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王青麗,邱源,周全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集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
從《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中可以了解到,步入20世紀之后,我國人口已迅速進入老齡化階段,預計到本世紀中頁全國有超過4億的老齡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30%以上[1,2]。人口的老齡化和慢性疾病罹患率的上升都會引發(fā)更多危害健康的問題,所以應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有研究結果顯示,70%~80%的老年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3,4]。老年人最為普遍的心理問題是焦慮抑郁,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多種老年性疾病發(fā)病率,嚴重的焦慮抑郁會導致自殺率上升,各種不良后果家庭和社會都會帶來沉重負擔,是一項值得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5]。因此,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了解宜昌城區(qū)老年人焦慮抑郁現(xiàn)狀,分析與探討影響老年人焦慮抑郁的主要因素,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以宜昌城區(qū)云集社區(qū)、學院社區(qū)及西陵社區(qū)3個社區(qū)的共計2萬老年人為對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有效回收率88.9%。調查對象基本覆蓋宜昌城區(qū),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1)一般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情況(是否喪偶、是否獨居)、抽煙、飲酒、健康狀況、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生活滿意度、自理能力、睡眠質量、童年創(chuàng)傷、鍛煉情況、直系親屬心理疾患等。
2)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試。SAS是一種分析病人主觀癥狀的相當簡便的臨床工具,適用于具有焦慮癥狀的成年人,具有廣泛的應用性。SAS分為4級評分,主要對癥狀出現(xiàn)頻度進行評定,分別用“1”“2”“3”“4”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有時有、大部分時間有、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l5項采用負性詞描述,按上述標準進行1~4正向記分。另外的5項(第5,9,13,17,19)注*號者,采用正性詞描述,按4~1反向計分。SAS量表總分為統(tǒng)計指標。20個項目所得分數(shù)相加的總和是粗分;所得結果乘以1.25再取整數(shù)部份,既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大于50分,可以考慮篩選為陽性。
3)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試。SDS直觀反映出受試者抑郁的主觀感受,在調查和科研活動中廣泛應用于受試者情緒狀態(tài)的評定。SDS分為4級評分,主要對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進行評定,分別用“1”“2”“3”“4”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有時有、大部分時間有、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20個項目,每個項目均按出現(xiàn)頻度分四級評分,10個采用正向評分,其它采用反向評分。SDS量表總分為統(tǒng)計指標。20個項目所得分數(shù)相加的總和是粗分;所得結果乘以1.25再取整數(shù)部份,既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DS標準分大于53分,可以考慮篩查陽性。
將收集數(shù)據導出EXCEL數(shù)據庫,然后轉到SPSS(19.0)進行數(shù)據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檢驗、logistics回歸分析,以確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分析影響心理健康相關因素。
本次調查研究400名老年人,其中男性146人,占36.5%,女性254人,占63.5%;年齡:60~79歲146人,占36.5%,70~79歲196人,占49%,80歲及以上58人,占14.5%?;橐鰻顩r:已婚303人,占75.8%,離異8人,占2%,喪偶89人,占22.2%。抽煙:不吸煙者316人,占79%,吸煙者84人,占21%。飲酒:不飲酒者281人,占70.3%,飲酒者119人,占29.7%。文化水平:文盲9人,占2.3%,小學64人,占16%,初中157人,占39.3%,高中及以上170人,占42.5%。月收入水平:1000元及以下22人,占5.5%,1001~3000元242人,占60.5%,3001~4000元66人,占16.5%,4000元以上70人,占17.5%。居住現(xiàn)狀:獨居91人,占22.8%,與老伴同住247人,占61.8%,與子女同住44人,占11%,與親屬同住18人,占4.5%。生活滿意度:非常滿意49人,占12.3%,滿意244人,占61%,不太滿意87人,占21.8%,非常不滿意20人,占5%自理能力:能自理387人,占96.8%,需要別人幫助13人,占3.2%慢性?。河新圆≌?74人,占68.5%,無慢性病者126人,占31.5%睡眠質量好205人,占51.2%,睡眠質量差195人,占48.8%每日鍛煉次數(shù):不鍛煉者93人,占23.3%,鍛煉者307人,占76.7%。直系親屬心理疾患:通過問診及查閱病歷資料獲知直系親屬即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心理疾患的17人,占4.3%,無383人,占95.7%。
根據SAS、SDS評分標準,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大于50分,SDS標準分大于53分即可以考慮篩查結果陽性,需進一步檢查。由神經內科專科醫(yī)生通過抽血化驗和影像學檢查排除癥狀類似的生理疾患,并且運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對其評分后確證。調查人群中有焦慮者124人,占31.0%,無焦慮者276人,占69.0%;有抑郁者130人,占32.5%,無抑郁者270人,占67.5%。
2.3.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單因素分析
對心理健康的不同人口學資料進行χ2檢驗,結果得出,不同月收入水平的老年人P值0.032,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睡眠質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等方面也存在差異,P值均為0.000,且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抑郁癥狀篩查陽性的老年人,在性別、睡眠質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等方面有差異,P值均為0.000,且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2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以焦慮自評量表篩選情況為因變量,以上述與心理健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月收入水平、睡眠質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度、直系家屬有心理疾患6個因素為自變量,運用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見表1,最終有4個變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度、直系家屬有心理疾患)進入回歸方程,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以抑郁自評量表篩選情況為因變量,以上述與心理健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性別、睡眠質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度、直系家屬有心理疾患6個因素為自變量,運用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見表2,最終有4個變量(是否有慢性病、每日鍛煉情況、生活滿意度、直系家屬有心理疾患)進入回歸方程,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果表明,每周鍛煉情況、慢性病、生活滿意度、直系家屬有心理疾患是影響老年人抑郁的危險因素。
表1 焦慮癥狀相關因素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表2 抑郁癥狀相關因素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從此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滿意度、是否患慢性病、睡眠質量、鍛煉情況、經濟狀況、直系親屬是否有心理疾患等因素是影響老年人焦慮抑郁的主要因素。吸煙,飲酒,學歷等與老年人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無明顯相關性。
老年人面對社會角色的轉變,生理機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高發(fā),更容易遭受焦慮抑郁困擾[6~8],在沒有良好的應對方式和支持的前提下,安德魯斯認為他們發(fā)生心理損害的概率是普通群體的兩倍[9]。采取積極有效的舉措,進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干預,能夠改善老年人生活狀況,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結合研究結果,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改善老年人抑郁焦慮問題。
本調查顯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較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焦慮抑郁嚴重,提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在為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時,要關注心理健康知識宣教。鼓勵他們參與心理健康自評活動,并詳細記錄自評結果,必要時可定期追蹤調查。對于高度疑似病例需尋求專科醫(yī)生幫助確診,嚴重病例在??漆t(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在特定時候可以聯(lián)合心理醫(yī)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
本調查顯示,睡眠質量差的老年人更容易發(fā)生焦慮抑郁,睡眠時間縮短,深度睡眠時間減少和淺睡眠時間增長,咽喉部肌肉松弛造成的呼吸不暢,誘發(fā)的短暫覺醒,這些都會引起老年人精神緊張,誘發(fā)抑郁焦慮。應指導老年人根據個體情況采用正確姿勢入睡,開展睡眠相關知識宣教。幫助疑似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到呼吸科進行確診和治療[10],降低這些不利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與子女相處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與老年人抑郁焦慮發(fā)生密切相關。老年人面臨社會角色轉變的同時,部分收入改變也會影響到家庭地位發(fā)生變化。子女對老年人生活給予關心照料,精神上多正面引導和鼓勵,這些行為能夠幫助老年人增強應對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經濟上幫助改善生活質量,能顯著提高生活滿意度。Sangalang等[11]認為和睦的家庭關系和來自家庭成員的支持可大幅度降低抑郁焦慮情緒,有益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保障及社群活動通過社會的、心理的和生物的機制對人健康產生影響,不僅能夠提供經濟幫助,還能發(fā)揮主導思想、情感和行為的作用,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評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12]。社會機構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不斷完善社會支持內容,提高支持水平。幫助他們適應角色轉化,提高生活滿意度,使心理健康狀況保持良好。
本調查提示能夠較為規(guī)律參與鍛煉的老年人的自評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其原因可能為老年人在長期的鍛煉中,增強了身體素質,提升了運動耐量,減少了疾病發(fā)生或者改善了慢性疾病并發(fā)癥的癥狀。參與群體運動同時能建立更多友好的社會關系,取得社會支持。
對于直系親屬有心理疾患的老年人,抑郁焦慮發(fā)生風險增大,說明遺傳因素對老年人健康水平有較大影響,這要求我們應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進行測評,對直系親屬有心理疾患的老年人重點關注或提供咨詢服務。
綜上分析,要減少老年人抑郁焦慮的發(fā)生,需要聯(lián)合社會機構、醫(yī)療行業(yè)及個體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從多維度出發(fā),提供不同層面需求的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支柱的心理健康促進體系。最為重要的是政府重視這個特殊群體的心理需求,完善政策,提高主觀幸福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要注重內涵,積極促使其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自評,必要時聯(lián)合??漆t(yī)生提供服務; 次之,老年人主動適應角色轉變,必要時尋求幫助。采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睡眠質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再次,子女要營造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關注老年人情緒變化,給予物質幫助和精神關懷,提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從而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和不良情緒,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