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敏
【摘 要】中國學生的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現(xiàn)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都是必修課程,有的高等院校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化成了一個單獨的專業(yè)學科??梢娭袊鴮︸R克思主義這本學科的重視度,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卻達不到理想的狀態(tài),好多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但是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理論,是需要當代青年學生去學習和應用它的,馬克思的理論句句是精華,每一個理論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都是正確的理論,如果學習了這門理論學科不僅僅對學生個人的成長起引領作用,而且能夠推動祖國的發(fā)展。所以現(xiàn)在,我們迫在眉睫的不是給學生安排多少課程,為了應付考試去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多少理論知識,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興趣;傳承
現(xiàn)在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但是學生們的接受度卻是很低的,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不能夠真正理解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知識。這種不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象不是個別而是普遍現(xiàn)象,我們如果想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能夠傳承和發(fā)揚,最基本的首先是要新時代的知識青年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接受馬克思的理論,所以我們要把讀起來晦澀難懂的馬克思的理論變成現(xiàn)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讓青年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接受馬克思的理論并且去傳播和繼承。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將近一個世紀,今天“馬克思主義”這一詞語對于我們來說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為了構建當代中國政治話語體系的基本要件。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者和傳播者,我常常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所遭遇的種種反差和誤解感到迷惑不解。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國家資助了各種相關項目和課題,可謂成果豐碩,然而卻全然沒有意識到這些“樣板戲”除了換得自己的喝彩之外,聽眾卻對此無動于衷在學術研究層面,哲學家們嚴肅而認真地在不斷的“回歸”和“解讀”中試圖召喚出馬克思主義的靈魂,雖然富有見地,卻全然沒有意識到光是那些“解構”和“建構”等晦澀難懂的詞匯就足以讓普通大眾退避三舍。
一、當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形勢
馬克思主義誕生一個半世紀以來,衍生出了眾多的馬克思主義的流派,也圍繞著“什么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以及“誰最具有言說馬克思主義的權威”等問題展開了曠日以久的爭論,這些流派和爭論使得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呈現(xiàn)出多元的表述,這也使得我們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變得更加困難,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在外國引進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身不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但是中國領導人卻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理體系都是為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產生的,都是經過實踐的檢驗是可以應用的真理,但是在中國真正能夠應用這些理論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中國共產黨提出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2007 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命題。胡錦濤強調“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2012 年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在眾多研究要高度重視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要努力發(fā)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回答重大問題方面的作用;要大力提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力;要不斷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但是提出了這些要求以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卻沒有想象中的好。全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對于理論的名稱都是陌生的。馬克思主義僅僅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理念,難以為社會帶來直接的影響,人民大眾也很理解理論的意義以及其更深一層的含義,這些理論只有被大眾所掌握和學會運用理論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才有可能釋放其潛在能量。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擁有極高的社會價值,為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我們必須要繼續(xù)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力度,讓馬克思主義的理念影響更多的人。
二、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現(xiàn)狀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的文化,人們需要慢慢地去接受它,認可它,但是怎么去應用它,怎么把它當成自己的武器也成了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執(zhí)政黨的指導理論,為了讓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不在陌生和無知,中國共產黨狠抓思想建設,向人民大眾開始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點和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指導,并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完成革命,帶中國走出那個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黑暗時代,結束了中國兩年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一個新的歷史篇章。馬克思主義是改變中國命運的理論,這么重要的理論當然是要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所以現(xiàn)在的學生所學的課程里面都有一門課程叫思想政治課。明代王守仁曾在《傳習錄》里說:“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齊心?!痹诿耖g也盛傳一句諺語:澆花澆根,交人交心。這兩句話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想要培養(yǎng)一顆大樹,一株花,都要從其根培育,想要培養(yǎng)一個人,需要從一個人的心和品德開始。無數(shù)事實證明一個人只要是品行不夠不端正,不管他有多么高深的文化和技術,不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養(yǎng)其德固然很重要,其德也必須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養(yǎng)。,從中學開始就開始讓學生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在小學的時候,小學生的思想政治課是通過一個又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來學一些人生大道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加上了時政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知識點,到了大學仍然要學習政治理論知識,一共開設四門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綱要》這四門課程分別在四個學期完成學習,從開始上小學到大學畢業(yè)幾乎沒有脫離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足見國家對全民信仰和素質提高的重視程度。但是我們看到的社會中人們的素質真的有很大的提高嗎,某個景區(qū)一群過后留下不僅僅是歡聲笑語更多的還是一堆堆垃圾,從很多現(xiàn)象來看國人素質提高仍然是當今亟待提高的問題,國民素質之的提高是當今中國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我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給學生上政治課,就是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但還是不見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就是學生和學校都沒有重視思想癥狀及理論課,小學生和中學生都要考試,在考試之前把需要背的重點內容背過就行了,大學生更不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思想政治理論的課程,上課的抬頭率極低很多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反應基本都是感覺無聊,沒有用處,所以很難讓學生做到去認真聽一節(ji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程。我們一定要將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晦澀的理論和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結合起來,變成通俗易懂的理論,讓人民都可以接受它。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程漫長且坎坷,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去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