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 要:21世紀以來,中國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究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顯學”,中國學者通過對中外音樂教育理論的研究探索,致使中國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究呈現(xiàn)出一種獨具特色的學術品質(zhì),其理論來源,既有中國古代“樂教”理論與中國近現(xiàn)代“美育”理論,又有北美音樂教育哲學理論,其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哲學流派爭鳴,各抒己見,見仁見智,其發(fā)展則是既立足本土音樂教育理論實際與教學現(xiàn)狀,又具開放心態(tài),請進來,走出去,逐漸步入國際音樂教育哲學舞臺。
關鍵詞:中國 音樂教育哲學 理論基礎 發(fā)展
21世紀以來,音樂教育哲學已然成為我國音樂教育學界的“顯學”,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界人士關注,研究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的學者隊伍逐漸壯大,研究成果越來越豐碩。本文主要分析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來源、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來源有二:一是中國音樂教育思想,主要是中國古代“樂教”理論與近現(xiàn)代“美育”論;二是以北美音樂教育哲學為主的外國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研究現(xiàn)狀是出現(xiàn)文化、創(chuàng)造、兼容等流派,學術爭鳴,各說紛紜??傮w來說,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研究仍然是立足本土,放眼于國際,逐漸以獨特的學術特色步入音樂教育哲學國際大舞臺。
一、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理論基礎
1.中國古代樂教思想和近現(xiàn)代美育理論是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研究的基礎。
孔子既是教育家,也是音樂家,他希望復興西周的“禮樂制度”。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①“樂所以修內(nèi),禮所以修外”②表現(xiàn)出人的個性的完善需要音樂的熏陶,禮教育的目的只有通過音樂教育才能達到。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③一文中把教育劃分成四部分,即“智育、德育、美育、體育”。蔡元培提出的“禮為德育,而樂為美育”④,將中國古代的禮樂思想與西方“美育”理論結合在一起,蔡元培不僅倡導“美育”,他還積極踐行“美育”,推崇“美育”,奠定了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根基。
2.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傳入中國,推動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研究。
20世紀七十年代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以貝內(nèi)特·雷默的審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為代表;九十年代出現(xiàn)了以戴維·艾利奧特為代表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觀。對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翻譯及介紹,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開始關注北美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究。
(1)關于“審美”音樂教育哲學的論文主要有:2008年郭小利發(fā)表的《美國審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歷史演變》,覃江梅2008年發(fā)表在《中央音樂學報》上的《從<音樂教育的哲學>三個版本評述雷默審美音樂教育哲學》,還有2006年吳躍華和閆輝發(fā)表的《試論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等。
(2)關于“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論文主要有:馬達2009年發(fā)表在《人民音樂》的《戴維·艾利奧特和他的實踐音樂教育觀》,2011年覃江梅發(fā)表的《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的前沿陣地—“五月組”及其行動理念與研究發(fā)展》,2010年郭小利發(fā)表在《藝術百家》上的《從艾利奧特學術思想發(fā)展歷程看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之變遷》,以及管建華在2009年發(fā)表的《鮑曼音樂教育實踐哲學的新實用主義哲學趨向簡析》等。
(3)關于“審美”和“實踐”兩種音樂教育哲學觀的比較研究的論文主要有:2008年郭小利發(fā)表在《音樂研究》的《北美“審美”與“實踐”兩大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徐敦廣2009年發(fā)表在《外國教育研究》的《后現(xiàn)代語境中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批判——從20世紀美國音樂教育哲學談起》,以及覃江梅2008年發(fā)表的《音樂教育的審美范式和實踐范式》、《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審美與實踐之維》(博士論文,后出版)等。
(4)有關“功能”音樂教育哲學的論文主要有:2002年發(fā)表的保羅·哈克、劉沛譯《走向功能音樂教育》等。
在這些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中國音樂教育哲學學者根據(jù)本國實際,立足本國國情,又能結合國際視野,總結發(fā)展趨勢,從而能更好地推動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
根據(jù)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主題”搜索中發(fā)現(xiàn),關于音樂教育哲學的文章有1036篇。相對于“功能”, “審美”音樂教育哲學研究成果最多,有365篇;“實踐”研究成果次之,有204篇相關文章。對“審美”和“實踐”兩種音樂教育哲學觀進行比較的少數(shù),有150篇。關于“功能”的有29篇。
二、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發(fā)展
中國最早的關于音樂教育哲學的文章是1992年廖家驊先生發(fā)表的《音樂教育的哲學思考》,在此之后,開始有學者對音樂教育哲學進行探討,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哲學學術活動在高校開展,學者和專家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由此產(chǎn)生了多種不同的音樂教育哲學觀,這些都體現(xiàn)并影響著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
1.形成中國本土音樂教育哲學流派
(1)以文化為核心——以管建華先生為代表,強調(diào)并提倡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此“文化”音樂教育哲學觀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肯定。
(2)以創(chuàng)造為核心——由王耀華先生提出的“以音樂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是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以及強調(diào)音樂本身“創(chuàng)造”品質(zhì)。
(3)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以劉沛為代表,提出多種觀點相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觀。
2.中國音樂教育哲學的學術爭鳴
(1)近年來,音樂教育哲學研究吸引越來越多的學者進行探索研究,除了對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譯介之外,關于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的論文也越來越多。其中,有關審美音樂教育哲學的論文主要有:吳躍華《試論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王州《論“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等。
(2)《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審美”放在首位,提倡“強調(diào)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的課程基本理念,提出“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diào)學生的藝術實踐……”⑤
3.音樂教育哲學學術活動的開展
音樂教育哲學問題是當今國際音樂教育學術界探討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中國音樂教育學者們在中國音樂教育學會的帶領下,邀請外國專家進行主題演講以及開展了一系列音樂教育哲學學術活動:
(1)中國音樂教育哲學學術活動的開展
①2009年11月5-7日,由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作為主辦方,舉辦了“中國第一屆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組成此次研討會的主要成員是來自國內(nèi)外的音樂教育專家和學者們。其中,美國當代著名音樂教育哲學家戴維·艾利奧特、謝嘉幸教授等作大會發(fā)言。艾利奧特作了主題發(fā)言。此次會議討論了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思想、中國當代音樂教育哲學問題和西方音樂教育哲學流派。
②2011年11月10-12日,依然是由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為主辦方,“第二屆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暨傳統(tǒng)音樂教育高端論壇”在此舉行。美國當代文學家瑪麗·麥卡錫受邀介紹了國外音樂教育哲學發(fā)展情況。本次會議圍繞世界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情況,提出中國音樂教育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傳承需從不同視角關注等。
③2011年11月4-6日,在南京舉行了“2011 南京國際音樂教育高層論壇”,參加此次會議的為國內(nèi)外高校的七十余位專家,分別交流、探討了音樂教育和音樂教育哲學。
④2014年10月11-12日,“2014年音樂教育學學術研討會”在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辦。邀請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代表人物韋恩·鮑曼在會上作學術報告。此次會議對音樂教育哲學的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進行交流和探討。
(2)中外交流
①1985年,雷默應中國教育部和文化部的中美藝術交流項目邀請,來華講學、訪問兩個月,向中國學者介紹其“審美的音樂教育哲學”,為中國音樂教育帶來了新風。
②21世紀初,中外音樂教育哲學研究交流逐步開展起來,中國音樂教育學者到國外訪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為中外音樂教育哲學學術交流起到一定的幫助。
結語
21世紀以來,音樂教育哲學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的關注與研究,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不僅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還吸收借鑒國外一些成功的研究成果。但是在關注研究的過程當中不難發(fā)現(xiàn),關注和研究外國尤其是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比關注研究中國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多,在期刊文獻、學術論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外國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上。
作為一門年輕學科,我們學習外國音樂教育哲學思想是為了借鑒其發(fā)展經(jīng)驗。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雖然,由于不同的歷史原因,古代獨立的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體系并未形成。以中國古代、近現(xiàn)代音樂教育思想作為理論基礎,促進音樂教育哲學在中國當代的發(fā)展,需要今人不懈探索,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建設獨具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未來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不僅要形成學科融合,還要形成視域融合、文化融合等,從不同的方面推動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展。
注釋:
①《論語·泰伯》.
②《禮記·文王世子》.
③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教育世界》1906年第56號.
④蔡元培:《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東方雜志》1912年4月,第8卷第10號.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第一部分《前言》之二《課程基本理念》之“強調(diào)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2011年.
參考文獻:
[1]郭小利.從艾利奧特學術思想發(fā)展歷程看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之變遷[J].藝術百家,2010(5).
[2]吳躍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讀后[J].人民音樂,2014(7).
[3]代百生.“音樂美育”的內(nèi)涵與實質(zhì)[J].美育學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