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各科教學當中。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是順應教育改革的方式,也能更加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因此,本文首先對陶行知生平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概述,然后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對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以供參考。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 ?教學意義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的生活化運用十分關鍵。傳統(tǒng)教學理念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本質(zhì)需求,導致很多學生空有一身知識而不會靈活運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將陶行知生活教育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一、陶行知生平簡介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生于1891年10月18日,安徽省歙縣人,享年55歲。陶行知一生坎坷,早年艱難求學,1905年陶行知前往英國探望在崇一學堂幫傭的母親,被唐進賢免費進入崇一學堂讀書。1908考入杭州廣濟醫(yī)學堂,1909年在蘇州謀生,走投無路時與唐進賢巧遇,進入南京金陵匯文書院求學,隨后升入金陵大學,并且在求學期間,改名為陶行知。完成學業(yè)后,深受校長器重,并在校長的鼓勵下赴西方留學,缺德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碩士學位。陶行知的求學過程十分坎坷,但是由于本人的努力,獲取了不小的成就,并且在闊別祖國三年后,接受了南京高等師范學院的聘請,成為學院專職教員,為以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提出奠定基礎。在任教期間,陶行知精心講學、潛心著作,并且建議將“教授法”變?yōu)椤敖虒W法”[1]。1919年提供“教學合一”的思想,并且將自身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教學改革。1922年陶行知發(fā)表了《我們對于學制草案應持之態(tài)度三篇文章》、《評學制草案標準》、中國建設新學制的歷史》等著作,為中國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23年,陶行知辭去教員職務,專心開始研究教育問題,推動教育改革。晚年與著名的教育學家朱經(jīng)農(nóng)編寫《平民千字課》打開著平民教育的序幕,并且將平民教育引向正軌。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生平最核心的理論體系,包括“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生活即教育”等重要的原理,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著十分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體現(xiàn)[2]。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當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程度更高,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標準。與其他科目不同,語文本身具有教學周期長、教學難度大、教學影響深遠持久、教學過程潛移默化等特點。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教學的著力點往往放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之上,教學內(nèi)容也局限于課本,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會受到影響。同時,傳統(tǒng)教育理念還容易出現(xiàn)死讀書的情況,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著力點在于現(xiàn)實語文材料的接觸,更加注重語文教學的完整性與系統(tǒng)性。教師在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時,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實踐方式了解語文運用規(guī)律,從而將語文的社會性功效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將會進一步被激發(fā)出來,語言運用能力隨之提升[3]。此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育目的是身后,教師需要圍繞生活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包括模擬生活場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等,從而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感悟。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對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小學生本身年齡比較小,社會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均比較缺乏,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枯燥說教,學生理解難度比較大,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4]。陶行知生活教育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生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時,其教學目標更為生活化,注重于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教學目標的轉(zhuǎn)化,將會帶動周圍環(huán)境與教學氛圍的轉(zhuǎn)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理念,將新型教學方式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教學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的裂解和掌握語文知識與內(nèi)容。同時,還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能夠充分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活潑好動, 容易被趣味性高的東西吸引。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忽略了學生的行為發(fā)展規(guī)律,課堂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教學質(zhì)量普遍不高[5]。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時,還可以將教學情境生活化,從而不斷增加語文學習的興趣性與生動性,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情境更好的融入課堂。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還能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性也會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例如:在《月光曲》相關內(nèi)容教學當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月光曲》的相關視頻、音頻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從而營造出更加唯美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qū)⑸钆c學習之美充分融合到一起,從而增加自身的學習體驗,調(diào)動自身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能夠加深學生學習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教學內(nèi)容屬于最核心的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與安排對教學最終成果有著十分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還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從而加深學生學習情感體驗[6]。在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時,教師需要更加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確保教學內(nèi)容更加富含生活化的氣息。教學內(nèi)容可以以天地為背景,從自然與人文當中尋找教學素材,確保小學語文教育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自然,更富有生活氣息。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當中,學生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熟悉感,從而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教學當中,加深自身學習情感體驗。例如:在《火燒云》相關內(nèi)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戶外觀看火燒云,讓學生對火燒云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然后要求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記錄自身的情感體驗以及對火燒云的描寫,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學習習慣。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網(wǎng)絡廣播、電視劇、電影、報刊等內(nèi)容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保證課堂教學更具生活氣息,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四)教學活動實踐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自身動手操作能力不強,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時,可以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7]。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可以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學生不斷的積累才能提升。因此,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講課堂、課后時間充分運用起來,開展一些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生活將會不斷豐富,自身動手操作能力也會不斷提升。例如:在《錢學森》相關內(nèi)容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開展一個主題為“走近名人”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查閱自己心目中的名人的相關資料,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將自身查閱的資料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展陶行知生活教育意義重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生活化,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學情境生活化,能夠充分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能夠加深學生學習情感體驗;教學活動實踐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
參考文獻:
[1]陳春霞,劉博.實現(xiàn)語文回歸生活——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5):00291-00291.
[2]楊素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8,(01):158-158.
[3]許頡.引生活之源,促教學之長——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好家長,2017,(37):103-103.
[4]湯菊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給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帶來的啟示[J].課外語文:上,2017,(08):167-167.
[5]宋雅文.盤活識字路 ——淺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華夏教師,2017,(01):73-73.
[6]尚潔.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課外語文,2016,(09):113-113.
[7]曹玉婷.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07):4-4.
(作者簡介:陳雪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歷:大專在讀;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