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幼兒園教育應該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為了提高幼兒對中華文化的了解,陶冶幼兒的情操,幼兒園應該進行古詩教學,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鑒賞能力,激發(fā)孩子的文學細胞,提高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隨著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幼兒園也在古詩教學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并且效果顯著,那么對幼兒的古詩教學該如何進行呢?
一、創(chuàng)建集體誦讀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傳統古詩詞對于幼兒來說理解較為困難,很容易造成幼兒對古詩喪失興趣,如果一直采取傳統教學方法,反復讓學生跟讀或者默讀,給幼兒留下的記憶很淺,幼兒用不了多久就會忘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上改變方式,以便給幼兒留下深刻的記憶。第一,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站起來大聲誦讀古詩,或者在課堂開始前進行誦讀,孩子們可以在聲音的刺激下加強記憶,日積月累,孩子們就會形成記憶,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會背誦已經學過的古詩。第二,教室可以開設一個誦讀角,在墻壁上貼上各種古詩詞,并且要圖文并茂,由于小孩子好奇心較重,生動有趣的故事會極大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例如張貼古詩的紙張可以剪裁成樹葉形、小船形等等。教師還要適當采用激勵機制,設立一個紅花榜,如果有學生讀得好、背得好,就獎勵一朵小紅花,在激勵紅花多的學生更加努力背誦的同時,還能激勵那些排名靠后的學生,提高競爭意識。第三,教師可以搜集有關古詩的小視頻,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們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讀故事的同時強化記憶,這樣也有利于古詩的背誦。例如在學習《勤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播放《鐵杵磨成針》《鑿壁偷光》等有關勤學的動畫片,建立一個有利于誦讀背誦的環(huán)境,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加深孩子們的記憶。
二、在教學中尋找樂趣,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教師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要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始終保持對古詩學習的興趣。一方面由于幼兒園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專注力不夠,也容易分心,經常會受到外界事物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游戲與學習的結合。古詩教學只有結合游戲,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開展“古詩接龍”,老師說出古詩的上句,學生說出古詩的下句,或者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接龍。第二,擊鼓傳花,教師在講臺前背對著學生進行擊鼓,學生們拿著道具從第一位同學開始傳遞,鼓聲停下道具在誰的手里,誰就背誦一首古詩。第三,“摸西瓜”,教師首先在“西瓜”上寫上相應的古詩,接著老師說出一首古詩,然后幼兒開始“摸西瓜”,摸到的小組獲勝。另一方面,除了運用游戲來強化學生對古詩的興趣,還可以在老師和幼兒朗讀古詩的同時,配上相適應的音樂,渲染學習氛圍。也可以采用畫畫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古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并且將這些畫作展示給大家,讓孩子們共同感受意境。
三、家園合作共育,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要加強家長和教師的合作,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加深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茖W教育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由于家長教育理念的守舊和缺失,幼兒園要向家長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另外,幼兒園要多開展豐富多采活動,特別是親子活動,加強家長與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交流,這有利于加深孩子們的情感,也有利于幼兒園今后的管理工作,加深家園合作共育的理念。在學習《憫農》這首詩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浪費糧食,體恤農民伯伯的辛苦,家長也可以在家庭教導“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減少甚至避免孩子挑食、浪費糧食的現象。
另外,幼兒園在統計了家長名單后,在爭取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創(chuàng)辦家長委員會,要求每個家長都參與其中,如果幼兒園有重要的安排和工作,會召開家長委員會,并且向家長們公開每學期的工作計劃,家長如果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進行提問,園方要耐心向廣大家長解釋,并且采取家長們的意見建議,做到每項重要工作都得到家長們的支持。例如園方開展“成語接龍”游戲,可以邀請廣大家長同孩子們一起參加,不僅加深了家長與孩子們之間的感情,還促進了孩子們的成語積累。家長可以在此時對孩子進行教育,提高孩子們對中華文字的興趣,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提高幼兒在古詩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幼兒的心理,根據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在幼兒園教育中,古詩教育要格外注重精細,而不是越多越好,這樣幼兒不僅在藝術欣賞、言語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升華,為孩子們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江西省共青城市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