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海霞
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學生、學習為原點,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因材、因人、因需施教,能讓核心素養(yǎng)培育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
一、從文本出發(fā),因“材”施教
文本是英語教學原點和載體。從文本出發(fā),因“材”施教,既不能不顧教材價值取向,也不能將教師自身認知、感受強加于學生。學生文本理解需要清晰的線索,需要“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通常情況下這個點就是話題。
文本邏輯結構通常有這樣幾種:因果關系、總分關系、問題解決關系、比較關系和時間關系結構。比如Unit 2What a day,就屬于因果關系結構。因為天氣不同,主人公做的事情不同;因為做的事情不同,心情自然不同。天氣變換,逐步推動活動發(fā)展和人物心理變化。再如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單元內容,主要介紹了城市因垃圾和污染變得污穢不堪,需要保持城市清潔,接著就如何保持城市整潔獻計獻策。這樣的文本脈絡結構非常清晰,即為什么要保護城市清潔及怎樣保持城市清潔等,這就是問題解決關系結構。此外,如At Christmas 文本內容,就是按時間順序描述了Mike一家圣誕節(jié)活動,其中“Story time”板塊就運用了總分關系結構等。不僅文本內在結構師生必須關注,文本其他方面如文本中信息點內在聯(lián)系、文本表達的觀點思想、文本文體特征、文本蘊含的文化等都應關注。
二、從學生出發(fā),因“人”施教
學生因先天性語言學習能力不同,后天性語言學習條件不同,具體學情就存在差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照每個學生的具體學情,從學生出發(fā),因“人”施教。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制定因人而異的教學策略,讓教學貼合學生實際,有效培育核心素養(yǎng)。
以Unit 8 Our dream中story time板塊為例,筆者讓學生課前展開預習,然后用系列問題,了解學生學情。Question1: what professional words do you know?全班90%的學生能熟練說出已學的職業(yè)類單詞,如policeman/doctor等,5%的學生能說出課外職業(yè)類單詞,如The bank clerk/Civil servants等。Question2: what new professional words do you know?85%的學生能說出教材中職業(yè)新詞,如astronaut/pianist/dancer/football player等,只有4%的學生能用英語進行解釋?;诰唧w學情,筆者在學習單活動設計中,對詞匯采取集中學習方式,但減少教的力度、時間。借助“How can you read this word?”“How can we remember it quickly?”等問題開發(fā)學生詞匯學習潛質。根據調查結果,引導學生用英語解釋職業(yè)新詞,如“A dancer means who is good at dancing”,讓學生運用“...means who...”這一句型。
在理解文本方面,運用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讓學生進行英語表達“I want to be...”。其中95%的學生能聽懂意思,85%的學生能進行應答,65%的學生能運用新句型。于是,筆者將文本分成“男孩夢想”和“女孩夢想”兩部分,通過“who”“what dream”“why”三組關鍵詞,引導學生談論夢想。最后通過“Share our dreams”,給學生提供許多新職業(yè)類詞匯,幫助學生搭建語言表達支架,如“My dream/I have a... /I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From now on... /I will..../ I wish my dream will come true.”通過這樣的活動設計,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建構,不斷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三、從學習出發(fā),因“需”施教
從學習出發(fā),因“需”施教,就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當下英語教學總是熱衷于研究各種教法。殊不知,學生實際的英語學習需求才是英語教學的根本,因需施教是因人施教的延伸。
教學Unit 5Seasons中的story time板塊,該板塊主要描繪了不同季節(jié)里的人們所進行的不同活動。由于每段內容結構相同、篇幅短小,于是筆者以歌謠的形式進行四個季節(jié)的語段教學。通過問題“Are they beautiful?”“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引出本單元話題“Seasons”。在學生形成內在學習的心理需求后,筆者分段教學,學生沉浸于語境之中,能感受到春天之美,學生思維被充分激活。(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