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蓓,曹 暉*,李 豆*
(徐州市腫瘤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江蘇 徐州 221000)
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當中,冠心病具有比較高的發(fā)病率,在病情進展后可引起嚴重并發(fā)癥,比如: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進而對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脅[1]。本文旨在分析冠心病用整體化康復護理的價值,總結如下。
2017年7 月~2019年7月本院接診的冠心病患者74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原理劃分成研究和對照兩組(n=37)。當中,研究組包含男性22例與女性15例,年齡在45~80歲之間,平均(62.17±8.31)歲;病程在0.5~10年之間,平均(4.97±1.26)年。對照組包含男性21例與女性16例,年齡在46~80歲之間,平均(62.74±8.92)歲;病程在0.6~10年之間,平均(5.01±1.37)年?;颊呓?jīng)心臟超聲亦或者是心電圖等檢查明確診斷,肝腎功能正常,無其它心臟疾病?;颊吲R床資料完整,對研究知情。兩組病情和就診時間等資料對比,P>0.05,可比。
兩組都接受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用藥、病情觀察與疾病宣教等,研究組加用整體化康復護理方案:(1)利用簡潔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冠心病的基礎病理知識、相關并發(fā)癥、改正不良行為習慣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有效治療措施以及疾病危害性等,若患者存在疑慮,要耐心解釋。定期組織患者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為患者播放健康宣教視頻或者PPT,或者為患者發(fā)放健康宣傳圖冊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2)積極和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向家人或者護士表達心中的想法。準確評估患者的心態(tài),仔細傾聽患者的訴求,并利用激勵性的語言關懷患者,促使其心態(tài)恢復平穩(wěn)。指導患者采取閱讀、交談或者聽音樂等方法穩(wěn)定情緒,減輕痛苦。(3)囑患者盡量選擇食用低鹽、低脂的食物,可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禁食辛辣、過冷以及刺激的食物。在就餐時,要盡量遵循“少食多餐”這一原則,切勿暴飲暴食。(4)鼓勵患者科學鍛煉,可選擇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打太極以及散步等,注:每次運動的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觀察兩組心功能指標的改善情況,包括呼吸困難、心前區(qū)疼痛以及心電圖改變等。利用自擬調(diào)查表對2組展開調(diào)查,評估患者的滿意度,包括比較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將數(shù)據(jù)用S P S S 20.0 軟件進行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s)、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呼吸困難與心前區(qū)疼痛比例比對照組低,心電圖改變比例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的對比分析表[n(%)]
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97.3%,比對照組81.08%高,P<0.05。如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的分析表[n(%)]
現(xiàn)階段,冠心病作為臨床常見病之一,具有危害性大等特點,可引起諸多的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而藥物保守治療則是臨床醫(yī)師對冠心病進行治療的一種常用手段[3],雖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依舊需要做好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以有效提升其治療效果,促進病情恢復。
整體化康復護理為比較新興的一種護理對策[4],能夠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和病情特點等,從健康教育、病情、康復訓練以及心理等方面出發(fā),對其施以人性化的護理,以有效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疾病認知度,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心功能恢復,避免病情惡化[5]。此研究中,研究組的呼吸困難與心前區(qū)疼痛比例比對照組低,心電圖改變比例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健康教育的實施除了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之外,還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