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鐵嶺市婦嬰醫(yī)院麻醉科,遼寧鐵嶺 112000
與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相比,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術中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小、疼痛程度低以及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因此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1]。當然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也存在一定缺點,如CO2氣腹會增加腹內壓,還有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癥,從而引發(fā)呼吸及循環(huán)等生理并發(fā)癥[2-3]。因此,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實施過程中要確保手術麻醉的有效性,為手術順利實施提供支持。為探究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當中的應用效果,該院婦科對2014年7月—2018年7月間收治的56例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4]:所選入患者均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均為良性婦科疾病。所有患者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已經(jīng)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5]:排除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缺陷者;存在嚴重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嚴重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者;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者。
對該院婦科收治的112例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上述患者根據(jù)麻醉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n=56)以及對照組(n=56)。 研究組年齡為 27~58 歲,平均年齡為(42.22±5.67)歲,體重為 47~59 kg,平均體重為 (53.42±3.24)kg;疾病類型包括子宮肌瘤22例、卵巢囊腫17例,宮外孕17例;對照組年齡為24~56 歲,平均年齡為(41.35±5.42)歲,體重為 45~58 kg,平均體重為(53.05±3.12)kg,疾病類型包括子宮肌瘤20例、卵巢囊腫21例,宮外孕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疾病類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芬太尼(國藥準字H42022076)復合麻醉。患者進入手術室前進行阿托品 (國藥準字H12020383)0.5 mg肌肉注射,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道并與心電監(jiān)護儀連接,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靜脈注射芬太尼4 μg/kg、咪達唑侖 (國藥準字H10980025)0.10 mg/kg以及順式阿曲庫銨(國藥準字H20060869)0.15 mg/kg進行麻醉誘導,進機械通氣以及氣管插管后進行麻醉維持。采取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國藥準字J20080023)靶控輸注麻醉,芬太尼靶濃度為 0.2~0.5 μg/(kg·min),丙泊酚靶濃度為 5~7 mg/(kg·h),結合患者實際麻醉深度進行調整。研究組前期準備及麻醉誘導與對照組一致,采取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7)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瑞芬太尼靶濃度為 0.2~0.5 μg/(kg·min),丙泊酚靶濃度為 5~7 mg/(kg·h),根據(jù)患者實際麻醉深度進行調整。兩組患者麻醉期間可間斷性靜脈注射維庫溴銨(國藥準字H20067266)0.15 mg/kg,使患者保持肌肉松弛狀態(tài)。手術前15 min停止用藥。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以及術后拔管時間。另外,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利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研究當中有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以及術后拔管時間較對照組更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以及術后拔管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以及術后拔管時間比較[(±s),min]
組別 麻醉起效時間 術后蘇醒時間 術后拔管時間研究組(n=56)對照組(n=56)t值P值2.42±0.76 4.15±1.11 9.624<0.001 3.27±1.02 5.34±1.29 9.419<0.001 7.22±1.33 11.21±1.62 14.245<0.001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57%)較對照組(16.07%)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通過0.5~1.5 cm小切口于患者腹部或盆骨中利用鏡頭輔助實施手術的一種方法,它屬于典型的微創(chuàng)型手術,具有微痛、創(chuàng)口小等特點,在婦科疾病治療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6]。手術麻醉效果則是影響腹腔鏡手術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手術麻醉實施過程中需篩選合適的麻醉藥物以及麻醉方式才能獲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為手術治療提供有效支持[7]。
芬太尼為人工合成的強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是一種阿片受體激動劑,其鎮(zhèn)痛機制與嗎啡相似,但作用強度遠超嗎啡(是嗎啡的60~80倍)。芬太尼作用較為迅速,且維持時間較短并不會釋放組胺,所以對心血管功能影響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氣管插管時的應激反應[8]。但芬太尼脂溶性高,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重新再分布于體內其他組織,若反復注射則會產(chǎn)生累積作用,導致術后蘇醒及拔管延遲[9]。瑞芬太尼在上述方面較芬太尼更具優(yōu)勢,該次研究中,研究組術后蘇醒時間以及術后拔管時間較對照組更短(P<0.05),與梁小華[10]報道結果(觀察組及對照組術后蘇醒時間分別為(3.21±0.56)min、(6.12±1.24)min(t=4.903,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術后拔管時間分別為 (7.39±0.86)min、(14.78±1.56)min(t=3.290,P<0.05)類似,說明使用瑞芬太尼患者能夠更快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的4-酰基苯胺哌啶衍生物,具有高選擇性特征,其作用可被納洛酮拮抗。瑞芬太尼時效僅為3~10 min,終末半衰期為10 min,在機體內代謝快,清除快,代謝物絕大部分為含羧基酸性產(chǎn)物GR90291,經(jīng)腎排泄,即便反復注藥也不會在體內累積,所以停藥后患者更快恢復至正常呼吸。瑞芬太尼對人體生理過程干擾較小,具有快速再分布以及高清除率的特點,藥效都可在停藥后迅速消退,術后一般很少出現(xiàn)因呼吸抑制而需要納洛酮拮抗。所以患者術后蘇醒較快,能夠迅速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麻醉后可迅速拔管。該研究中,研究組麻醉起效時間要短于對照組(P<0.05),與韋玲報道[11]結果(研究組麻醉起效時間為(2.5±0.5)min,對照組為(4.9±1.4)min(t=11.486,P<0.05)類似,說明瑞芬太尼較芬太尼起效更快,可獲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另外,瑞芬太尼可降低內皮素水平,可減少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應激反應,從而避免血壓出現(xiàn)較大波動,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瑞芬太尼血-腦平衡時間維持可達4 min,而芬太尼僅為2 min。
丙泊酚是一種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可作用于神經(jīng)突觸,并激活γ-氨基丁酸受體,同時可抑制神經(jīng)遞質釋放,進而發(fā)揮短效、快速的鎮(zhèn)靜作用,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躁動。丙泊酚與瑞芬太尼可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讓患者術中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獲得相對理想的麻醉效果,利于患者術后轉歸。丙泊酚與芬太尼復用則不能產(chǎn)生此效果[12]。該次研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與劉忠江[13]報道結果 (觀察組及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8%、20%,P<0.05)相近。由于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代謝不受肝、腎功能影響,作用時間短,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且恢復迅速,不會蓄積,故產(chǎn)生的副作用相對較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再加上以靶控輸注方式給藥,通過合理調整目標藥物的效應是濃度來控制麻醉深度,給藥精確性更高,且控制性更強,在改善麻醉效果的同時,也有利于控制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可獲得較好的麻醉效果,起效迅速,患者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較短,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