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強
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各種體育項目和技能的訓練,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奠定基礎。但是,在體育教育中,僅僅進行簡單的動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德育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體育道德品質,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在武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在思想和行動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武德,培養(yǎng)學生在武術學習中懂禮、知禮良好習慣。武術中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武術技能的同時,不斷規(guī)范自身的武術行為和思想,在武術的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強調紀律性,強調自我的約束性。為學生的武術學習提供思想上的指導,鍛煉學生的堅強的意志。
武德是武術的道德準則,從古至今,武術學習者在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斷吸取和積累智慧,積淀了濃厚的武術文化和武術道德準則,在武術行為中規(guī)范習武者的道德,提高他們的武術修為。大多數(shù)人習武僅僅是為了強健身體、防身自衛(wèi),所以在武術學習中更多關注的是武術動作的訓練,往往忽視武德修養(yǎng)的學習。其實,在武術學習中,對于習武之人來說,更應該注重修身養(yǎng)性,以德潤身。在武術教育中,應該參照傳統(tǒng)的武德內(nèi)容,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要求學生做到愛國、愛黨、愛人民,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和團隊意識,學生在武術學習中要遵紀守法,講究公德的良好行為。
武德教育,要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朝氣蓬勃、自尊自強的進取向上精神和吃苦耐勞、忍受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質。在武術教育中,要了解武德的形成過程,制定明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武德教育,讓學生通過對武術的學習,懂得武術中的各種道德禮教,學會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武術言行,時時處處遵守道德行為規(guī)范。在武術道德教育中,也要加強獎懲力度,獎優(yōu)罰劣,樹立武德標兵,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武術傳統(tǒng)文化。
武術教學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生通過對武術動作的練習,能夠不斷激發(fā)自身學習興趣和學習武術的動力,同時在武術的競技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團結的力量,享受同學之間團結協(xié)作的快樂。武術的教學過程,能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器械練習以及競賽表演的每一個過程,感受武術的魅力。為學生營造有利的武術學習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融入集體的環(huán)境,享受同學之情,享受武術帶來的幸福感,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教育化為生動的動作訓練和武術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樂趣。同時,在這樣的教學中,即使是學生的—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自然流露出學生的真實個性特點、思想感情和心理特質,這些心理的特質和思想感情能夠反映出學生真實的思想感情和性格。這些真實的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在教育中抓住重點,依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在武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營造好的德育教育學習環(huán)境。如講一些歷史上的武林英豪,使學生受到歷史和英雄豪氣的熏陶,接受歷史的洗禮,更深層次地挖掘武術的內(nèi)涵。
武術教學同樣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不管是動作的練習,還是理論的講解,亦或是武術的各種競技。在武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重視德育的實踐,將真實正確的指導思想植入學生腦中,讓學生時時刻刻銘記思想準則,規(guī)范自身行為,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高度。德育教育實踐要結合武術課程的特點,在教育中深入具體的武術教育和傳統(tǒng)的武術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領悟武術的精華,自主進行武術思想的研究,在武術活動中形成武德,樹立良好的品質。
德育教育要想真正滲透武術教育,首先要充分重視德育教育在武術教育中的重要性,要了解德育教育在學生思想方面的指導意義,改變傳統(tǒng)的武術教育思想,既要保持武術強身健體的功能,也要對學生進行武術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在武術學習中懂禮、知禮,建立良好的武術修養(yǎng),加強學生武術教育中的武德教育,以正確的武術思想引導教育學生,以良好的道德行為標準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才能讓他們以正確、端正的態(tài)度學習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播我國的武術精神,將我國的武術真正在世界的舞臺上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