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付 盈, 劉春革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商用車開發(fā)院, 長春 130011)
隨著JT/T 1094—2016《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的實施,緩速器因諸多優(yōu)越性在客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類型主要有液力緩速器和電渦流緩速器。本文針對客車用電渦流緩速器的匹配設計進行闡述。
電渦流緩速器根據(jù)其轉子的不同型式可分為筒式和盤式兩類。筒式電渦流緩速器質量輕,體積小,耗電少,便于拆裝布置,但最大制動力矩小且散熱較慢,多用于7~9 m的城市客車;盤式電渦流緩速器的最大制動力矩大,散熱快,熱衰退小,在相同的制動力矩下,對變速器的負面影響小,但質量較大,多用于 9~12 m的客車,是當前客車市場的主流選裝類型。
電渦流緩速器的性能特點如下:提高行駛安全性[1-2],可承擔車輛行駛中大部分制動負荷從而降低車輪制動器的負荷,制動力矩大,響應迅速(約40 ms)且操作便捷;提高行駛經(jīng)濟性,實現(xiàn)無接觸制動,可有效降低故障率,易維護、費用低,車輪制動器壽命可延長4~7倍,輪胎使用壽命延長20%[3-4];提高行駛環(huán)保性與舒適性,減少制動噪聲與制動粉塵的產(chǎn)生;其主要缺點在于尺寸大、機體重,工作時自身產(chǎn)生大量熱量,影響周邊零部件且易產(chǎn)生熱衰退。
電渦流緩速器的控制方式有腳控、手控及ABS聯(lián)合控制[5-6]。
腳控主要用于城市客車,分為壓力感應和位置感應兩種,壓力感應因操作便捷最為常見,駕駛員輕踩制動踏板,緩速器開始工作且先于行車制動器,制動力隨踩踏板的角度增加而加大。手控即在方向盤下或儀表板合適部位安裝操控手柄開關,分多個擋位來控制緩速器單獨工作,公路客車在實際使用時大多手控與腳控聯(lián)合使用,尤其在較長下坡路況時可有效降低車輪制動的熱衰退,緩解駕駛員操作疲勞度。ABS聯(lián)合控制是指裝有ABS系統(tǒng)的車輛,廠家會為緩速器匹配相應ABS控制接口,對車速表、ABS系統(tǒng)、緩速器等信號進行綜合處理,控制緩速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
電渦流緩速器的應用匹配流程如下:電渦流緩速器的安裝位置匹配;電渦流緩速器參數(shù)及型號匹配;電渦流緩速器與制動閥的匹配;電渦流緩速器與電氣的匹配。
電渦流緩速器在客車上有3種安裝方式:變速器輸出端、傳動軸間、后橋輸入端。
1)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變速器輸出端如圖1所示,定子通過托架與變速器殼體連接,轉子與變速器輸出法蘭連接;托架通過螺栓組和車架縱梁連接,托架的角度應同變速器的設計角度盡量保持一致;軟墊總成應包含絕緣、減振的橡膠材料,軟墊須含有氟化硅等耐熱材料,防止被轉子的熱輻射烤焦,剛度設計應結合發(fā)動機懸置軟墊剛度。此安裝方式不便于變速器、離合器的維修拆裝,但對變速器及傳動系的影響較小,適用于城市客車和公路客車。
圖1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變速器輸出端
2)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傳動軸間如圖2所示,定子通過支架、軟墊組、托架與車架連接,轉子與傳動軸連接,托架通過螺栓組和車架縱梁連接,其安裝角度應與傳動軸的角度盡量保持一致,軟墊組同樣應考慮絕緣、減振及耐熱等性能。此安裝方式對變速器和后橋基本沒有影響,適用于發(fā)動機前置后驅的客車。
圖2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傳動軸間
3)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后橋輸入端如圖3所示,定子與主減速器軸承座連接,轉子與主減速器突緣連接,此安裝方式變速器和離合器維修方便,但緩速器缺少輔助支撐,車輛在較差路況行駛時會對主減速器、軸承等產(chǎn)生不利影響,同時受底盤離地間隙的限制多用于城市客車[7]。
圖3 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后橋輸入端
4) 安裝精度要求。當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變速器輸出端或后橋輸入端時,對安裝位置的精度有3點要求:第一,突緣軸向竄動≤0.10 mm;第二,突緣止口徑向跳動≤0.05 mm;第三,突緣端面軸向跳動≤0.10 mm。
5) 隔熱要求。轉子長時間工作時,溫度最高可達到500 ℃,且熱量主要由輻射方式傳遞,需采取隔熱措施。隔熱板可用于保護緩速器附近的地板、管線束及其他防熱性能差的零部件,其匹配設計可參考圖2,設計原則有:①隔熱板應采用防銹材料,可采用雙層鍍鋅鋼板,中間夾隔熱棉的方式;②轉子的外徑到隔熱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應≥50 mm;③被保護的零部件到隔熱板外表面的距離應≥20 mm;④隔熱板應超出緩速器各底面至少50 mm,在更換定子支架的調整墊片時不需拆下隔熱板;⑤建議將隔熱板向下延長,距被保護的最低零部件距離>100 mm。
匹配電渦流緩速器型號[8]時應先得知其所需最大制動力矩,計算公式如下:
T=a×m×r/i
式中:T為電渦流緩速器最大制動力矩;a為汽車減速度;m為汽車最大總質量;r為車輪滾動半徑;i為后橋主減速比。
依據(jù)國內(nèi)車輛底盤配置、緩速器匹配經(jīng)驗及JT/T 721—2017對電渦流緩速器工作時減速度值有[9]:
1) 當0.8≥a≥0.62時,適用于城市客車, 對于8~10 m左右的城市客車滿載質量約10~15 t,城市道路最大坡度為4%~8%,可選用電渦流緩速器最大制動扭矩為1 100~1 600 N·m,需滿足在至少6%或7%的坡道上進行下坡試驗時,僅靠緩速器自身可使車輛穩(wěn)速行駛[10]。
2) 當1.0≥a≥0.7時,優(yōu)選值適用于公路客車,可對制動系統(tǒng)充分保護且達到客戶對減速度的要求。在冬季冰雪路面峰值附著系數(shù)為0.1,減速度a最大為0.1g,電渦流緩速器的制動效果會比點剎制動、ABS制動防滑效果好,但操作控制擋位時不宜升擋過快,防止緩速器制動力過大導致輪胎打滑。
3) 當1.1>a≥1.0時,適用于長途客車,緩速器輸出效果好,但對后橋和變速器等配置質量要求較高,成本也隨之升高。
4) 當a≥1.1時,制動力矩過大,對變速器、后橋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對發(fā)電機、蓄電池的要求也更高,同時減小了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
上述推薦減速度是參考廠家綜合考慮緩速器工作條件得出的經(jīng)驗值;考慮目前國內(nèi)后橋主減速器強度,電渦流緩速器匹配在后橋時,最大制動力矩應不超過1 500 N·m。
由電渦流緩速器最大制動力矩可知其制動吸收功率[11],計算公式如下:
P=T×n/9 549
式中:P為電渦流緩速器制動功率;T為電渦流緩速器最大制動力矩;n為轉子轉速。
制動閥的匹配應根據(jù)不同電渦流緩速器的需求選擇普通制動閥或緩速器專用剎車閥。
1) 選用普通制動閥時,電渦流緩速器的工作擋位隨著制動閥輸出氣壓的增加而增加。
2) 選用緩速器專用剎車閥時,應考慮其有一個小角度的空行程,特性曲線如圖4所示,F(xiàn)1、F2分別為兩種閥的特性曲線,剎車閥在0~5°是緩速器的初始工作區(qū)域,電渦流緩速器的工作擋位隨著剎車閥踏板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圖4 剎車閥特性曲線
電氣線束在跨越有相對位移的兩個部件之間時,應留有一定余量,防止車輛在行駛中產(chǎn)生相對位移而損壞,因此電渦流緩速器與電氣線束的匹配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
1) 電渦流緩速器安裝在后橋輸入端時,對應線束應預留約150~200 mm的跳動余量;安裝在變速器輸出端時,對應線束應預留約80~100 mm的跳動余量,跳動部分不應與車上任何部位相碰。
2) 在電渦流緩速器定子接線柱旁需安裝線束夾固定線束,避免車輛振動時扯斷接線端子。
3) 電渦流緩速器型號確定后,需及時將其工作電壓及額定電流等參數(shù)提供給電氣工程師,用于確定發(fā)電機、蓄電池的型號。
電渦流緩速器的匹配設計,實際應用時應綜合考慮車輛的行駛路況、性能需求及售價等,選取最佳方案。通過電渦流緩速器制動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實現(xiàn)整車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優(yōu)化,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與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