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強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的不斷發(fā)展和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微”概念遍布我們生活各個角落。教育方面不遑多讓,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正逐漸被教育工作者接受,并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微課;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
新時代新環(huán)境下,微課的興起對傳統(tǒng)教學帶來了有力沖擊。但由于其新穎,各種研究不夠成熟,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微課儼然也是個新挑戰(zhàn),但它高效有活力的教學模式讓眾多教育工作者知難而進。本文將通過探討什么是微課、怎么運用微課和微課的反思這三個方面,分析其對高中化學課堂的重要構建作用。
1 微課之概述
1.1 微課的概念
如今“微課”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但其實這個概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教育學界就已經提出了。由于科技、教育等種種原因的局限,一直到了新世紀,它才受到了格外關注并快速發(fā)展。許多學者紛紛提出自己對微課的定義,雖多有出入但大致相同,總體來說,微課就是一種支持網(wǎng)絡在線播放的,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的低于10分鐘的教學視頻。
1.2 微課的特點
微課的授課時間較短、知識點更為細致,這是為了能在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段傳授知識,達到更高效的作用。高中化學課本中的許多難點、重點十分抽象,通過多媒體微課的展示,學生掌握的知識都會形象化、具體化。微課的網(wǎng)絡性質使得這種教學方式更為靈活,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完成某一知識點的學習。
1.3 微課的分類
由于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關于它的研究仍在繼續(xù)深化中,因此對于微課的分類至今沒有明確的劃分。但通過對微課的含義和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可以根據(jù)表現(xiàn)內容、適用對象、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其進行分類,有現(xiàn)象、策略、故事型微課;教師、學生、家長型微課;層次、系列型微課等。
2 微課之應用
2.1 課前應用
在課前運用的微課是預習型,主要是幫助預習。教師在微課中提出明確的教學范圍、知識點、重點難點,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探究全新知識的過程中伴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習更有針對性。比如,在學習“氨基酸性質”這一小節(jié)時,在課前預先設計一個實驗:在配制谷氨酸的飽和溶液的時候添加味精,再加適量鹽酸,如果出現(xiàn)沉淀即谷氨酸,然后用四支試管分別收集沉淀,其中一支試管加入鹽酸,一支加入氫氧化鈉,如果沉淀消失則證明谷氨酸呈兩性;在第三支試管中加氫氧化鈉溶液,再加入少量的硫酸銅溶液,如果顏色呈現(xiàn)為絳藍色,那就證明氨基酸成肽;在最后一支試管中加入茚三酮溶液便能檢驗氨基酸的性質。在微課中使用實驗方法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興趣,在實驗中找到問題并加以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以達到預習的效果,也讓生活與學習更加貼近令學生在學習時得到愉悅體驗。
2.2 課中應用
在講解一些抽象內容、重點難點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課中輔導,這不僅僅是提高當堂的教學質量,還能讓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加強記憶。教學中,“酯化反應”非常適合微課模式。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同位素示蹤法標記的乙酸乙酯的結構,反推出乙酸和乙醇反應的可能性,再根據(jù)塔門結構的特點來猜想有兩種斷鍵的可能,正在學生思考之際,播放該反應的動畫過程:在乙酸和乙醇發(fā)生反應時,乙醇斷了羥基氫,由于乙酸提供羥基中的羥基便形成了水,剩余的物質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乙酸乙酯,通過動畫展示“酯化反應”時的微觀過程,不僅形成酯化反應的概念,還能讓學生理解酯化反應的本質歷程,更能舉一反三形成各種各樣的酯化物的生成規(guī)律,通過動畫演示:用A1、A2代表羥基,當羥基與醇反應時,羥酸脫去羥基,醇脫去羥基氫,反應之后便會生成相應的酯和水。
化學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反應原理十分抽象,通過微課將其動畫化,能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反應原理,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還能熟練掌握。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便利教師的教學工作。
2.3 課后應用
在課后的微課運用中,可利用“提問法”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也可以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脈絡,提高復習效率。以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這一節(jié)為例,將舍勒與氯氣的發(fā)現(xiàn)、氯氣與水的反應和漂白粉這三個板塊聯(lián)合一起,從氯氣的發(fā)現(xiàn)、反應到應用構建一條梳理線,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關于氯的知識,讓學生建立學習元素時的思維模式——從物理性質到化學性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3 微課之反思
有教師和家長擔心微課的教學形式會令學生耽誤學習時間,其實這是一種多慮。微課雖是以網(wǎng)絡視頻的形式存在,但它們短小精悍、主題明確,不論是預習還是復習,都是好幫手,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突破某些教學難關,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教學方法。
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深入探討和反思的。微課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有效卻不成熟,缺乏科學合理的指導和設計。切忌因為微課的便利而過分依賴這種模式的教學,千萬不可忽略它的“微”性,時間短注定了它在深度和廣度上不能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比肩。再者,由于微課大部分都是錄播,面對一些突發(fā)性問題微課就顯得比較被動。還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永遠是不二法門,要注意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此外,將完整的知識分開講解可能會導致知識的銜接出現(xiàn)問題。微課雖好,但仍應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形成課堂為主微課為輔的教學搭檔。
結語: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很高。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運用微課教學,科學選擇微課教學內容,形成課堂為主微課為輔的高效合作,讓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理性結合,使高中化學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高中化學微課化,除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還豐富了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場教學改革,微課在今后的高中化學教學中仍有更大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路瑰赟.高中化學微課設計與應用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5(06).
[2] 何超,周瑋.高中化學微課教學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2015(12).
(作者單位:思南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