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莉
【內(nèi)容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文化瑰寶。我國56個民族,便擁有56個特殊的文化風俗,又因地而異。在貴定云霧鎮(zhèn)的苗寨,便生活著苗族的分支——海葩苗。他們有著自己特殊的文化風俗,這支苗族能歌善舞,又有自己特殊的歌舞習俗。本文會從對這支苗族的文化風俗進行研究,并將這些風俗帶入語文課堂。
【關鍵詞】海葩苗? 苗族文化? 文化課
引言
在貴定云霧鎮(zhèn)的苗寨,便生活著苗族的分支——海葩苗。這支苗族據(jù)說是來自東海之濱,后沿江西、粵西入黔,先是居住于窯上茶山,后來又遷徙到云霧山主峰之下,并世代定居于此。他們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帶到了云霧山,為云霧山帶去了歡歌。在海葩苗的聚集地,文化教學離不開他們的風俗習慣,本文會對海葩苗的風俗進行分析研究,并帶入到課堂教學。
一、海葩苗特有的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慣
1.服飾文化
海葩——意為“大海之花”,這是因為他們來自于大海之濱。這只民族,在海邊帶來了海貝,以此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并將海貝長存于他們的服飾文化中。
海葩苗的女裝多是藍色,這也是因為藍色是大海的顏色。他們的服裝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便是身上的“背牌”,這“背牌”中將海貝、刺繡、銀飾、蠟染等融為一體。整個服飾上再墜上海貝拼花,代表了他們對故土的思念與祝福。他們將自己對故土的感情都寄托在了服飾中,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服飾文化。
2.舞蹈文化(祭祀文化)
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民風民俗,有自己的特殊信仰,他們崇拜他們的文化,崇拜自然。海葩苗有他們獨特的舞蹈——“蘆笙長鼓舞”,據(jù)傳這是從遠古祖先流傳至今的,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苗族蘆笙長鼓舞主要在貴定縣西南面海葩苗聚居區(qū)域流傳,尤以云霧鎮(zhèn)鳥王村為勝,這也是海葩苗人民祭祀性活動最隆重的“牛打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鼓舞將銅鼓、長鼓、蘆笙融為一體,并以女子群舞的綜合藝術形式相配,將古老的海葩苗祭祀文化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承載了海葩苗族許多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
3.民風習俗
貴定縣云霧山區(qū)的苗族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俗——“坐花場”?;▓龇譃榍嗄昊▓龊椭欣夏昊▓?。中老年花場主要是已婚婦女聚在一起做一些女紅,青年花場則是與古代“廟會”異曲同工的集會。青年們在花場中遇上自己中意的對象,男青年可向女青年索要一樣信物,若雙方均有好感,在交往一段時日之后,可由父母遣了媒人去上門議親。
二、在中學課堂中代入苗家文化的策略
1.開設文化課
每個學校都可以因地制宜,自主開設一些符合本地文化的課程的。作為苗族自治州里中學,長期與苗家人交往,對雙方的文化也應當有基本的了解。學??梢蚤_設一堂文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拿缱逦幕?,由小及大,去領略我國大好河山所孕育出的各族文化之美。
該課程可以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苗族的服飾美、舞蹈美。可以讓海葩苗的學生帶上他們的服飾來為同學們展示他們的服裝,并由他們向同學們訴說他們的服飾背后的故事。由同齡人的敘述得來的知識能夠更好的被學生所接收記憶。接著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其他民族的服飾,讓學生去對比各族服飾的差別,并由此為學生介紹各民族服飾背后的故事,讓學生領略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不同的服飾美。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長鼓舞的視頻,在學生觀看時為學生介紹長鼓舞的由來與內(nèi)涵,讓學生體會我國各族先祖的智慧與才藝,讓學生對我國的先祖有一定的敬畏,并由此來尊重我國文化,并愿意為了我國建設而奉獻自己。
2.開展進苗家實踐活動
如果只是課堂學習,可能依舊有些學生不能了解苗寨的文化與習俗,一些對“美”比較慢熱的學生,還不能真切的體會到這種美。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實踐課帶學生去苗寨學習。在每年秋收之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去現(xiàn)場觀看苗族人民的長鼓舞,并鼓勵學生跟著苗族同胞一塊兒跳舞,去真切的感受豐收的喜悅。
在平時,學校也可以和苗寨達成共識,每周帶一個班級的學生去苗寨學習他們的文化。服飾之美,不止是外觀美,還有勞動美。教師可以請苗寨的婦女教授學生女紅,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服飾在自己手上被制作出來的喜悅。當然,一開始,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制作,不能學習了文化而落下了成績。
在這種勞逸結合,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中,學生不止了解了苗族文化,對其他各族文化也有了淺顯的認知,讓他們對我國文化有更深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