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
摘 要:開放檔案是指檔案館對其所保存的檔案,除了按照國家有關保密的規(guī)定和其他有關規(guī)定需要保密或者需要控制利用的外,均須根據(jù)不同情況,分期分批地向社會開放,各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公民,根據(jù)工作、生產(chǎn)、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只要履行一定手續(xù),即可利用業(yè)已開放的檔案。凡我國的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持有合法證明(如介紹信、工作證等),經(jīng)檔案館同意,辦理借閱、登記手續(xù),均可利用開放的檔案。利用者可到檔案館閱讀、摘抄和復制檔案。
關鍵詞:開放檔案;要求;措施
開放檔案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民主權利的具體體現(xiàn)。開放檔案,標志著利用檔案不再是一種特權,而是全體公民都能充分享受的權利,同時,也意味著國家承擔了向社會公眾開放檔案的義務,公民取得了查閱檔案的權利,檔案部門再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禁區(qū),檔案工作者是為公眾提供檔案利用的服務人員。開放檔案,能夠使檔案館由封閉型、半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真正成為社會各方面檔案利用者開發(fā)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開放檔案,會給檔案館的發(fā)展帶來生機,可以使社會認識到檔案的利用價值,從而為檔案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各級國家檔案館經(jīng)過開展開放檔案工作,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業(yè)務工作的缺點與不足,從而按照檔案開放的要求改進和提高各項工作的質量。開放檔案,也可以改變過去不合理的館藏結構及收集工作的政策,對檔案文件的組卷方法、整理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變檢索工具單一、檢索效能低下的局面,同時也促進了檔案利用工作的發(fā)展。
1 開放檔案的要求
正確處理檔案開放與控制的關系,明確開放檔案的具體范圍。各級國家檔案館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樹立檔案開放和保密觀念相統(tǒng)一的思想。一方面應該看到,我國各級國家檔案館保存的30年以前形成的檔案,特別是歷史檔案,絕大多數(shù)已不涉及現(xiàn)在黨和國家機密。這批豐厚的檔案信息資源,只有及時地開放利用,才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同時也必須明確,開放檔案并非檔案館無條件地敞開門戶,不受任何限制,只有無損于黨和國家、民族、公民權利等各方面利益的檔案,才能開放。對檔案既實行開放又進行必要的限制,這是世界上任何開放檔案的國家普遍實行的做法。
根據(jù)《檔案法》及《檔案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檔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檔案,民國時期的檔案和革命歷史檔案),應當自《檔案法》實施之日起向社會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的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三十年向社會開放;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檔案,可以隨時向社會開放;如果所列檔案中涉及到國防、外交、公安、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利益的,以及其他到期不宜開放的檔案,其向社會開放的時間可以延長到檔案形成之日起滿五十年,滿五十年仍有可能對國家重大利益造成損害的,可以繼續(xù)延期開放。各檔案館應對館藏所有已到開放年限的檔案,及時進行審查,具體確定本館開放檔案的范圍。
2 開放檔案的措施
2.1 做好基礎工作,為開放檔案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
首先,加強開放檔案基礎業(yè)務建設。各級國家檔案館必須根據(jù)開放檔案的客觀需要,加強基礎業(yè)務建設。對準備開放的或業(yè)已列入開放范圍的檔案,應加強整理和劃控工作,使之有目可查,有規(guī)可依。對檔案的內容應依據(jù)國家有關法規(guī)文件的規(guī)定,進行認真的鑒別核查。其次,做好檔案的解密劃控工作。根據(jù)1991年國家保密局、國家檔案局聯(lián)合制發(fā)的《各級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解密和劃分控制使用范圍暫時規(guī)定》,1991年1月1日前形成的涉密檔案,由國家各級檔案館負責解密;對館藏將滿30年的涉密檔案,原檔案形成者認為仍屬國家機密的,應當自該檔案屆滿30年之日前6個月,以文件形式通知有關的檔案行政機關或檔案館;過期未通知的,由檔案館進行處置;各級國家檔案館保存的1991年1月1日后形成的涉密檔案,未接到保密期限變更通知的,自保密期限屆滿之日起,即自行解密;各國家檔案館保存的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類的涉密檔案,有必要提前向社會開放的,應向檔案形成機關發(fā)出要求提前解密的通知,有關機關在接到通知的半年內應予以答復,否則,檔案館可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辦理;原檔案形成機關、單位已被撤并的,對其所形成的涉密檔案文件的處置工作,由承擔其原職能的單位負責;如無相關的承擔機關或單位,則由檔案館負責處理。
第三,編制利用開放檔案的檢索工具。這是實現(xiàn)開放檔案的必要條件,也是開放檔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國家檔案館必須為開放檔案準備較好的檢索工具體系,以便多途徑、多角度滿足檔案利用者的檢索需要。所以,檔案館必須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案卷目錄的基礎上,編制開放檔案目錄、文件目錄、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檔案館指南、全宗指南等。開放檔案目錄,不僅可以滿足利用者的直接查檢要求,而且可以使利用者在檢索過程中熟悉和了解相關檔案信息線索,擴大對檔案的開發(fā)利用范圍。
2.2 建立和健全開放檔案的利用管理制度
開放檔案是一項嚴肅而細致的工作,必須有嚴密的制度作保證。各級國家檔案館應根據(jù)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檔案館開放檔案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館的實施細則及其他規(guī)章制度,具體規(guī)定開放檔案的利用要求、利用方式、利用手續(xù),以及復制、公布等事項。根據(jù)國家有關文件規(guī)定,大陸公民持有身份證明材料,可直接到國家檔案館利用開放檔案;港、澳、臺同胞及海外僑胞,如查取本人及其親屬的歷史證明,可持本人回鄉(xiāng)證或身份證等有效證件,直接到檔案館利用,但利用其他開放檔案,須經(jīng)大陸邀請單位、合作單位或接待單位介紹,提前向檔案行政機關或檔案館提出申請,說明身份、利用目的及范圍等情況。檔案利用者須服從檔案館安排,遵守利用規(guī)定,承擔保護檔案的義務,如在利用中損壞檔案,應予賠償或接受其他處理。利用者如需復制,必須填寫復制申請單,經(jīng)館長批準后,由檔案館負責辦理。
2.3 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開放檔案的利用服務工作
檔案館應該主動地開展檔案情報工作,匯編各種檔案史料,公布檔案,編寫與出版開放檔案參考資料等,這既可最大限度地方便利用者,充分發(fā)揮檔案的社會作用,又有利于檔案原件的保護。
2.4 做好開放檔案的公布工作
公布檔案,就是將檔案或檔案的特定內容,通過某種形式首次公之于眾。屬于國家所有的檔案,由國家授權的檔案館或者有關機關公布;未經(jīng)檔案館或者有關機關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公布。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檔案,檔案的所有者有權公布,但必須遵守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不得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2.5 加強檔案宣傳,增強社會檔案意識
這是實現(xiàn)檔案開放目標的重要條件。一般而言。即便檔案館開放檔案工作準備得非常充分,但這項工作如不為社會上廣大利用者知曉,則說明工作仍沒有真正做到點子上。為此,檔案部門必須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廣泛地向社會宣傳開放檔案的有關情況,及時公布和大力宣傳開放檔案的目錄,積極深入地報道開放檔案的具體內容,讓盡可能多的公眾知道檔案館都藏有什么檔案,都開放了什么檔案,以激發(fā)和引導檔案利用者開發(fā)利用已開放的檔案,提高整個社會的檔案意識,使檔案利用者充分認識到,利用國家的開放檔案是自己的一種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