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我們的課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而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也已經不在適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因此,作為當代的音樂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傳統(tǒng)音樂教學存在的諸多弊端,對于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做出積極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從而適應新課程改革對音樂課程教學的要求,本文以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探討了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路徑與方法,為促進我們小學音樂工作的全面提高和發(fā)展提供了一些建議和思路,希望為大家?guī)硪恍椭蛥⒖肌?/p>
關鍵詞:體態(tài)律動;新課程;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2-0200-01
引言
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對我們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依然還留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印記,而小學音樂教學就顯得格外突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社會、學校、家庭對語、數(shù)、外等文化科目的成績過于看重,這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阻力。所以,要提高我們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要充分的認識音樂教學在學生素質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要認識到音樂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所具有的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進行音樂教學的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就顯得十分重要和有意義。
1.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提升和推進學生素質的整體發(fā)展,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造成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音樂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音樂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但是由于重視不夠直接造成目前的小學音樂課程的學習只是讓學生會唱一首歌,甚至是看幾部電影,這種做法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起不到任何作用,也讓我們的整個教學疲于應付,單一的教學內容無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1.2?音樂課程教學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往往是“老師領唱、學生跟唱”的形式,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參與性。其次,師生之間沒有良好的互動,這種呆板的音樂教學方式無法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生也無法對樂曲中包含的豐富情感產生深刻的認識與共鳴。
2.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2.1?注重課堂結構的合理設計。音樂教學是小學教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音樂教學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學科特性,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內容為支撐,進行合理科學的教學結構設計,這里的課堂結構主要是指教師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理念的指導下,以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為核心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流程,是一種整體性較強的方法體設計。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的結構設計時,必須要區(qū)分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注意小學階段學生自身年齡與心理的特點,針對不同課型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結構。
例如,我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時,就可以結合歌曲自身的曲式結構,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模式,讓我們的課堂結構具有樂段式的結構特點:主要有兩段式“動―靜”或“靜―動”;三段式“靜―動”或“靜―動―靜”。也可以是回旋曲式結構“動―靜―動―靜―動”等。通常說來,二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回旋曲式”的課堂結構。這種靈活的課堂教學模式,不但留給學生充足的欣賞音樂的時間,也能夠讓學生從呆板的音樂課堂中解放出來,避免了“滿堂灌”的無效作用。
例如,在講授二年級《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樂曲時,由于曲子節(jié)奏明朗,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學情進行“動―靜―動―靜―動”的課堂結構設計,教師可以把這首歌曲進行若干劃分,學生就可以體會歌曲中的情緒變化,從而感受到歌曲中的美妙意境,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豐富肢體語言進行情緒的表達,從而讓學習變得快樂輕松;其次,教師可以結合音樂的彌漫性特點,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啟發(fā)的英語學習興趣,讓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甚至還可以采用豐富的表演形式,讓學生通過身體的動作完成樂曲節(jié)奏和旋律的體驗,從而提高我們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果。
2.2?注重教學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在引入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小學生還處于能力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而且小學音樂課時也遠少于其他課程。因此,教室必須做好音樂課前的鋪墊和準備,通過課前引導孩子們就會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所以,課前應該針對孩子的實際學情,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孩子們引向所學習的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排好隊依次走進教室,并伴隨音樂節(jié)奏和韻律,讓孩子們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邁步,并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如跺腳、拍手等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孩子進行恰當?shù)捏w態(tài)律動。這樣就為孩子構建了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激發(fā)了孩子的音樂學習興趣。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取得良好的發(fā)展,就必須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積極總結和探討傳統(tǒng)音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總結經驗,構建出適合當前音樂教學發(fā)展的方式,從而實現(xiàn)我們音樂課堂教學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榮.淺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6(17):212.
[2]?羅銘.論新課程改革下音樂課堂師生的交流與互動[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2):79+149.
[3]?解丹.新課改中音樂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03):143.
[4]?王彩花.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