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威
摘 要:在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提出了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三個維度,旨在要求學生在體育學科中具備運動習慣及能力、體育情感及品格、健康知識及行為。讓學生不僅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培養(yǎng)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運動拼搏精神。但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良莠不齊,其中的體育后進生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本文主要通過對體育后進生的轉化,總結在應用過程中的感想和體會,希望教師能夠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鍛煉他們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體育;后進生;轉化
體育學科在學生的生長發(fā)育、成長成才過程中起到積極且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應試教育中,家長和教師也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狀況,所以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特別是對體育后進生運動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能掌握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內(nèi)容并成績達標,均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和創(chuàng)新。
1體育后進生的類型劃分
體育后進生主要是指在體育課堂上,個人先天體質(zhì)、身體綜合素質(zhì)、運動技能水平相對較差,或因某些原因體育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按照后進生的類型進行劃分,可大體分為瘦弱型、肥胖型、協(xié)調(diào)能力不足型和運動態(tài)度消極型。瘦弱型的主要特點是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條件,運動靈活性較好,但力量和耐力方面較差;肥胖型學生的主要特點是運動時體態(tài)相對笨重,反應靈敏度差,但普遍力量訓練較好;協(xié)調(diào)能力不足型主要是指學生雖然自身的運動條件良好,但缺乏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方面的鍛煉,在運動中眼睛和四肢等不能快速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及時做出正確的下意識判斷,導致部分運動考核項目不達標;運動態(tài)度消極型主要是身體條件較好,但不重視體育課,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消極對待,不認真參加體育鍛煉,對運動沒有興趣的學生。
2體育后進生的轉化及體會
對于不同類型的體育后進生,需采用不同的轉化策略,用科學、恰當?shù)姆绞焦膭顚W生不斷進步,讓學生具有終身體育意識,努力成為體育優(yōu)等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大的內(nèi)心。
例如針對瘦弱型或肥胖型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尋找他們的“閃光點”進行鼓勵,瘦弱型學生可能跳高跳遠等項目比較擅長,肥胖型學生可能鉛球鐵餅類運動有優(yōu)勢,將某一項擅長的運動項目做到最好,獲得成就感。當遇到有困難的項目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身體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進行反復練習,克服自身條件的不足,避免自卑、怯懦等不良心態(tài),掌握動作要領,高效完成項目。在課后,教師可以單獨給這部分學生制定利用課余時間就能堅持完成的運動項目,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跑步、蹲起等運動,讓家長一起監(jiān)督并及時鼓勵,做好學生日常的體能訓練和積累,最好再給予膳食方面的合理建議,令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和課后都能鍛煉身體,同時關注健康飲食,努力恢復到健康的機體指標,使學生能夠真正從體育課堂中受益,擁有結實健壯的體魄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對于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欠佳的學生,教師需有耐心,將其沒有準確掌握的動作反復演示并積極給予鼓勵,學生調(diào)整好心理狀態(tài),多次練習并領悟動作要領,也可額外安排跳繩、體操類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運動協(xié)調(diào)能力。運動態(tài)度消極型的學生不能通過反復練習來提高體育成績,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運動機能等條件相對較好,主要是心理問題,消極的運動心態(tài)需要調(diào)整。教師可以先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項目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安排集體活動,野外拓展訓練,登山徒步或郊游等等,引導其在運動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充分釋放內(nèi)心的恐懼及壓力,敢于迎接挑戰(zhàn)并戰(zhàn)勝困難,之后再逐步安排學習內(nèi)容,認真高效完成各項體育運動,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雖然教師對待不同類型的體育后進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但其實根本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更多的精力去關心、關注他們,并帶動其他學生,增進團結意識,共同協(xié)助他們順利完成體育運動。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學生,總會有合適的方法促進他們鍛煉身體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同時合理安排運用他們的課余時間,即使在課后也讓身體得到鍛煉。在不斷堅持、長期有效的運動過程中,學生將擁有健康的體魄。面對每次的體能挑戰(zhàn),教師堅定的眼神、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充滿力量,勇敢接受挑戰(zhàn),克服困難,突破自我,培養(yǎng)不屈不撓、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即便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能具有堅定剛毅、自強不息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并用積極的心態(tài)不斷努力,完成長遠計劃,取得人生成就。這是學校開展體育運動項目的意義,是對體育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是教師終身的教學目標。
3結束語
體育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對每一名學生負責,通過觀察學生不同的身形及性格特點,制定差異化分層教學內(nèi)容,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予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樹立信心和勇氣,鼓勵學生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自我。在不斷完成體育運動目標的同時,具備積極可貴的運動精神,身心健康,對學生未來的綜合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宇.轉化體育后進生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小學,2011,(7):45-45.
[2]叢奇飛.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轉化后進生[J].新課程·中學,2015,(6):185-185.
[3]尤勇.體育院校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價值工程,2011,30(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