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雅芬
摘 要:古詩教學可以通過直觀導入、了解背景、想象畫面等方式來讀懂詩意、感受詩情、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意境
“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學生接受語文教育,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其他教育的一致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促進個人終身的發(fā)展,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主要是習得的過程,要經(jīng)過多次培養(yǎng)、反復訓練才能夠具備。這就需要大家思考這樣的問題:訓練什么?怎么訓練?
古詩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中重要的一部分,古詩的表達方式比較隱晦,文體內(nèi)容簡練,詩句間充滿詩情畫意。古詩的重要性及其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需要具有其獨特性。古詩教學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有效途徑,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幽僻意境,凄寂情調(diào)。面對這樣一首詩,教師要慧眼識語,運用有效的方式,著力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一、直觀導入,走近意境
運用直觀的圖片導入或多媒體動畫的方式為學生直接展示古詩的意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興趣。例如我在執(zhí)教《江雪》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看圖猜古詩的游戲,好不好?
出示《靜夜思》圖片,第一幅圖,誰來猜?指名背。
出示《山行》圖片,指名背。
出示《望廬山瀑布》圖片,指名背。
老師再請大家猜一幅圖,出示江雪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首詩,江雪。板書課題。
文字是抽象的,圖畫是形象的文字。這樣的導入方式是用形象具體的圖畫喚起學生對抽象文字的回憶,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符合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因此孩子們能快速回憶起舊知,也能初步感受到作者孤寂的心情,感受詩文的詩情畫意。
二、了解背景,融入意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一般不只是單純地描寫景物或敘述事情,而往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或?qū)κ虑榈臄⑹霰磉_個人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詩人,融入意境,引導其探究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人當時的寫作心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執(zhí)教《江雪》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介紹詩人
讓我們走進唐代大詩人柳宗元,出示:唐代大詩人柳宗元,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也得罪了官場上的黑暗勢力,被貶官到當時的永州,心情非??鄲?,于是寫下了《江雪》這首詩。(出示古詩)
(二)走近詩人
孩子們,此時此刻,你們認為《江雪》中的“漁翁”指誰呢?柳宗元,為什么會是柳宗元自己呢?(學生說)看來,你是柳宗元的知音。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柳宗元孤獨的心情。
(三)走進詩人
1.孩子們,其實柳宗元在永州還寫了一首關于漁翁的詩。出示:漁翁。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zhú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老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2.了解大意
指名讀注釋。
[注釋]夜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過夜;清晨,他從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飯。等到煙消云散旭日初升,卻看不見他的人影;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回身一看,只見青山綠水之中,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同樣是柳宗元,同樣是寫漁翁,同樣是在永州,他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呢?還是孤獨,表面看上去快樂,其實還是孤獨。
補充柳宗元寫的另一首詩《漁翁》,不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江雪》這首詩,體會了作者的情感,更主要的是積累了同一位詩人寫的同一題材的古詩,豐厚了學生的人文底蘊。
3.走進“漁翁”文化
你看,這就是柳宗元,他總是用空曠的環(huán)境描寫襯托內(nèi)心的苦悶孤獨,課后有興趣的同學搜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相信你一定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向?qū)W生介紹作者的時代背景,使學生能夠了解當時詩人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融入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
三、想象畫面,感受意境
古詩語言凝練,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指名說說、寫寫,把自己融入畫中,自然而然地引出對畫面蘊含的情感的理解。例如執(zhí)教《江雪》一課時,我讓學生讀懂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后,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孩子們,面對這漫天大雪的江面,這個漁翁,他看到了什么?(預設:看到了漫天的大雪,看到了江面冰塊,看到船上厚厚的積雪)他聽到了什么?(呼呼的北風,小船晃動時“咔嚓咔嚓”的響聲)呼呼的北風更加增加了氣氛的寒冷。如果把我聽到的、看到的放到畫面中,你們一定會把這個畫面寫的更加豐滿,讓我們再來補充后兩句詩的描寫。誰來分享你寫的畫面?(交流)如果你就是這位漁翁,你此時的心情是什么?(孤單)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漁翁的這份孤獨之情。
學習古詩時,教師一定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一切生活經(jīng)驗,展開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想象,讓每一個詩句里的景物都活起來,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并使自己完全融入古詩的畫面中,把自己當作詩人,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感詩人之所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領悟其中的表達方法,做到入情入境。
總而言之,古詩詞的學習,能夠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運用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走進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到知識,使古詩教學簡單、凝練而又豐富。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