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華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多學科領域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多學科教學整合已成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積極拓展,能切實解決不同學科的諸多難題,大大改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學科教學整合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多學科教學資源有機結合,促進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積極營造信息化課堂氛圍,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多學科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一、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激趣,讓課堂教學興味盎然
喜歡游戲、喜歡玩兒是孩子們的天性,而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為載體的一種現(xiàn)代技術,對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效融入不同學科知識,營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堂主題活動課,單從信息技術教學而言,不足以承載這個主題下的信息量,其涵蓋和涉及了歷史、語文、思想品德等多學科內容。要想教好《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就必須有效整合多學科內容,然后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首先把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臘八節(jié)等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研究重點,然后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節(jié)日的起源或傳說、習俗、飲食文化以及文學作品等方面的資料,最后以多媒體的形式將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信息以視頻、音樂等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并以此為背景,組織展開一場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的詩歌音樂朗誦比賽。以多媒體的形式作為輔助,跨越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讓信息技術教學更豐富、更多彩。另外,比賽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多學科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入,為這堂信息技術課增添了無限樂趣。
信息技術具有現(xiàn)代性特征,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效,很受學生歡迎,但我們不能單單為了信息技術而教學,那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在積極融合多學科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信息技術更是一種傳遞和傳播知識的媒介,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效途徑,信息技術課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課堂教學感同身受
以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具有圖像、動畫、語言和音樂等功能,以及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多媒體素材庫,在各個學科教學活動中,都有不可替代的技術優(yōu)勢。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可以代替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tǒng)教學媒體,特別是運用聲光電優(yōu)勢,能夠更生動、更逼真地呈現(xiàn)教材情境。
比如《動畫真精彩》一課,屬于“程序設計”的內容,但也不可或缺地滲透著美術和語文的教學內容,通過認識Scratch軟件界面,在軟件中導入、刪除角色,設置背景等內容,意在讓學生體驗最初的編程過程,初步學會角色的移動和旋轉。在新課導入階段,可以運用多媒體,首先為學生播放他們最喜歡的一些動畫片的內容,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童話般的情境,把學生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吸引到動畫上來。從精彩的動畫視頻,到動畫的設計制作,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了巧妙的對接,為枯燥的動畫設計與制作平添了無限樂趣。
信息技術在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運用聲光電可以模擬多學科的學習情境,數(shù)學、語文、思想品德、英語等學科都在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實踐,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概念,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選擇。
三、運用信息技術引導探究,讓課堂教學妙趣橫生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但可以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環(huán)境,極大地擴充教學知識量,將單調的文字教材變?yōu)樾畔⒚芗?、形式多樣、海量開放的資源庫,而且可以作為自主探究學習的有力武器。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更自由的自主學習天地,引導他們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等去探索知識的海洋,更利用學習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畫蒲公英》一課時,之前幾節(jié)課學生對LOGO 語言的初步命令已經(jīng)有所涉獵,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正確使用重復命令畫出圖形。很顯然,電腦繪畫與傳統(tǒng)美術具有密切關聯(lián),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息息相通,只不過是采用了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形式來表現(xiàn)而已。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把課堂教給學生,讓他們去探索、去探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小組,以任務督導法,把教學任務分解到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一步步實現(xiàn)。這樣一來,就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給了學生,營造出一種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之間進行碰撞和交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
好奇心是孩子們共有的特點,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而信息技術正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有力武器。多學科均可以借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學習因為探究而快樂,課堂因為探究而無限生機。
四、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拓展,讓課堂教學天高海闊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網(wǎng)絡為媒介形成了諸如微課等更靈活便捷的教學新模式不斷出現(xiàn),讓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讓學習教材不僅局限于課本,讓教學時間不再局限于課時,實現(xiàn)了對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極大拓展和延伸,由課上而課下,由課內而課外,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廣闊的空間。
微信是一款跨平臺的通訊工具,深受大眾歡迎,也被廣泛使用,在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多有接觸,具有便捷、高效、自由等特點?!段⑿趴臻g》是一堂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課程,主要介紹了微信網(wǎng)頁版的登錄,添加朋友,進行聊天,以及利用朋友圈展示自己,進行交流,讓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們在學習和操作過程中充分體驗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相對自由的自我空間,而這個空間足以跨越所有的學科,成為每一個學生自己經(jīng)營的一片小天地。同時,通過微信交流,感受互聯(lián)網(wǎng)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抵制不良應用習慣,以獨特的方式,充分展示自我,實現(xiàn)多學科教學的積極拓展和延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微信空間,是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拓展,以微信空間為載體的教學方式,顛覆性地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在學習內容和學習環(huán)境上實現(xiàn)了質的突破,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讓個性的得到充分的張揚。
互聯(lián)網(wǎng)縮短了我們的距離,也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在教學活動中巧用信息技術,對更多學科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微信、微課等新形式的出現(xiàn),為教學提高了更多選擇,也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途徑。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更是一種便捷高效的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將更多的知識內容與信息技術融會貫通,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全新模式的教學,必然給小學課堂帶來勃勃生機和無窮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張武堂.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如何實現(xiàn)寓教于樂[J].學周刊.2017(07)
[2]鄭冬冬.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分組策略與優(yōu)化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 2017(03)
[3]李琴.強化信息素養(yǎng),深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 2015(04)
[4]畢曉.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