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辰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憂傷肺。很多人難過或憂愁的時候,便有“如鯁在喉”的感覺,喉嚨里不舒服,提示肺部受到了刺激。悲傷的時候人會哭泣,人一哭起來會一把鼻涕一把淚,之所以會流鼻涕,也是肺受了刺激。一旦悲傷的情緒消失,就不會再流鼻涕了,喉嚨也會舒適起來。所以一些小小的悲傷難過,對肺只有一些刺激,不會有什么傷害。不僅不傷害肺,反而對肺有好處,對肺來說是一種釋放。
所以說,“悲傷肺”也好,“憂傷肺”也好,偶爾的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肺不會產(chǎn)生過大影響。但為什么人們還是會常常碰到肺部疾病呢?是什么情緒或性格造成的呢?
“計較”一詞,并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它包括很多內(nèi)容?!坝嫛本褪撬阌?,“較”就是比較,“計較”就是一邊精打細算一邊比較。各方面計較得多的人,肺部往往比較弱,也容易患上肺病。
肺主一身之氣,身上哪里的氣不勻和,肺就要趕緊去調(diào)和。所以說“肺為相傅之官”,他像宰相一般哪里有不平之氣,就治理哪里,而且會治理得很得力。然而,唯有從心里生出來的這股氣,肺最難調(diào)節(jié)。為什么呢?心為君主之官,是皇帝,肺只是個宰相,宰相要給皇帝順氣,難度就要大得多。
建議大家學(xué)會隨喜。所謂隨喜,就是遇到別人高興的事情自己也跟著高興。這是佛家修行的一個法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時時刻刻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進行這樣的訓(xùn)練,那也能達到很高的境界。實際上,這僅僅是一個心理活動,并不費力氣,大部分人做不到是因為嫉妒心在作怪。發(fā)現(xiàn)別人的好,替別人高興,就是養(yǎng)自己的肺。要想擺脫計較、忌妒的心理,還有一個心靈訓(xùn)練,就是發(fā)現(xiàn)別人的好。不管是誰,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找出它的優(yōu)點。
(摘自《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