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秀
【摘要】本文論述了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闡述了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具體實際地論述了如何針對智障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收獲和體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矯正與預防 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10-02
一、問題的提出
引起我深深的觸動的是,2015年春天,公安局的辦案人員找到了我,在忐忑不安中了解清楚了來學校找我詢問的原因,原來是2007年從我校畢業(yè)的我班上的一名學生,因為別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語,惱羞成怒,點燃了那人的房子。震驚之后帶給我的是無比的震撼。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來,當初那么善良天真的一名唐氏學生怎么會做出如此之舉,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之中……
二、國內現(xiàn)狀
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共識,特別是1999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頒布之后,全國基礎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有新的科研成果問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2年8月下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新形勢下的中小學校心理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評估途徑等進行了更詳細的規(guī)定。這些都為現(xiàn)行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導和理論上的依據。
三、開展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由于智障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原因,給他們造成很多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自卑、偏激、焦慮、自私、社會適應性差,等等。我試圖通過對問題成因的分析和問題調整策略的探討,深入了解智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有效開展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找到解決智障學生心理問題更多更好的辦法,以實現(xiàn)較理想的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立足于國內外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實際,以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為根本原則,以更好地適應智障學生的需要。通過研究,針對我校智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主要心理問題及成因。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xiàn)象。其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條適合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
五、主要研究策略
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做到了以下三點:
1.強調生活化的學習體驗性活動
體驗學習對于智障學生尤為重要,要讓他們親身去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經歷的過程中去體驗和感悟。在研究過程中,我力求從真實的生活經驗中提取題材,為智障學生提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讓他們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教學組織采用多樣性原則:個別訓練、小組教學、集體教學、協(xié)同教學等,分別獨立成課。
(1)教師充分利用《生活語文》、《生活適應》教材中,有關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獨立意識、人際交往能力的典型事例或事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意識培養(yǎng),使學生產生“我要做一個健康向上的人”這樣的愿望。
(2)利用班會、隊會,開展“我該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我能為別人做什么”等主題班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自我剖析,認識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2.開拓差異性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領域
每一名智障學生,在智障程度、個性特點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的學生,我使用的教學語言、語氣、體態(tài)語言等各不相同,有熱烈的鼓掌,激情的擁抱,也有如春風化雨般溫暖的話語。
3.依據智障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對家長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適時對家長進行心理輔導
不同的殘疾孩子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造就了有著不同心理問題的形形色色的家長。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讓我見識了形形色色的殘疾學生家長,他們或怨天尤人,或悲觀失落,或自暴自棄,智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較大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欲對殘疾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先糾正家長的心理問題。我首先嘗試運用更多的心理療法,結合殘疾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家長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通過打電話、接送學生、微信等方式與家長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讓家長及時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之處,疏通家長們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促進他們朝著積極、健康、完善的人格方向發(fā)展。
六、研究成果
通過近一年的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我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能根據智障學生的不同需求,及時做好心理輔導,使他們得以健康成長。我校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和引導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生活樂觀,積極向上。明白了自律、尊敬他人等道理,學生的愛心、責任感得以增強。
相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他們必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
參考文獻:
[1]1999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