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正威
中國旅游地理是中職旅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研究人類的旅游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相互關系的新興學科,包括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等多種旅游資源的介紹和欣賞。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增長,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甚至會影響其從業(yè)能力。因此,探討如何很好地開展這門課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方法2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學生方面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并不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但是有些學生卻存在著興趣不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課堂氣氛不佳。筆者通過與學生課上、課下的溝通,總結原因。首先,漯河技師學院學生年齡偏小,幾乎沒有外出游玩景點的經(jīng)歷,有的甚至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對于旅游景點沒有實際感知,所以很難產(chǎn)生興趣,這使他們對旅游的認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對該門課程沒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其次,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地理科目并不是主科,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所以學生的地理基礎很薄弱,這直接導致他們在讀課本時,并不能完全讀懂,尤其是對巖漿巖、玄武巖等專業(yè)詞匯更是充滿了迷惑。學習的難度較大使學生望而卻步,無法很好地融入課堂中。所以,想要很好地開展這門課程,教師必須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師方面
中國旅游地理涉及多門學科,并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講授地理、經(jīng)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用通俗易懂的詞句使學生明白其含義;還要給學生講述旅游的過程,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要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如今是信息化時代,學生有時會把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新聞和產(chǎn)生的思考在課堂上提出,而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很難直接回復的,因此,教師主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比如,教師在講地文景觀時,需要掌握地理中外力、內(nèi)力作用的知識,旅游中各種景觀的形成原因,歷史中名人與景觀的關系等,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法使學生理解。此外,還需要回答學生的各類問題,比如,鉆石只有白色的嗎、翠玉白菜是拼接的嗎等,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一)認真?zhèn)湔n,提高自身知識素養(yǎng)
課前備課時,教師要做到認真?zhèn)浣滩?、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材時,不論字詞讀音,還是拓展知識,都應面面俱到,要保證能隨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備學生時,應把握學生基礎,考慮學生現(xiàn)狀,學會用通俗的語言給學生講解較難知識點;備教法時,應學會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考慮到這門課程的內(nèi)容復雜,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素養(yǎng),加強業(yè)務進修,多留意相關書籍內(nèi)容和網(wǎng)絡資源,多看旅游電視節(jié)目,以及時掌握最新的旅游知識和技能技巧,以新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使學生產(chǎn)生對中國旅游地理的興趣。對此,筆者進行了下列嘗試。
1.適時應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對課程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看過景點,無法通過書本上的文字描述想象到景觀的美妙之處。所以,筆者在課堂上播放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風景之美,進而產(chǎn)生學習課本內(nèi)容的興趣。讓學生觀看各景點的視頻和圖片,不僅讓其掌握更多知識,而且還能使其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活躍,使其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筆者利用地圖教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又可以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旅游地理知識中,有大量的名山、名川及氣候類型等內(nèi)容,這些知識看似復雜,可是筆者將這些知識與地圖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便變得直觀又生動。所以上課時,筆者在PPT中插入地圖,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形成地理印象,同時讓學生學會讀地圖,為以后從事導游工作做準備。
2.合理設置問題。在課堂中加入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增加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如筆者在講丹霞地貌時設置這樣的問題“大家觀看圖片后覺得丹霞地貌時什么顏色的呢?為什么是這個顏色呢?跟水結合在一起會形成什么樣的景象呢?”,從而一步步引出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景觀特色等內(nèi)容,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3.穿插趣味故事、傳說。地理是嚴肅且嚴謹?shù)膶W科,而旅游卻是生動而活潑的。所以在講解旅游地理時,筆者會以旅游傳說吸引學生,將地理知識穿插其中。如在講解三峽孟良梯和倒吊和尚時,以孟良偷鑿石壁盜北宋名將楊繼業(yè)尸骨的故事開始,學生聽得入神時會關注傳說的真假,而這時候再講孟良梯為棧道遺跡,倒吊和尚是鐘乳石形成的景觀時,學生就會聽得更認真,記得更清楚。
4.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我國地大物博,2015年就已成功申報了48項世界遺產(chǎn),各類景觀不計其數(shù)。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學生了解了我國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特別是申遺成功的項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種自豪感使他們更加愿意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旅游地理,漸漸地便形成一種學習動力。所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是非常必要的。
筆者認為教學的過程是教師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不斷進步的過程,所以筆者會更多地進行教學反思,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愛上中國旅游地理。
(作者單位:漯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