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平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傳統(tǒng)的枯燥、單一化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改革的需求。趣味性課堂的構建,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筆者通過對趣味性教學特性的簡要分析,針對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趣味性教學特性
“以生為本”“高效課堂”是教育改革下的全新教育理念,趣味性教學模式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同時也是課程改革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針對初中生的學習規(guī)律特點,以情感體驗促進滿足學生的心理情趣,并且以此為動力,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趣味性教學模式堅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的角度,具有啟發(fā)性、針對性、目的性,將學生從以往的消極學習情緒中解脫出來,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利用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求。趣味性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心理優(yōu)勢,將語文學習中的抽象文字知識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思想,轉化為貼近生活的、具備樂趣的形式,以層次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階梯性進步,以滿足語文教學的目標。
二、趣味性教學缺失的原因
雖然在我國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力主張并推行了教育改革制度,但是,仍舊存在部分教師受到教師教育與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堅守著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重視知識教育而輕視素質教育的情況極為普遍,由此可見,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在我國課堂的教育教學中的真正全面落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拔ǚ謹嫡摗钡挠^念,在學校、教師、家長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學校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主要標準是分數,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也是分數,家長對于分數更加“情有獨鐘”,在這種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觀念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教師為了盡可能的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授方面,大量的知識灌輸,讓學生成為了知識記憶的機器,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不符合素質教育實施的標準,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因此,在語文學習中產生消極態(tài)度,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的方法
1.明確目的,提高趣味性
想要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需要在學習目標上給予啟發(fā),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方向,豐富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教師教學效果提升并不是幾節(jié)課就可以實現的,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在學習目標設置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設置階梯性發(fā)展目標,也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從相互討論中吸取經驗,關鍵在于結合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制定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計劃,難易度適中。此時需要教師的參與與指導,而教師在其中參與的前提條件在于對每一位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了解,對學生自主設置的學習目標加以修正,讓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以主動參與到下一個學習活動中,繼續(xù)完成學習目標。
2.升華情感,提高趣味性
情感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緣情而發(fā),把自己強烈的情感演變?yōu)槲淖?。因此,激發(fā)情感必須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傳遞出來的感情。讀者若不能透徹地了解文字的意義的情味,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師應養(yǎng)善于調動學生情感,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如《賣炭翁》中的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狈治鲞@句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賣炭翁身上穿得很單薄,為什么還希望天氣更寒冷些呢?這不矛盾嗎?衣單思暖,人之常情呀!為什么呢?因為賣炭老人希望天寒能賣上好價錢,否則,不要說生活無著落,就連買件單薄衣裳的指望也會落空的。這樣一啟發(fā),學生就能理解老人這種矛盾的心理,蘊含著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就激發(fā)了學生對賣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3.巧用多媒體,提高趣味性
多媒體教學方法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下的產物,利用媒體課件,推進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多媒體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運用,為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過多媒體視頻、音頻集合的特點,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轉化為更加直觀具體的形式,將靜態(tài)的、枯燥的文化以動態(tài)的、新活的方式表現出來,圖文并茂,降低了初中生的語文學習難度,有助于突出教學難點。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中的實施備受學習的歡迎,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4.恰當設疑,提高趣味性
設疑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浪花、挖掘學生潛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疑問是思考的前提,以設疑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平靜”,在思考與探究中激發(fā)思維“波瀾”,引導學生在生疑、置疑、釋疑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反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疑問為起點,以探索為過程,以興趣為動力,培養(yǎng)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變色龍》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變色龍的‘善變體現在哪一個方面”“變色龍為什么一變再變”等,學生邊讀邊思,產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認識到趣味性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與價值,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情感需求,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作者通聯:甘肅寧縣盤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