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貝爾福 蘇格蘭歷史學家
1520年,蘇萊曼登基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此時也恰逢歐洲文明的歷史轉(zhuǎn)折點:封建制度奄奄一息,中世紀晚期的黑暗正逐漸被文藝復興的璀璨光芒取代;在擁有杰出個人能力的年輕君主的帶領下,更加成熟而文明的國家正在崛起。
16世紀屬于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王朝、弗朗索瓦一世和法國的瓦盧瓦王朝、亨利八世和英格蘭的都鐸王朝?,F(xiàn)在,這三位強大的君主又有了一位可以與他們匹敵的同儕—被譽為“所羅門第二”的26歲的蘇萊曼蘇丹。
在西方世界,蘇萊曼將成為基督教世界權力制衡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東方的伊斯蘭世界,他將獲得巨大的榮耀。
在穆斯林眼中,“十”是個得到祝福的數(shù)字:人有十根手指、十根腳趾和十種感官,《古蘭經(jīng)》分為十部分,《摩西五經(jīng)》中有十誡,先知穆罕默德有十個門徒,伊斯蘭教的天堂有十重天,由十位天使守護。
而蘇萊曼正好是奧斯曼帝國的第十位蘇丹,他的統(tǒng)治又開始于伊斯蘭教歷當中第十個世紀的開端。東方世界傳統(tǒng)上認為,每個世紀之初都會崛起一位偉人,而蘇萊曼就是這樣一位偉人,他是“完美數(shù)字的完美之人”,是天堂來的天使。
由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穆罕默德二世發(fā)動的后續(xù)征服戰(zhàn),西方國家不得不認真對待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攻勢。它們意識到,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不是暫時的,它們必須同時動用軍事和外交兩種手段來加以應對。
對意大利的各個邦國來說,奧斯曼人的潛在威脅和與奧斯曼人的秘密聯(lián)盟的謠言,成了十分有用的外交武器。在這個宗教狂熱的時代,有很多人相信土耳其人的入侵將是對歐洲人罪孽的神圣審判。
由于一系列精心安排的聯(lián)姻和恰逢其時的死亡事件,查理五世的帝國疆域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覆蓋了尼德蘭、德意志、奧地利和西班牙。它還包括了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王國以及位于墨西哥和秘魯?shù)膿?jù)點。查理五世繼承的奧地利領土,與土耳其人的威脅只隔了一道阿爾卑斯山;而在蘇萊曼的統(tǒng)治下,土耳其人的威脅將與日俱增。
盡管查理五世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了土耳其人的威脅,他眼下卻有一個更為直接的敵人:法國的弗朗索瓦一世。他正是在競爭中擊敗了弗朗索瓦一世,才當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
就在蘇萊曼登基不久,查理五世就與弗朗索瓦一世公然開戰(zhàn)。這樣一來,穆斯林就并不總是基督教國家共同的敵人,反而經(jīng)常成為潛在的受到歡迎的盟友。
此時的弗朗索瓦一世發(fā)現(xiàn)了這個道理。盡管他曾經(jīng)鼓吹由教皇組織針對土耳其人的十字軍東征,但他很快就開始尋求土耳其人的支持。這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哈布斯堡王朝?;陔p方的政治利益,弗朗索瓦一世秘密地促成了這個“褻瀆神明的百合花與新月的同盟”。他一開始十分奸詐地企圖不讓基督教世界發(fā)現(xiàn)這一同盟。
可是,盡管有中斷和波折,這個同盟最終竟然延續(xù)了300多年。蘇萊曼多次資助弗朗索瓦一世,曾在1533年為他提供了10萬枚達克特金幣的援助,幫助他聯(lián)合英格蘭和德意志貴族一同反對查理五世。兩年之后,弗朗索瓦一世又要了100萬枚達克特金幣的資助。他曾經(jīng)向威尼斯的使者坦承,他認為奧斯曼帝國是唯一能夠讓歐洲諸國在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威脅下存活下來的力量。
每當查理五世指責弗朗索瓦一世的親穆斯林態(tài)度時,弗朗索瓦一世都會公開許諾加入十字軍圣戰(zhàn),接著又通過他在伊斯坦布爾的特使為這一表態(tài)開脫。精明的蘇丹接受了他的解釋,因為他很清楚,法國人十分需要奧斯曼人的幫助,而他自己的外交政策也是圍繞著這一基石展開的。
于是,在16世紀,蘇萊曼扮演了平衡歐洲局勢的角色,而這一角色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外交上,都提高了奧斯曼帝國的實力和威信。
有關這位新蘇丹的早期記錄,來自一位威尼斯使者巴多羅米歐·孔塔里尼。他在蘇萊曼登基后幾星期寫道:“他今年25歲,個子很高,瘦而結(jié)實,表情柔和。他的脖子有點太長,臉有點太瘦,還長了個鷹鉤鼻子。他的唇上留著一點胡子,下巴上也有一撮小胡子。不過,他的相貌還是讓人感到愉快,盡管膚色略有些蒼白。據(jù)說,他是一位睿智的君主,熱愛學習,所有人都期望他的統(tǒng)治會帶來好日子?!?/p>
蘇萊曼曾在伊斯坦布爾的宮廷學校接受教育,青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宮廷的日常事務。他也得到了伊斯坦布爾和埃迪爾內(nèi)人民的尊敬和喜愛。
擔任過三個行省的總督,因此對行政事務也很在行。就這樣,他成長為一個既有開闊眼界又有實務才能的治國之才。他不僅是一名實干家,并且還十分優(yōu)雅而有文化氣息,無愧于他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另外,他還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這塑造了他善良而包容的性格,在他身上一點也找不到其父的那種狂熱。
最重要的是,他十分看重自己作為“虔信者的統(tǒng)領”的身份。像他的祖先一樣,他也信守加齊傳統(tǒng),因此從他即位伊始,他就想要讓基督徒領教自己的軍事能力。他的父親塞利姆主要在東方建功立業(yè),而他想要征服西方。
在西方,蘇萊曼的擴張眼界比他的祖先“征服者穆罕默德”還要廣闊。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著迷的蘇萊曼像伊斯坎德一樣,想要建立一個一統(tǒng)東西方土地和人民的大帝國。為了建造一個可以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肩的世界帝國,他就必須讓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突破東歐的邊緣地區(qū),延伸到中歐的神圣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咄咄逼人,想要成為“時代之主”,讓奧斯曼君主在他面前黯然失色。而蘇萊曼則決心在中歐對抗他,擊敗他,奪取他的土地。
蘇萊曼的戰(zhàn)略是海陸并進。在陸地上,他的目標是充當哈布斯堡王朝中心領地屏障的匈牙利王國;在海上,他的目標是基督徒控制的島嶼以及西班牙和北非的海岸線。他最直接的目標,正是“征服者穆罕默德”未能奪取的目標—貝爾格萊德城和羅得島。
(本文經(jīng)中信出版集團授權,標題為編者所加)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
[英]帕特里克·貝爾福 著
欒力夫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