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金志文 朱培忠
(海鹽縣中醫(yī)院普外科 浙江 海鹽 314300)
腹股溝疝是腹外疝常見的疾病類型,患者腹內壓過高、腹壁肌肉強度過低是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因素[1]。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見方法,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較普及,該方法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術后疼痛較普遍,且疼痛持續(xù)時間較長[2]。與之相比,腹腔鏡疝修補術可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中,筆者就我院進行治療的120例腹股溝疝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和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對比如下。
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為(36~65)歲,平均年齡(51.36±10.52)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病程(1.69±0.37)年。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為(35~64)歲,平均年齡(52.07±9.71)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病程(1.73±0.41)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接受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做5cm斜形切口,切口應與腹股溝韌帶平行,將腹外斜肌腱膜、提睪肌切開,找尋疝囊,疝囊較大時應橫斷,并高位結扎,在精索后方放置補片,在聯(lián)合腱、腹股溝韌帶、恥骨膜處加以固定。
觀察組接受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將10mm臍孔選為觀察孔,選擇臍平面下側腹直肌外緣分別做5mm大小的操作孔,將10mm套管進入腹膜前、腹直肌后,并置入腹膜前間隙。對于直疝,應將疝囊與腹壁剝離,對于斜疝,應將疝囊自精索下撕離。將腹膜前間隙分離,將輸精管、精索血管暴露。在聯(lián)合肌腱、恥骨結節(jié)、腹直肌背側、Cooper,s韌帶上覆蓋聚丙烯補片。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觀察并比較手術指標(手術出血量、術后VAS評分、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
在治療效果評價過程中,顯效:患者臨床相關癥狀全部消失,非限制性活動全部恢復;有效:患者臨床相關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非限制性活動恢復明顯;無效:患者臨床相關癥狀緩解情況和非限制性活動恢復情況均不滿足上述要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VAS表示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表示患者疼痛情況,在紙上畫10cm橫線,一端為0,代表無痛,一端為10,代表疼痛劇烈,中間區(qū)域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患者需根據感覺在紙上標出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記號[3]。
數(shù)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觀察組手術出血量、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住院時間(d)觀察組6057.49±11.05#2.40±0.59#0.76±0.35#3.29±0.95#對照組6079.79±18.374.19±1.332.16±0.604.51±1.15組別例數(shù)手術出血量(ml)術后VAS評分(分)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h)
疝氣是常見的臨床疾病,腹股溝疝是發(fā)病最多的疾病類型。腹股溝疝患者在早期一般沒有限制癥狀,只有行走、勞動或者站立時可見腫塊,隨著疾病發(fā)展,患者可出現(xiàn)頻繁嘔吐、腹痛等癥狀[4-5]。隨著現(xiàn)如今醫(yī)學水平的提高,臨床對腹股溝區(qū)的解剖機理、生理結構、疝形成機制等逐漸有了更多的了解,手術方法和效果得到不斷改進。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但手術操作較久,手術出血量較多,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6]。
隨著社會發(fā)展,腹腔鏡技術得到極大發(fā)展,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的優(yōu)點,在臨床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腹腔鏡疝修補術可利用腹腔鏡清楚細致的探查腹腔器官,及時發(fā)現(xiàn)隱匿疝,減少組織粘連,還可對其它疾病進行同時治療。該手術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疼痛,還可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7]。進行腹腔鏡疝修補術需要操作者熟悉并了解腹股溝區(qū)的解剖機理和生理構造,能夠準確判斷和辨認重要結構,以便于正確開展手術。該手術臨床治療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患者出血量,減少疼痛,促進恢復[8]。
綜上所述,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相比,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效果更好,且能顯著降低手術出血量,減少術后疼痛,患者術后恢復更快。腹腔鏡疝修補術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