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霞
(盱眙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隨著國內(nèi)醫(yī)學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發(fā)展,患者對醫(yī)療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了讓患者更好的參與到醫(yī)療行為之中,改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必須加強對門診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轉變其健康信念以及行為,進而優(yōu)化患者的預后結局。為了探討更為理想的健康教育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門診診治患者計420例為研究對象,評估了常規(guī)健康教育與采用品管圈活動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9年6月~2019年10月門診診治患者計420例,隨機分為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照組(n=210)與采用品管圈活動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n=210)。對照組男110例,女100例,年齡22~75歲,均數(shù)(48.52±11.34)歲,實驗組男112例,女98例,年齡21~74歲,均數(shù)(48.40±11.72)歲,兩組基礎資料對比,P>0.05,可比。納入患者均為門診診治,年齡18~75歲,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嚴重臟器、精神疾病以及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一對一進行口頭指導、視頻講解等。實驗組則采用品管圈活動進行干預,主要內(nèi)容包括:(1)建立品管圈,選擇經(jīng)驗豐富,護齡5年以上的門診護士10名為圈員,護士長為輔導員,而責任組長則擔任圈長,并在成立后由圈長統(tǒng)一進行品管圈相關知識的培訓。(2)選定主題,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為提升門診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主要是由于門診患者的健康知識嚴重缺乏,健康教育質(zhì)量不高,而健康教育的主要主體則為護理人員[1]。(3)制定對策并實施,對策包括:其一,加強培訓,對護理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培訓學習,讓其能夠掌握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其??谱o理能力,并培養(yǎng)其溝通能力。其二,就診制度介紹,對患者需要講解普通患者以及危重癥患者的就診流程,并在分診的過程中做好流程介紹,合理做好就診過程的安排,提高就診效率,以避免醫(yī)患糾紛。其三,建立三級質(zhì)控模式,定期評價健康教育的質(zhì)量,并對責任進行劃分,明確各人員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并將健康教育質(zhì)量納入考核的標準之中。其四,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的形式上,需要盡量多元化,納入專題講座、視頻介紹、健康處方、漫畫等形式,充分滿足不同患者人群認知的需求,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興趣。在患者進入門診大廳后,應該熱情接待,介紹環(huán)境,指明就醫(yī)方向,消除陌生感[2]。候診期間,做好坐診醫(yī)師情況的介紹,并利用電視、錄像、宣傳欄目等進行就醫(yī)須知、科室位置以及疾病保健與防治知識的講解。對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應該進行預防與治療知識的講解與宣傳。在患者離診時,仔細講解回家注意事項,并介紹活動、休息、鍛煉、用藥、復診等的注意事項,并對特殊患者做好預約工作,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
(1)對比健康知識知曉率,采用我院自制調(diào)查問卷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知曉、部分知曉、基本知曉三個等級。(2)對比護理滿意度,以評分表示,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好。
數(shù)據(jù)采用S P S S 2 1.0 處理,設定P<0.0 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健康教育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教育知曉率對比表[n(%)]
實驗組滿意度評分為(92.58±5.52)分,高于對照組(85.84±6.86)分,P<0.05(t=11.0926,P=0.0000)。
門診健康教育的合理開展對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信念以及就診依從度等均有顯著的作用。而利用品管圈活動進行健康教育,則可充分調(diào)動全員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人性化的管理,可基于對現(xiàn)狀的分析制定對策,進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從本次所進行的品管圈活動來看,通過建立品管圈,選定主題,能夠明確工作的方向[3]。而在具體對策上,通過培訓,可提高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能力,加強就診制度介紹,則能夠避免患者入院后處于毫無頭緒的狀態(tài),加強質(zhì)量管理則能夠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配合具體的健康教育工作,則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從本次研究結果上看,實驗組健康教育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該方案效果理想。綜上,對門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其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