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好比一樽容器,器滿則溢。你若想悉數(shù)擁有世間珍寶或者遲疑猶豫,久久難以取舍,終將顧此失彼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除舊取新,舍末逐本,方得“舍得的智慧”。(開篇破題,運用比喻說理,談人應該追求“舍得的智慧”。)
舍得不舍得,言下之意是愿不愿意割愛,愿不愿意放下。這其中包含判斷的智慧與抉擇的勇氣。(剖析“舍得”的含義,有深度。)
勾踐從吳返越后,舍棄了錦衣玉食的驕奢生活,臥薪嘗膽,最終得到了收復失地一雪國恥的快意與榮耀;梭羅,從繁華都市退隱湖澤,舍棄了物質帶給他的虛無享受,在瓦爾登湖獲得了心靈的澄澈與靈魂的慰藉;左書僑,拒絕紀梵希的邀請,舍棄百萬年薪,潛心研究,復活了宮廷絕學,獲得了人生最大的圓滿。正因為愿意“舍”,他們才有了人生的“得”。(承接上文,舉例論證,選材典型,有說服力。)
時光不斷講述著取舍的故事,有舍才有得乃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處于命運的十字路口,需要取舍抉擇的時候,我們卻總被眼前的各種誘惑蒙蔽雙眼,因此失去了觸碰心底真實聲音的機會。只有真正做到審時度勢,真正做到認識自己,才能準確判斷,合理取舍。(適時總結經(jīng)驗,為今后的生活作指導,能給讀者啟示。)
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失望于一直在舍棄,有所得固然是幸福的,能夠舍也是一種富足。下棋時,初學者往往為了一顆棋的死活而亂了陣腳,而高手則常常主動舍棄一些死子,反而大獲全勝。舍棄有時確實會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但有時又會讓人暢快,促人前行。生活中,你舍棄口腹之欲,便會得到健康與平安;你學著寬以待人,便會收獲情誼與尊重……楊絳先生在《人生感言》中說:“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倍眠m時舍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自在坦然。(再翻出一層“有舍無得”的情況,強調知足常樂。引用和說理更充分,文章有層次感。)
人生之路遙遙而漫漫,我們一身重擔,只有適時優(yōu)化自我,尋找舍與得之間的平衡點,把握時機,將舍得的智慧發(fā)揮到極致,方能將最好的自己呈現(xiàn)給生活。(總結全文,首尾照應,再次點題。)
【評點】
文章在論證時兼顧“舍得”作為一個詞是“放下、割愛”的意思,作為事物的兩個方面是“舍棄與收獲”的意思,立意準確,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辨性。作為議論文,本文勝在說理的豐富性上:一者體現(xiàn)在解題的豐富性上,二者體現(xiàn)在論證方法的豐富性上,三者體現(xiàn)在層次的豐富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