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柃熤
【關鍵詞】 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時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7—0109—01
探討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可以從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兩方面入手,而自讀課文從方方面面都體現(xiàn)出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筆者結(jié)合十二年的教學實踐,把自己在自讀課文中摸索出的關于課堂教學時間管理方面的兩點策略,即給足課堂上的閱讀時間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課余時間,結(jié)合大量的真實案例,提出來和各位同仁探討,希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教師給足課堂上的閱讀時間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可以說,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與教師的適時把控息息相關。無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教學節(jié)奏,基本都以教師的預設為雛形。所以,在自讀課文教學時,閱讀時間是否充足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以人教版的課本為例,筆者通過篩選,發(fā)現(xiàn)不少自讀課文的篇幅較長,比如《丑小鴨》《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竊讀記》《美麗的顏色》《昆明的雨》《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旅鼠之謎》《大雁歸來》《春酒》《信客》《親愛的爸爸媽媽》《蒲柳人家》《孤獨之旅》《心聲》等篇目,按照2016版部編本教材七年級第六單元目標對于快速閱讀的要求——每分鐘不少于400字,一篇《竊讀記》共2659(約)字,以七年級學生快速閱讀的速度至少需要6-7分鐘。
筆者觀察到,有些教師為了給自己留下更多的時間開展更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壓縮學生的閱讀時間,不讓學生和文本有更多的“親密接觸”;有些教師雖然給足時間,但是在學生閱讀時走來走去,并且不時強調(diào)一些閱讀要領,這些做法雖出于好意,但是會分散學生閱讀的注意力,使學生無法集中到文本。這些為了閱讀而閱讀的方法實不可取。當然,不排除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所需時間較短。因此在集體授課中,要以班級中的大多數(shù)學生速度為準,教師可以和學生在之前做好約定,靈活調(diào)整閱讀時間。
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課余時間
充足的閱讀時間不僅僅需要教師給足上課閱讀的時間,更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把課余時間用來閱讀語文課本。朗讀比賽和課本劇展演就是兩個最好的方式。
筆者在2016年執(zhí)教八年級下冊課本時,將第二單元《雷電頌》《組歌》和巴金的《短文兩篇》挑選出來,在課堂交流之前利用教學開放周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比賽。從呈現(xiàn)優(yōu)秀的效果可以看出,學生充分利用了課余時間,自主閱讀、自主查閱相關材料理解文意,幾乎80%的學生背誦了自己要朗誦的內(nèi)容,全班活動參與度100%。
除此之外,還是以人教版為例,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散文詩二首》、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土地的誓言》和第五單元的《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星星變奏曲》《外國詩兩首》《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外國詩兩首》都可以進行學期內(nèi)整合,開展朗誦或演講比賽,用競爭機制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工具性學科。教師在備課時要有統(tǒng)籌安排,應當在不違背教學規(guī)律,時間精力都允許的前提下“大膽”地對初中三年的教材進行整合。例如,筆者在2012年教授七年級學生時,在得知班級接到學校通知要排演課本劇時,與班主任協(xié)商之后,結(jié)合此班學生大部分對唱歌有興趣且擅長的具體情況,提前利用一課時帶領學生了解了九年級課本《音樂之聲》的課文節(jié)選,學生熱情高漲。排練階段無論是演員還是劇務,幾乎全班同學都參與了此項活動。從演出效果看,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熟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控都十分到位。這正是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查找相關資料、文獻的良好方式。此班學生到九年級需要學習《音樂之聲》課文時,教師只需要設計提高性的自學問題即可。
初中階段的以下幾篇自讀課文如《楊修之死》《香菱學詩》《棗兒》,都具有改編成課本劇的優(yōu)勢,尤其是《棗兒》,課文直接以劇本形式呈現(xiàn),更利于學生表演。通過課本劇的改編,不僅能使學生對于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加深領悟,更重要的是作為教師,在處理自讀課文時,形式更加靈活,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凸顯。巧妙利用學?;顒?,排演課本劇,這種方式延長了學生的閱讀時間,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
以上就是筆者對自讀課文課堂教學時間管理方面淺薄的見解,希望廣大同仁不吝賜教。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初中語文自讀課文課堂主問題設計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761)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