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戎靖楓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每每體檢過后,就會有人拿著報告在網(wǎng)上咨詢,頸動脈長了斑塊要治療嗎?可以吃中藥消除嗎?嚴重了該怎么辦?
雖然多數(shù)頸動脈硬化的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少數(shù)患者可能只出現(xiàn)頭暈、頭痛等,但還是需要積極防治。頸動脈硬化嚴重者會表現(xiàn)為缺血性腦卒中,即我們常說的“中風”。積極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最大的意義就是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也等同于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進行預防。所以,對于已經有頸動脈硬化的人來說,要抓緊治療。
頸動脈硬化在中醫(yī)學中,一般是按照“眩暈”“痰濁”“中風”等進行辨證論治,可分為虛證和實證。
虛證比如精氣血虧虛,精微不能上榮頭竅;實證多與風、火、痰、瘀等擾亂氣機相關,好比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中藥治療的原則不外乎補虛泄實、調整陰陽,針對具體的病機,虛的當滋補肝腎、補益氣血,填精生髓,即給巧婦以米;實的則應平肝潛陽,化痰行瘀,也就是把這顆老鼠屎給扔了,重新來熬湯。臨床有一類治療頸動脈硬化藥物,備受青睞,就是蟲類藥,如全蝎、水蛭、蜈蚣、地龍等。這類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活血通絡,可提高治療效果,明顯緩解癥狀。
打金針即針灸,對于頸動脈硬化是有一定效果的。參照眩暈的治療,實證多以百會穴、風池穴、內關穴、太沖穴為主穴;虛證則多以百會穴、風池穴、肝俞穴、腎俞穴、足三里穴為主穴,并且隨證加減。也有醫(yī)生會選用人迎穴、太沖穴、三陰交穴等穴位治療?,F(xiàn)代研究認為,藥物聯(lián)合針刺治療,斑塊消退會更加明顯,且能促使易損斑塊穩(wěn)定。當然針灸這種治療方法,建議由專業(yè)的針灸醫(yī)生進行操作。
對于自己想要在家做保健的人來說,可以做穴位按摩、刮痧、中藥足浴等。最簡單的穴位按摩,可參考針灸選穴,沿頭維穴、太陽穴、百會穴、風池穴、天柱穴、人迎穴、肩井穴、肩髃穴、臂臑穴、曲池穴、內關穴、神門穴、合谷穴等進行按壓,能很好的改善頸動脈兩側血流量。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頸動脈硬化,要遵醫(yī)囑、定期復查。
對于血脂高的患者來說,應該吃他汀類降脂藥,這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少而輕,吃藥的時候,要定期檢測肝功能。但這類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橫紋肌溶解,萬一出現(xiàn)了肌肉的酸痛,要抓緊去醫(yī)院檢查。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及肝腎功能異常者慎用。
對于已有冠心病的患者,一般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藥物,屬于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藥物,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疾病的發(fā)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比較多,可能會引起上腹不適、惡心、嘔吐;也可能加重出血傾向,如果最近大便發(fā)黑,就要重視起來了。
如果已經形成血栓,導致管腔狹窄及阻塞者,可應用如一些抗凝藥物,比如肝素、華法林等?,F(xiàn)在臨床還還有一些新型的口服藥物,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抗凝藥物最大的不良反應自然是出血,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有沒有牙齦出血、大便發(fā)黑之類的情況,還要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和凝血。
如果血管狹窄的程度較重或閉塞,需采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也就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在全身麻醉下將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進行剝除,類似于將下水道內的淤泥進行清理;當然也可以采取介入的方法,叫做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在局部麻醉于病變位置放置支架,類似于在變窄的水管內放置架子將管道撐開。
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