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
引言:近年來,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中地理教師也逐漸運用這種技術進行深入教學,特別是地理學科,教學通過視頻文件播放可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部分地理知識能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種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不再局限于課本,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擴展,教師教學也取得了更好成效。
高中地理課程設置講究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地理理論知識設計的同時,一般會設置相關實物和現(xiàn)象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綜合展示。這是高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特點。高中地理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設置的有地理整體構建內容,設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能夠對地區(qū)發(fā)展因素,地區(qū)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和促進因素等內容有有效的了解,這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培養(yǎng),對于提升學生思考現(xiàn)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一種促進。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識在難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體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內容。借助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學生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1.視頻文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內容教學視頻,這些視頻在教學中可進行教學導入,帶動課堂氛圍,解釋地理知識。(1)視頻文件具有教學導入作用。如教師在講解濕地內容時,可以播放江南水鄉(xiāng)——家鄉(xiāng)紹興的一些典型濕地視頻,展示常見的河流、湖泊、水庫及灘涂等濕地類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視頻文件可帶動課堂氣氛。視頻文件內容較豐富,這些內容包含聲音及圖畫,這些內容以視頻形式進行播放能緩和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教師在講解澳大利亞時,可運用多媒體播放《剪羊毛歌》,這首歌里面將廣闊草原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能夠邊欣賞視頻邊聽歌曲,在賞析過程中,學生能感到輕松愉悅。在講解特殊天氣符號時,教師可找一些央視天氣預報視頻,學生在觀看主持人預報天氣情況時能學習這些天氣符號具體代表什么意思,同時學生能根據(jù)預報進行模擬,猜測天氣符號代表何種天氣。(3)視頻文件可以解釋地理知識。高中地理知識包含內容面廣,學生在理解起來相對吃力,教師在指導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可借助視頻文件,通過視頻播放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方便學生理解。比如在講解地球運動這一章節(jié)知識時,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自轉及公轉含義,可尋找動畫視頻闡述地球運動原理,同時視頻講解使學生理解地球自轉及公轉含義。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這是地理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地理知識,發(fā)展地理素養(yǎng)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空間思維,能夠多為學生展示一些立體地理圖像,多是使學生觀看實物模型,能夠通過多媒體方式為學生動態(tài)地展示各方面的地理圖形,能夠使學生多參與,多體驗,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化的地理圖形。這樣,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容易,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也會更為準確。比如,在教學相關洋流、河流、地形地貌等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通過圖片使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圖片畫出來,然后把相關知識標識在圖片上。以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
3.找準信息化手段與教學內容切入點 以往地理教學往往會為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過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思維受阻時,還易產(chǎn)生疲勞感乃至厭煩情緒。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以及跨越時空的人文環(huán)境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由抽象變具體、由遙遠變咫尺,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地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親身經(jīng)歷到,而計算機模型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虛擬地理現(xiàn)象的類比經(jīng)驗;例如“地球的公轉”這部分內容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識點——由于高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相當有限,因而難以理解和掌握;授課過程中,筆者先放一段四季更迭的影像資料,然后通過Flash的生動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公轉隨太陽直射變化的規(guī)律及“二分”“二至”時全球晝夜長短、極晝極夜等現(xiàn)象形成的過程,最后讓學生結合課本進行討論、總結,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對此教學內容一看就懂且印象深刻,后期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就順理成章了。信息化手段形象直觀地演示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幫助師生目的明確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手段 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方式開展地理教學,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對地理教育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能夠借助于多媒體方式構建富有趣味性的地理課程知識體系,以多媒體方式把課本具體內容與學生所需要的實際生活內容聯(lián)系起來,以實現(xiàn)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和認識的發(fā)展。
結語:當然,新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所起的只是服務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而要避免在整個教學過程全部依賴信息化手段的“電灌”做法——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全部用大屏幕顯示出來,而教師僅充當一名放映員的角色;另外,過于絢麗的資料不僅會大量耗費教師的精力,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使其忽視了重要知識。展示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這些手段只能對教學有“錦上添花”的作用,絕不能夠“喧賓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