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煥
【摘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而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地加以指導。本文從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明確觀察目的,制定觀察計劃;指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方法;開辟第二課堂,擴大學生觀察范圍等方面,讓學生清楚什么是“觀察”,并在手段和方法上加以科學指導等方面進行嘗試。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途徑和方法
自然科學方法論中所討論的“觀察”,與日常生活中的“看”是不同的,它屬于科學觀察。怎樣才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索知識、構成學習動機的最原始動力。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是關系到學生能否自覺、敏銳、精確地進行觀察,能否養(yǎng)成良好觀察習慣的關鍵,是掌握科學觀察方法和提高觀察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師可根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現象明顯、安全、有趣、可操作性強等方面特點,靈活應用實驗方式,或請“小老師”上臺表演,或由教師邊講解邊實驗,或學生分組協(xié)作實驗等方式進行。在教師設置課堂情境和激發(fā)學生實驗興趣的驅動下,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面對面接觸,實驗者與觀察對象距離更近,觀察興趣更易被激起,對現象觀察更為詳盡,強烈求知欲也隨之產生。隨著教師或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分析實驗前因后果,做到了“興趣對正在進行的活動有推動作用”,使實驗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等現象都非常明顯,且非常壯觀,對初學者來說,興趣很容易被激起,教師可順勢發(fā)問:火柴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為何要在集氣瓶中裝少量水?為使本實驗成功要注意什么?讓學生思考、討論和作答,促使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高潮。
在教學中聯系化學史料,介紹一些科學家仔細觀察、注意捕捉稍縱即逝的現象而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布里爾在廢鐵堆里發(fā)現了不銹鋼,左德伊爾找到硫化橡膠制法等,都有助于指導學生明確科學觀察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和提高觀察能力的意義。
在教學中及時、合理地聯系生活實際,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在教授燃燒條件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物質燃燒和熄滅現象,再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燃燒物,由于問題既貼近生活,又比較簡單,學生都能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高漲,然后再發(fā)問:要使可燃物燃燒為何需要點火?只點火,可燃物就能正常燃燒嗎?在空氣中對普通石頭點火,它能燃燒起來嗎?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相互討論交流,對問題進行解答,對同學答案進行補充,有的甚至進行反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此時,再總結燃燒所需要三個條件,課堂氣氛會特別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特別高。
二、明確觀察目的,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是為了克服學生觀察的盲目性。觀察是積極主動地向未知領域探索的過程,漫不經心地看和消極的注視都不是觀察。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這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才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其自覺進行思維性觀察。在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由于會用到酒精燈、鐵架臺、集氣瓶、水槽、試管等較多儀器,且實驗時間較長,需觀察步驟較多,不同時段觀察重點也不同,又由于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既對該實驗有興趣又會覺得復雜,更不知從何下手,因此,教師可先拿出實驗所需儀器,讓學生分別說出名稱;在做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檢查時,用手握緊試管外壁,讓學生注意觀察伸入裝有水的水槽中導管口處出現的現象;在藥品裝入試管時,讓學生注意觀察試管口塞的一團棉花;在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時,讓學生注意觀察鐵夾所夾試管部位和試管口傾向;在酒精燈剛加熱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水槽中出現斷斷續(xù)續(xù)氣泡;在酒精燈加熱試管一會兒后,再讓學生注意觀察水槽中出現的連續(xù)性氣泡;當集氣瓶集滿氣體后,讓學生注意觀察水槽中集氣瓶口出現氣泡從瓶口外逸出;在拆卸裝置時,故意先撤走酒精燈后再移出導管,讓學生注意觀察導口管出現一段水柱的現象。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明確該實驗的觀察方向,克服實驗觀察的盲目性。此外,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教師還應讓學生說出實驗觀察要點中各操作的目的和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并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補充,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可取得很好教學效果。
確定實驗觀察目的和重點之后,還需要讓學生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特別是復雜實驗中某些稍縱即逝的現象,若無周密計劃,就可能丟掉觀察現象的機會。教師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中,計劃觀察要點是:反應前鐵棒和硫酸銅溶液顏色;反應后鐵棒顏色;反應后溶液顏色,特別是隨著時間變化,溶液顏色逐漸變化。由于這一系列變化較快,中間有些現象往往會被學生漏掉,故在制定計劃時,應提醒學生特別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變化現象。
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方法
科學觀察方法包括全面觀察、重點觀察、對比觀察等,不同物質、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采用觀察方法也不同。
全面觀察。一是指觀察時盡量使用眼、鼻、耳、手多種感官,進行看、聞、聽、觸感受實驗對象;二是指觀察全過程必須全面詳盡。如觀察一瓶氯氣,通過視覺可以看到它是黃綠色氣體;通過嗅覺可以感受到它的特殊刺激性氣味;而氯氣和氫氣混合后經強光照射發(fā)生爆炸的信息要靠聽覺來捕捉。
重點觀察。有的實驗現象不明顯,有的實驗現象稍縱即逝,教師應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準確捕捉瞬間變化。在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實驗中,教師要引學生重點觀察實驗過程中酚酞試液的顏色變化,通過觀察酚酞顏色由紅到淺紅,到無色的變化,來判斷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程度。若只注意儀器或其他現象,便會錯過觀察良機,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驗前必須把觀察重點指明。
對比觀察。為說明物質的不同性質,化學實驗中經常用到對比實驗,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在做銅、鐵、鋅、鎂等金屬與酸反應對比實驗前,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金屬顏色;再觀察溶液顏色;接著對比觀察金屬浸入酸液時產生氣泡和反應前后溶液顏色變化,最后再讓學生重點對比金屬浸入酸液時產生氣泡速度快慢和量的多少,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性質差異。
要對學生實驗的觀察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明確:在研究物質性質時要采取全面觀察;對于不明顯、稍縱即逝的實驗現象要重點觀察;而同類物質性質比較和實驗前后現象的變化,要用對比觀察;要探索現象的本質,就必須將觀察與思維相結合。只有學生清楚了不同觀察方法及其使用對象,才能有的放矢,發(fā)揮實驗的最大功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四、開辟第二課堂,擴大學生觀察范圍
開辟第二課堂,成立化學興趣小組,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化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化學興趣、開闊視野、擴大觀察范圍,培養(yǎng)和發(fā)展能力,發(fā)揮他的聰明才智等方面都很有益?;瘜W活動課的內容和方式靈活多樣,活動內容可包括聯系自然、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fā)展和化學史;活動方式可采用化學游戲、競賽、趣味實驗、小制作、環(huán)境考察及探究活動。
在化學實驗方面,教師要根據活動課選作實驗,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動手和觀察的機會。在用沙層過濾水的活動課中,由于活動儀器和用品都容易取得,實驗操作性強,容易成功,又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所以學生興趣容易被激起,活動積極性增強,觀察面進一步增大,也能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與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具體教學環(huán)境和教材需要合理選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至關重要,不僅能為學生當下的學習提供有利幫助,更能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談鯤等.化學[M].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23版第75、79、13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