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金,黃燕,呂璐冶,韓秋影,周濤,陳亮
國家生物醫(yī)學分析中心,北京 100850
乳腺癌作為女性腫瘤致死最主要的原因,其病理特征與治療靶點具有多樣性[1-3]。根據(jù)腫瘤的分子分型,乳腺癌可分為三陰乳腺癌、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及 HER2 過表達型等 4 種亞型,其中15%~20% 為三陰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4-6]。與其他 3 種亞型不同,三陰乳腺癌同時缺乏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3 種靶點的表達,所以傳統(tǒng)的內分泌治療和靶點治療對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7-9]。因此,針對三陰乳腺癌的治療,亟需探尋新的靶點與策略[10-11]。
polo 樣激酶1 相關檢查點解旋酶(polo-like kinase1-interacting checkpoint helicase,PICH)屬于SNF2 家族,具有DNA 解旋酶活性,是有絲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的重要調控分子[12-13]。研究表明,作為有絲分裂關鍵調控激酶CDK1、PLK1的磷酸化底物,PICH 在有絲分裂期被招募至著絲粒,與BLM、TOPⅡ形成復合物,進而通過水解ATP 提供能量,保證姐妹染色單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正確分離;當PICH 缺失時,著絲粒DNA 不能正常斷裂,導致微核或多核的產生,嚴重時造成細胞分裂異常[14-16]。此外,有研究表明PICH 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17]。
本實驗室前期研究表明三陰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PICH 呈高表達,且PICH 高表達的患者預后較差,提示PICH 可能參與調控三陰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為了驗證這一想法,我們構建了可誘導穩(wěn)定敲低PICH的三陰乳腺癌細胞系MDA-MB-231,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三陰乳腺癌細胞MDA-MB-231、HEK293T 細胞購于ATCC,由本實驗室凍存保種;大腸桿菌DH5c 感受態(tài)細胞、2×上樣緩沖液購于北京博邁德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嘌呤霉素抗性的pLKO.1-tet-on 載體質粒購于 Addgene 公司;DMEM 基礎培養(yǎng)基、1640 基礎培養(yǎng)基、胰蛋白酶、雙抗(青霉素、鏈霉素)及鈣轉試劑盒購于邁晨科技有限公司;胎牛血清購于Gibco 公司;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Ⅰ、AgeⅠ及T4DNA 連接酶購于賽默飛世爾有限公司;瓊脂糖購于GenStar 公司;PICH 抗體和Tubulin 抗體分別為Sigma 公司和CST 公司產品。
HEK293T 細胞用DMEM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含10%胎牛血清及1%雙抗),MDA-MB-231 細胞用1640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含10%胎牛血清及1%雙抗)。
從 Public TRC Portal 數(shù)據(jù)庫(https://portals.broadinstitute.org/gpp/public/)中選取人源PICH特異的shRNA 序列,且該序列適用于pLKO.1 載體構建(表1、2)。
用ddH2O 將合成的PICH 干涉引物稀釋至100 mmol/L;各取1.25 μL 互補單鏈與5 μL 10×退火緩沖液加入42.5 μL ddH2O 中混勻,將混合液置于95℃水中加熱10 min 后,緩慢冷卻至室溫,完成引物退火;取5 μg pLKO.1-tet-on 載體質粒與5 μL 10×酶切緩沖液混合,再用ddH2O 補齊至45 μL,最后分別加入2.5 μLEcoRⅠ和AgeⅠ酶,配成酶切體系,37℃酶切4 h;利用核酸電泳分離酶切產物,并回收酶切片段產物;各取1 μL酶切回收產物、10× T4緩沖液、T4DNA 連接酶與7 μL 退火產物混勻配成10 μL 連接體系,37℃連接 1 h;取 5 μL 連接產物加入 50 μL 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細胞溶液中混勻,配成轉化體系,冰浴30 min;快速將轉化體系轉移到42℃水浴鍋中熱激 90 s,冰浴 2~3 min;取 400 μL 不含抗生素的無菌LB 液體培養(yǎng)基加入裝有轉化體系的試管中,于37℃搖床上孵育1 h;室溫低速離心3 min,棄300 μL 上清,重懸菌液后,均勻涂在含氨芐青霉素的LB 平板上,37℃培養(yǎng)箱中過夜;菌落PCR鑒定,基因測序驗證。
表1 PICH干涉靶序列
表2 PICH干涉序列
每個 10 cm 培養(yǎng)皿接種約 1×106HEK293T 細胞;取6μg目的質粒、4.5 μg psPAX2、1.5 μg pVSV-G 充分混勻于 1 mL HBS 中,靜置 5 min;取67 μL CaCl2緩慢滴加到混合液中,充分吹打混勻,靜置20 min;將轉染體系均勻緩慢地滴加至HEK293T 培養(yǎng)皿中,12 h 內更換培養(yǎng)基;收集病毒,并濃縮至約500 μL;取適量濃縮后的病毒及促感染劑聚凝胺(polybrene,10 μg/mL)滴加至MDA-MB-231 細胞培養(yǎng)基中;24 h 后加入工作濃度為2 μg/mL的嘌呤霉素,篩選帶有抗性的細胞。
按照2 μg/mL的工作濃度將強力霉素(doxy?cycline,DOX)加入上述完成篩選的細胞培養(yǎng)基中,72 h 后將細胞接種于96 孔板中(2×103/孔),每組平行3 個復孔,分別于0、1、2、3、4、5 d 用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檢測每組細胞的D490nm值;剩余細胞用細胞裂解液裂解,通過Western 印跡檢測PICH蛋白的敲低效果。
通過檢索數(shù)據(jù)庫,合成了2 條不同的shRNA引物,經(jīng)高溫變性、退火后得到引物二聚體。用核酸限制性內切酶EcoRⅠ與AgeⅠ對pLKO.1-teton-Puromycin 載體進行酶切,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回收目的片段(圖1)。將酶切載體與引物二聚體連接后轉化、涂板,培養(yǎng)得到單克隆菌落。以單克隆菌落為模板進行菌落PCR,利用核酸凝膠電泳檢測PCR 產物(圖2),篩選出陽性克隆并測序。測序結果與干涉序列模板的比對結果表明PICH的干涉序列成功插入載體且無堿基突變(圖3),pLKO.1-tet-on-shPICH-Puromycin 質粒構建成功。將鑒定正確的質粒分別命名為Tet-on-shPI?CH-1#、Tet-on-shPICH-2#。
為了得到攜帶目的質粒的病毒,我們利用磷酸鈣轉染體系,將重組質粒轉染HEK293T 細胞,進行病毒包裝。在MDA-MB-231 細胞培養(yǎng)基中滴加適量病毒,感染24 h 后進行抗性篩選,得到嘌呤霉素抗性細胞。用DOX 對篩選得到的細胞進行誘導,96 h 后收集細胞樣品,Western 印跡檢測PICH的表達效果。結果顯示,加入DOX 后,穩(wěn)定表達Tet-on-shPICH-1#或Tet-on-shPICH-2#的2 組細胞中PICH的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而對照組(Tet-on-shNC)無明顯變化(圖4)。
篩選得到的細胞經(jīng)DOX 誘導48 h 后,計數(shù)種在96 孔板中并繼續(xù)誘導,分別在接種后的第0、1、2、3、4、5 d 用MTT 法檢測各孔細胞的D490nm值,評價細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結果表明,隨著PICH表達量的逐步降低,MDA-MB-231的細胞增殖受到顯著抑制(圖5,P<0.001)。
圖1 pLKO.1-tet-on-shPICH-Puromycin雙酶切電泳結果
圖2 菌液PCR產物凝膠電泳結果
圖3 重組質粒測序結果(片段插入?yún)^(qū)域33~97bp)
圖4 DOX誘導下PICH的表達量檢測
圖5 MTT法檢測PICH敲低對MDA-MB-231細胞增殖的影響(***P<0.001)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乳腺癌患者的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三陰乳腺癌以其高轉移、易復發(fā)、生存率低等特點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1-3]。因此,針對三陰乳腺癌治療的新靶標的尋求具有重要意義。
PICH 是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的重要調控分子。細胞分裂后期,它與Plk1結合在著絲粒DNA 上,保證著絲粒DNA 正常斷裂及細胞有絲分裂正常進行[14]。研究表明,PICH 在乳腺癌和腎癌中呈高表達,并且高表達PICH的腫瘤患者預后較差[18],但其中具體的分子機制并不清楚。
本實驗室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三陰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PICH 呈高表達,并且PICH 高表達的腫瘤患者預后較差。那么PICH 在三陰乳腺癌中的功能是怎樣的?為了解答這一問題,本研究中,我們利用慢病毒感染體系構建可誘導穩(wěn)定敲低PICH的三陰乳腺癌細胞系MDA-MB-231,該細胞系可通過DOX的加入實現(xiàn)PICH 在特定條件下的穩(wěn)定、可逆性敲低。利用該細胞系,我們初步證明了PICH 能夠促進三陰乳腺癌細胞增殖。該細胞系的構建,為我們后續(xù)深入探索PICH 在三陰乳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具體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的實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