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
【摘 要】打造簡約高效的課堂,應是每位教師所孜孜追求的。主題式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以一貫之”“有的放矢”“設問為經(jīng)”“合作為緯”。在政治學科中實施開展主題式案例教學,具有如下重要意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政治學科的吸引力;更能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主題式案例教學;特點;意義
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間的距離,是搭建課堂學習與現(xiàn)實世界的橋梁。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提供源于現(xiàn)實生活的大量案例,將社會實踐的實際情況比較真實、客觀地反映給學生,給學生一種真實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摸索、探究和處理各種問題,從而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案例,將政治課本中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學習者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思考、分析、歸納,清楚地認知、理解它們,可以學會如何運用它們?nèi)ソ鉀Q生活中眾多的疑難問題。但縱觀教師們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也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與不足:(1)案例的選擇隨意性較大,隨手拿來就用,不管合適不合適,有沒有更好的;(2)案例運用有“泛濫成災”之勢,教師講一個知識動不動就舉例,表面看起來教師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但實際上過多的案例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抓不住教學重點,使學生云里霧里;(3)所選用案例的內(nèi)容較陳舊,不能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精神,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鮮活的案例、事例、故事,很多教師還是“陳芝麻爛調”。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打造簡約高效的課堂,應是每位教師所孜孜追求的。思想政治課主題式案例教學是指以具有同一主題的案例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師生間始終圍繞此案例,在課堂中進行自學思考、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等,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建構意義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具有以下特點:
“以一貫之”?!耙弧敝敢粋€課堂一個主題,即同一個主題的案例貫穿教學中。如:教學“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中“諸暨建通用機場”這一案例,作為主線貫穿于導入階段、實施階段或結束階段等課堂主要環(huán)節(jié)。摒棄大量案例的羅列甚至堆砌,而是追求“少而精”,以通過精選、改編的少量但又是主題集中的幾個案例組織教學、開展活動,發(fā)揮最大的教學效用。教學中,教師可能會用到其他案例,但它們處于輔助地位,發(fā)揮補充作用。當然,由于所選案例情況的差異性,主題式案例并不一定完全“從一而終”,但在課堂主體部分——實施階段肯定會體現(xiàn)。
“有的放矢”。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盡管案例眾多,每講一個知識點教師幾乎就能列舉一個案例、事例,配以案例講解,學生容易理解知識。但案例過多甚至堆砌,反而會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同一主題的案例貫穿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習主線清晰,教學內(nèi)容集中,問題探討聚焦,針對性強,有的放矢,有利于教學三維目標的真正達成。
“設問為經(jīng)”。提問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課必有問,無問不上課。“一問激起千層浪”,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起到激疑啟思的作用。呈現(xiàn)主題案例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更有利于組織課堂活動。師生圍繞由主題案例生成的各種問題情境,展開思考討論、合作探究,在此過程中能夠增進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其政治核心能力的提高,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比如:在“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教學中,可以將“諸暨要不要建通用機場”“通過哪些渠道參與民主決策”“參與民主決策有什么意義”這些關鍵問題串連一堂課的始末。
“合作為緯”。合作探究是主題案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問題情境”如同經(jīng)線一樣貫穿課堂始終,推動教學向縱深發(fā)展,那么“合作探究”就像緯線一樣,能夠拓寬課堂廣度。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實際上高中生也如此。合作可以有多種形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兩兩合作、小組合作等等。有效的合作探究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體性,激發(fā)其探索欲望,促進其積極思考、實踐體驗、交流討論、共同合作,進而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課堂重點知識,突破難點問題。
在思想政治學科中開展主題式案例教學,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一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政治學科的吸引力。大部分主題式案例需要教師的精挑細選、加工改編,它們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很多案例鮮活生動,甚至富有趣味和新意,能拓寬學生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這些案例很容易會撥動學生心弦,激發(fā)情感,調動積極性,提高投入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題式案例教學充分聯(lián)系國內(nèi)外、校內(nèi)外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案例富有時代感、生活氣息,問題情境富有啟發(fā)性與探究性,課堂活動豐富多樣,極大地拉近了師生距離,促進了課堂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增強了政治學科的吸引力,能夠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學科。
二是更能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有關調查表明,與分散的“碎片式”的情境材料設計相比,學生更喜歡主題式教學設計,其結構清晰,思路順暢,主題本身就給了他們很大的學習空間。主題式案例教學,以一根主線貫穿其中,呈現(xiàn)的案例“少而精”,可以讓師生集中一點或某個層面上進行思考、討論、交流、探究,使問題探討更深入,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對學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成效。
三是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主題式案例教學,要求教師選編的案例材料具有典型性、現(xiàn)實性、時代性。案例的恰當選用、問題情境的有效設計、課堂活動的多樣開展,不僅能讓學生對主題案例材料本身印象深刻,而且可以在系列問題的不斷探討與解決中,使學生構建起一堂課的知識鏈條,因而能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和課本內(nèi)容。主題式案例教學有利于教師真正抓住教學重點,集中力量去突破難點。
四是更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主題式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案例選編、問題設計、活動組織、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成效等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和能動作用,體現(xiàn)更關注學生的理念和行動,更重視他們的生活體驗,更注重課堂和諧氣氛的營造,更強調師生雙方的理解,強調師生關系的和諧,這些均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當然,將主題式案例教學應用于高中政治學科,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注意:(1)并非每一堂課均能用或一定要用主題式案例,能否采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主題案例的選用要防止生拉硬扯、做作,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3)要注意避免因選用案例單一而產(chǎn)生知識覆蓋面不廣的問題;(4)要量力而行,選編優(yōu)秀的主題式案例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在“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教學中,如果自編“諸暨市要不要建通用機場”聽證會的案例,教學效果會更好,但因實在費時費力,可以選擇直接借用課本中現(xiàn)成的案例。
總之,主題式案例教學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yōu)勢,如何使這特色和優(yōu)勢得到更大程度的發(fā)揮,還需要政治教師去不斷探索、反思和總結。
【參考文獻】
[1]嚴衛(wèi)林.思想品德課主題式案例教學問題設計思路[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9)
[2]翁留弟.主題式案例教學法“兩忌”[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8)
[3]杜禮賢.主題式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6(34)
[4]阮娟.主題式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的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2)
[5]范雅萍.思想品德主題式案例教學微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中旬,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