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
作為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樂鑒賞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改革,在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時,怎樣才能在保證整體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還能實現(xiàn)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內(nèi)容。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怎樣創(chuàng)建高品質(zhì)的音樂鑒賞課程,是高中音樂教師共同努力和探究的方向。本文將對這一情況進行闡述和分析。
音樂鑒賞主要是把音樂當作審美對象,把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當作審美主體,形成的一種特殊性審美體驗。利用這種方式,實現(xiàn)對音樂自身美感的挖掘和欣賞[1]。對高中教學來說,音樂鑒賞課作為一種新課程在音樂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開展音樂鑒賞課,不但能夠讓學生掌握充足的音樂知識,獲得精神層次上的感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同時還能對學生思維活躍能力及實踐能力進行培育。由此可見,音樂鑒賞是欣賞人員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
1.重視力度不高 高中學生正處于高考備戰(zhàn)階段,學習壓力較大,繁重的學習使得其不會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放置在音樂鑒賞課上。高中教師也把更多的精力放置在文化知識教學活動中,音樂鑒賞課如同擺設,時常會被數(shù)學、語文等專業(yè)課程取代。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給予音樂鑒賞課高度注重,為了高考而努力,忽略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育,這給學生綜合發(fā)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2.學生主體不凸顯 在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活動時,教師一般只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取一些音樂作品進行播放,學生在接受教學知識時,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無法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音樂作品。根據(jù)音樂教師提供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這樣不但無法調(diào)動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不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教師的教學模式中枯燥,學生對音樂作品認識不全面,使得學生原本的熱情逐漸消散。
3.缺乏表現(xiàn)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支持,并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展開,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綜合發(fā)展,應該對學生自覺能力進行培育,讓其能夠獨立思考。只有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體驗,才能掌握和了解事物本質(zhì)。但是,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往往不具備這種環(huán)境,學生缺少表現(xiàn)機會,使得學生思維活躍能力不能充分調(diào)動,影響最終教學效果。
1.優(yōu)化教學方式,便于學生理解
(1)同一作品不同類型的比較。同一曲目,因演奏樂器的不同,感受的效果也會存在差異。相同的曲目,不同演奏人員的的詮釋也會大不相同。在開展音樂對比鑒賞課時,學生不但能夠感悟不同作品的藝術特性,同時還能促進自身鑒賞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第六交響曲》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不同樂器的表演形式,通過比較,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所演奏出的風格特點。
(2)同一題材不同作品的比較。對不同的音樂作品采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可以擴充學生的視野,讓其從更高層級體會音樂作品自身價值。例如,《滾核桃》和《錦雞出山》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但由于民族風格的不同,我們感悟的音樂含義及見解也會不同[3]。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比音樂作品,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
2.凸顯教學主體,豐富教學內(nèi)容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建設一個高品質(zhì)的高中音樂鑒賞課,需要給予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在原有教學內(nèi)容的情況下,加以擴充和完善。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其中起到了引導者的作用,在開展音樂鑒賞課時也是如此。并且,為了全面掌握學生情況,可以把學生相對感興趣的音樂作品當作教學核心內(nèi)容,這樣才能更加合理的提升學生注意力度。對當前較為流行的音樂進行鑒賞,學生因為對這些音樂作品有著較高的認知度,能夠更加具體的展現(xiàn)出自身想法。
3.注重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專業(yè)水平和采用的教學方式,將會給學生在音樂鑒賞課中的整體效果帶來直接影響。教師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及時尋找音樂含義。在欣賞時應該讓學生對作品有所了解,之后讓學生之間充分交流,通過學生之間靈感的碰撞,激發(fā)其思維活力。此外,重視實踐并朝著課外方向擴展。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文藝活動,通過實踐,提高自身音樂欣賞及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音樂鑒賞課是一種長期且又艱巨的任務,新課改的全面推進給高中教學提出了嚴格的標準。高中音樂教師需要端正工作態(tài)度,對當前教學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優(yōu)化教學方式,根據(jù)高中學生實際情況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音樂鑒賞課,在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