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贈華/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共樂小學校長
XIN GONGLUE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并深刻理解老舍先生在《養(yǎng)花》中這句話的深意——勞動,當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本領”!
不勞動,少年哪知“?!敝叮繛榱瞬蛔尯⒆虞斣谄鹋芫€上,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多少父母、爺爺奶奶成了“包干”一族?而又有多少孩子成了“伸手”一族、“張口”一族?可悲的是,不知幸福從何而來的孩子,有多少人會打心眼里說“我是幸福的”?
不勞動,少年哪知“愁”滋味?“東方神童”魏永康,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完小學課程,8歲進入重點中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最終卻被中科院勸退回家,成了現(xiàn)代版的《傷仲永》。
不勞動,少年哪知“人生”百味?據(jù)有關權(quán)威調(diào)查顯示,包括知名學府中的大學生,患“空心病”的人比例相當高。所謂“空心病”,即不知道為何活著,認為活著沒有什么意義。為何如此?因為他們長期的努力,并沒有真正內(nèi)化為人生的源動力,他們沒有任何獲得感,他們的努力,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勞動”。
所以,勞動教育之第一要緊之事,就是要越早越好地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勞動,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習慣和能力。生命不息,勞動不止,只有自食其力,才能真正自得其果,自享其樂。勞動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引導和幫助每一位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這顆“愛勞動、會勞動”的種子!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chǎn)勞動與智育和體育相結(jié)合,它是提高社會生產(chǎn)的一種方法,也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苯詠恚貏e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無論是教育家的觀點,還是國家教育方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表述,都從未遠離“勞動教育”,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歷經(jīng)了“三育”“四育”“五育”,回到“四育”“五育”的波折,其本質(zhì)只是對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各有不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鄭重提出中國教育、中國之未來教育必須落實“五育”并舉,這也深深地警醒我們,勞動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危機!
那么,勞動到底去哪兒了,到底被什么消融了呢?
勞動被“先進”取代了。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農(nóng)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再到今天的信息社會、智能社會,體力勞動、簡單勞動不斷被“先進”取代了,人們足不著地卻可以日行萬里。但是,很多的孩子卻因此成了“塑料兒童”“宅童”,偏離了人性成長必需的軌道。
勞動被“重視”遮蔽了。今天的家長們,生活條件、經(jīng)濟實力等越發(fā)強大,但他們對孩子的成長卻越發(fā)顯得焦慮起來,內(nèi)心越發(fā)不由自主地“拔苗助長”。孩子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全然被打破,本該屬于他們的勞動權(quán)力、天地、快樂,統(tǒng)統(tǒng)被關進成為“所謂優(yōu)秀”的籠子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p>
勞動教育到底要如何開展?我們應該怎樣鼓勵、引導和幫助孩子把勞動找回來呢?
勞動教育要融于德智體美“四育”之中。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我們要將勞動教育融于德智體美“四育”,努力實現(xiàn)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為孩子們?nèi)姘l(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對于學校教育而言,落實“五育”相融,關鍵在課程。事實上,我們的課程體系中并不缺乏這樣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極好的一門,只是很多學校沒有足夠的重視與實踐。這學期,我校三年級四個班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課程學習。一學期下來,學生從第一節(jié)課上連根繩子都不能打結(jié),到最后繪圖、木工、拍攝都變得熟練起來,老師們從只以為這不過是一門手工課,到后來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門課程中有語文(寫故事)、有數(shù)學(測量、畫圖、組合)、有美術,當然更有體力勞動。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累在其中,更樂在其中,這是德育、智育,也是美育、勞育。
勞動教育要融于所有學科學習之中。所有學科教學,都應該圍繞“勞心、勞力”兩條主線,落實立德樹人,突出學科育人,科學、務實地設計教學,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項快樂的勞動,勞動是一項快樂的成長,從中增強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習慣、發(fā)展勞動能力、體驗勞動快樂。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不僅要積極跳出學科教學科,融合學科學學科,開展項目化、融合式學習,更要在學科教學中大膽“固本”,讓學科教學中的思維含量、腦力勞動更加充分,更加深刻,真正全員參與。對于前者,國內(nèi)外有很多優(yōu)秀的案例、課例,在此不展開贅述,對于后者,我想強烈呼吁:我們是時候為此花大力氣了!冷靜地想一想:現(xiàn)在的學生,在課堂上最大的勞動只是“聽課”,他們在思考嗎?他們在腦力勞動嗎?
勞動教育要融于所有人類活動之中。勞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學校教育必須和家庭教育同頻共軌,共同幫助孩子們不斷強化勞動的感覺與知覺,不斷增強勞動的外拓與內(nèi)化,讓勞動成為孩子們通往所有美好生活的金鑰匙。
我校的校園面積特別小,可以給孩子們提供的勞動空間非常有限,我們便把一面圍墻開辟成一堵花墻,分配給各班的孩子,人人種養(yǎng)一盆花?!翱吹阶约旱幕ㄩ_了,我很開心?!薄翱吹阶约悍N的花好像快不行了,我們班的孩子急得要哭了?!蔽蚁?,這樣的勞動體驗,應該就是勞動最好的回報之一。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技能,我們發(fā)動教師、家長、學生錄制了一套“共樂護照”微課程:每個年級包含學科技能和生活技能兩個方面若干項技能。從二年級開始,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學種一盆花,學做一道菜。學期結(jié)束,班級、年級組織技能大比拼,同時要求家長按“共樂護照”微課程要求,為自己的孩子錄制每一項技能達成的視頻,上傳至“共樂之城”學生個人的素養(yǎng)空間。我相信,利用家長資源和智慧平臺,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勞動空間。
校園即社會。校園里,老師們要完成的事務性工作太多,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倡導“變教師的事務為學生的業(yè)務”,讓學生在做事中成長。于是,我們開始培養(yǎng)“學生義工”和“學生評委”,讓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承擔組織、協(xié)調(diào)、維持、評委等各項工作,把更多的家長義工解放出來,讓更多的教師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霸瓉砝蠋焸兘M織活動這么辛苦?!睂W生的感言,正是他們參與這種社會化勞動最大的收獲。
愿勞動,成為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最強大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