CHB者中達到顯著肝臟炎癥的患者占15.7%,顯著肝纖維化的患者占45.52%,與文獻報道一致[1-3]。因此,單純以ALT水平評價肝臟炎癥程度進而指導抗病毒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肝活組織檢查作為金標準能夠準確地反映肝臟的炎癥及纖維化程度,但存在抽樣誤差,且具有有創(chuàng)性以及較多的并發(fā)癥[11-13],使得大多數(shù)患者不能接受,從而延誤了抗病毒治療的時機,增加了疾病進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風險。對于ALT<2×ULN的CHB患者有必要尋找敏感性及特異性更好、易于推廣且適用于長期隨訪的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從而替代肝穿刺已經(jīng)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及難點之一。 本研究發(fā)現(xiàn)ALT≥2×ULN的CHB患者的GP73水平顯著高于ALT<2×ULN的患者,ALT<2×ULN的患者血清GP73的水平伴隨肝臟炎癥程度增加而逐漸升高,與肝組織病理的炎癥程度呈正相關(guān)。ALT正?;?2×ULN的CHB者,血清GP73均可用于預測顯著的肝臟炎癥(≥G2),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也證實了血清GP73是預測肝臟炎癥的獨立因素。文獻報道,GP73與CHB患者的肝臟炎癥具有相關(guān)性,可以預測轉(zhuǎn)氨酶正常的HBV攜帶者中的2級以上肝臟炎癥,以及用于抗病毒治療預后的監(jiān)測,也有學者認為GP73可以評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預后[14-17]。Tianhui等[6]的研究結(jié)果認為GP73已不適合作為肝癌的血清學診斷指標,而是與肝臟炎癥及纖維化程度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LT輕度異常的CHB患者,GP73可以作為反映肝臟炎癥的血清學標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此類患者ALT檢測的不足。 本研究還建立了GP73聯(lián)合AST的新的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該模型的AUROC明顯高于單獨的ALT或GP73,在特異度無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敏感度?;谝陨辖Y(jié)果,繪制了針對ALT<2×ULN的CHB患者的臨床診療路線圖,該模型可以使80.6%的CHB患者避免行肝活檢。當GP73聯(lián)合AST的界值≤2.88時,可以準確排除90.5%無明顯肝臟炎癥( 總之,GP73是評估CHB患者肝臟炎癥的新的生物學標志物,采用GP73聯(lián)合AST的無創(chuàng)診斷模型能夠更準確預測顯著肝臟炎癥,替代肝穿刺,用以判定ALT在2倍正常值以下的患者是否須進行抗病毒治療,值得臨床推廣。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