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藝
煙臺市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楊家埠木版年畫刻版(圖一),刻版為線版,邊緣略有殘缺,但雕刻內(nèi)容仍清晰可見,從左往右依次雕刻的是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動作表現(xiàn)及形態(tài)。此外,還刻畫了金蟾、樹枝、蓮花、銅錢等元素,刻版上端雕刻的“戲”“金”“蟬(蟾)”的字跡尚可辨認。由此推斷,刻版大致刻畫的是“劉海戲金蟬(蟾)”的故事傳說。
中國國家博物館亦收藏有類似的一件明代楊家埠木版年畫刻版,均為山東濰坊楊家埠“同順德”畫店第19代傳人楊洛書大師收藏、使用并保存下來的藏品。2001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楊洛書“民間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2007年6月文化部確定他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煙臺市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劉海戲金蟬》刻版,20世紀90年代由李衛(wèi)國先生(原煙臺市二輕局干部)從楊洛書大師手中購得,并于2016年無償捐贈給了煙臺市博物館,這是一段由煙臺民間人士自發(fā)完成的收藏傳奇。
從這件年畫刻版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看,傳說故事的主人公“劉?!笔巧泶┑朗糠?、頭戴軟帽的道教人物形象,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根源。劉海,也叫劉海蟾,本來是不折不扣的道教神仙,按照宋代煉丹派道教傳承譜系,他是鐘離權(quán)的再傳弟子、呂洞賓的親傳弟子。自五代活到北宋,可謂老壽星,后被道教全真派奉為北五祖之一,所傳道派為海蟾派。文獻記載中,劉海蟾之名最早出現(xiàn)在宋人何薳《春渚紀聞·卷三·翊圣敬劉海蟾》:“神乃降靈曰:汝識此人否,實新得道劉海蟾也”[1]。記載較為簡略。之后,李石《續(xù)博物志·卷二》中有了更多的細節(jié):“海蟾子姓劉名昭遠,華山陳摶館之道院,與種放往來。蓋五代宋初人”[2]。據(jù)此,宋金之際劉海蟾已是頗有影響的道教人物。道教經(jīng)過元代的發(fā)展,到明代已深入民間信仰,道教諸神信仰與人民的世俗生活聯(lián)系緊密,甚至道教的宗教活動變成了世俗生活的組成部分。這件明代年畫刻版圖像中的“劉?!睘榈朗啃蜗蟛蛔銥槠?。
圖一 明 楊家埠木版年畫刻版 劉海戲金蟬(蟾)
年畫刻版中央雕刻的劉海形象,一手高舉蓮花,一手握拳,袒胸露乳,單足踏在銅錢之上。此種形象的“劉?!鄙绞论E較系統(tǒng)的記載出自《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譜箓類,元人秦志安《金蓮正宗記》載:“海蟾劉真人,先生姓劉,諱操,字宗成,號海蟾公,燕山人也。年一十六歲,以明經(jīng)擢甲科,累遷至上相。平昔好談性命之說,然終不得其妙。一旦,有道人來謁,邀坐堂上,以賓禮待之。問其姓名,默而不答。但自稱正陽子,愿乞雞卵十枚,金錢一文,安金錢于按上,而高累十卵,危而不墜。海蟾嘆曰:‘危哉。’先生曰:‘相公身命俱危,更甚于此。’海蟾頓悟。先生乃收卵而藏之,擘金錢而棄之,遂辭而去。海蟾于是催設(shè)夜宴,佯托沉醉,以杯盤寶器俱擲于地而碎之。夫人及兒女輩莫不怒責。比及朝退,猶未解顏,輒解印而辭官,佯狂歌舞。自述歌日:‘余緣太歲生燕地,憶昔三光分秀氣。卯角圓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紆朱懷紫金章貴,各各綺羅輕掛體。而今位極掌絲綸,倏忽從前春一寐。昨宵家宴至三更,兄女夫人并待婢。被予佯醉撥杯盤,擊碎珊瑚珍玉器。兒女嫌,夫人惡,忘卻從前衣食樂。來朝朝退怒猶存,些兒小過無推托。因此事,方省悟,前有輪回誰救度。退官納印棄榮華,慷慨身心求出路?!煲滓?,而道處于卑賤,以辱其形。又述一聯(lián)云:‘拋棄火宅三千口,屏去門兵百萬家?!屎?,遠泛秦川,陶真于太華之前,遁跡于終南之下,頤精煉氣,以至成真”。[3]
根據(jù)秦志安的《金蓮正宗記》記載,這里的劉海是一個毅然“退官納銀棄榮華,慷慨身心求出路”窮道士形象,貌似與“金錢”以及“金蟾”沒什么聯(lián)系。只是后來人們把劉海蟾這個名字一分為二:劉海、金蟾,把這兩個名字敷衍為“劉海戲金蟾”,又將“劉海戲金蟾”稱作為“劉海戲金錢”或“劉海灑錢”。
年畫刻版的最右端刻畫的劉海形象則是手持“金錢串”、身穿道士服、步履踉蹌。此處根據(jù)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王赤東先生的整理研究,認為這里講述的是這樣的一個美麗傳說:很早以前黃山腳下的湯口村,住著一位姓劉的老農(nóng)民,夫妻倆只有一個兒子,因為黃山又稱黃海,所以取名就叫劉海。南海龍王有個女兒叫巧姑,有一次趁龍王不在家的時候變成一只金色蟾蜍,躍出了桃花溪中的白龍?zhí)?。誰知遇險,幸虧勇敢而矯健的劉海把她救下。龍女巧姑從此念念不忘,并偷偷跑出龍宮,變作金蟾爬上荷葉,扔給了劉海一串金錢,劉海牽動著金錢的絲線,金蟾就變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他身后朝他微笑。從此,兩人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全集》中,還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劉海出家修煉成仙后,下界要把未婚妻金蟾女帶到天上共同修煉,但金蟾女貪圖安逸生活不想去,劉海便把她點化成一只三足金蟾,并用一串銅錢戲引她一同上天,成了神仙。這個傳說用來比喻妻子只貪圖眼前的享受,不追求長遠,進而勸其出家。[4]
圖二 當代 楊家埠同順德畫店印制古版年畫 劉海戲金蟬(蟾)
年畫刻版左端第二個人物形象刻畫的是雙腿彎曲坐地、雙手抱金蟾的劉海形象,金蟾是天上的神仙下凡。這個形象的劉海與河南濟源九里溝流傳的《劉海戲金蟾》版本相符合。相傳晉安帝時,濟源王屋山天壇頂有條大蟒,歷經(jīng)千年修行接天地之靈氣內(nèi)功大增,在九里溝內(nèi)有一蟾蜍約萬年之上,蟒蛇一心要吞食蟾蜍以增加功力。這日,大蟒吸吮蟾蜍,蟾蜍從口里吐出三個煙圈直逼天壇,套在大蟒身上將大蟒緊緊箍死。蟾蜍殺了天敵修成正果,整日游蕩九里溝中,要與人為善,多做善事早入天庭。有一日,見一個名叫劉海的樵夫,20多歲,無父無母、生性善良、與世無爭,無房無地家貧如洗。街坊鄰居八方張羅為其娶妻,但終因條件太差至今沒有成家。蟾蜍決心幫劉海渡過難關(guān),每日趁劉海上山打柴之機,來到劉家脫去軀殼變做一個美麗少女,為劉海洗衣做飯。在劉?;貋碇皩狎v騰的飯菜擺放在桌上,然后重新穿上軀殼隱于山中。
開始劉海沒有太在意,以為是鄰居所幫??梢贿B數(shù)日都是如此,他就想一探究竟。這日劉海吃罷飯菜,躲到柴堆之后隱藏起來,日將偏午,大門一響一只蟾蜍來到劉家,脫去軀殼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劉海見狀悄悄走到姑娘身后,一把抓住蟾蜍軀殼投入火中。蟾蜍聞聲急忙轉(zhuǎn)身,劉海已站在面前。姑娘躲閃不及滿面通紅,見軀殼被毀雙眼含淚說道:“我乃金蟾仙女,見你孤身一人老實規(guī)矩,又有異人之相才來幫你做飯,待你生活富裕、娶妻成家,我就要返回天庭??赡愠宋也粋?,燒掉我的軀殼犯了天條,我就不能再幫你了,咱倆的緣分將盡”。說完轉(zhuǎn)身就走,劉海急忙緊緊抱住仙女哭訴道:“我從小失去父母無依無靠,流落到此孤單一人,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每日里山上山下形單影孤,既然仙女來幫我就要幫到底,原諒我貿(mào)然行事不懂規(guī)矩”。金蟾仙女見狀說道:“我沒了軀殼無所遮攔,天神定來抓我回天庭受罪,待到明年二月初二天神到來,我將離你而去,到那時也會連累你的。”劉海說:“我因一時莽撞給你惹下滔天大禍,真是愧對恩人,只有日后多燒香敬神來贖罪免災(zāi)?!?/p>
圖三 當代 楊家埠年畫 劉海戲金(蟾)
于是,金蟾仙女留了下來與劉海度過了一段安定的生活,兩人恩恩愛愛儼然一對小夫妻,但二月初二還是很快到來了。天神來時狂風大作、雷鳴電閃,劉海雖然盡力勸說天神,抱住金蟾死死不肯松手,哭得死去活來肝腸寸斷。怎奈天神奉旨捉拿,最終金蟾被捉回天庭。金蟾走后劉海失魂落魄茶飯不思,終日面對青燈、念經(jīng)坐禪、燒香敬神,到深山背后金蟾修行之地出家為道,為金蟾免遭磨難而潛心功課。劉海出家后不忘舊恩,取名法號“劉海蟾”以示對金蟾的思念。由于劉海蟾一心修道、悉心專研,終于功成果滿成為道教一代宗師。[5]
年畫刻版的最左端刻畫的劉海形象雖殘缺不全,但我們可以從現(xiàn)代楊家埠同順德畫店印制的古版年畫(圖二)中看到這一清晰的劉海形象,這里刻畫的是一個砍樵歸來的劉海形象,出自湖南常德版的《劉??抽浴穫髡f。傳說在北宋時已經(jīng)成型,如今已流傳成為湖南花鼓戲中的名篇在民間廣泛傳唱?!秳⒑?抽浴肪褪浅鲎赃@里刻畫的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相傳古時候,湖南常德城武陵區(qū)絲瓜井旁,住著劉海母子倆,劉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劉海非常勤勞孝順,天天上山砍柴,奉養(yǎng)老母。在劉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帶,住著一只多年修煉的狐貍精,她煉成寶珠一顆,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時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煉幾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劉海的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執(zhí)意要嫁給劉海。但是憨厚樸實的劉海怕連累胡秀英受苦,幾番推辭,后見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應(yīng)與胡秀英成親?;氐郊液?,劉海告訴母親,母親也很喜歡,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兩人遂以“柳樹為媒山作證”,結(jié)為夫婦。劉海去位于城中心的雞鵝巷置辦東西結(jié)婚,雞鵝巷旁邊有個小廟,廟里有十八個羅漢,其中十羅漢帶著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煉。他煉得一串金錢,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寶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羅漢見胡秀英和劉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帶領(lǐng)弟子搶走了胡秀英的寶珠。胡秀英失去寶珠就會現(xiàn)出原形,無奈之下只好把實情告訴了劉海。劉海知道后,沒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羅漢,最終在斧頭神和胡秀英眾姐妹的幫助下,劉海打敗了他們,拿到了寶珠。從此,他們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根據(jù)文獻記載以及民間傳說,可以總結(jié)這件明代楊家埠木版年畫刻版圖像刻畫的“劉?!毙蜗螅簞⒑#▌⒉伲┍臼巧钣谖宕帘彼螘r期的著名道士,他年少登科,官居相位,后受正陽子點化,遁跡于終南山下,后得道飛升,被道教全真派奉為“五祖”之一,本是一個老者形象,之所以后來會和蟾蜍聯(lián)系在一起,主要得益于他的道號——海蟾子。到了明代以后其,其形象從道仙劉海蟾演化成民間故事人物,且多被塑造成中年男子的形象,在民間傳說以及地方戲曲中廣為流傳。這件珍貴的年畫刻版中圖像雕刻的主要是各種版本的“劉?!毙蜗笠约芭c“金蟾”的故事,是民間信仰習俗在藝術(shù)中的反映,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shù)價值與民俗研究價值。
清初以來,“劉海戲金蟾”題材的年畫圖像非常盛行,多為劉海用縛著一串金錢的繩索和金蟾玩耍的情景。隨著年畫世俗功能的發(fā)展演變,“劉海戲金蟾”還經(jīng)常與麒麟送子、和合二仙、莊狀元及第等形象組合,還有與蝙蝠、仙鶴、仙桃、牡丹、蓮花、葫蘆等的組合,體現(xiàn)的特定主題內(nèi)涵與文化心理,承載著多重民俗寓意與文化功能。
圖四 當代 楊家埠年畫 招財童子至
圖五 當代 楊家埠年畫 利市仙官來
楊家埠木版年畫中以“劉海戲金蟾”為題材的常見兩種:一種是對畫《劉海戲金蟾》,畫中的劉海以一對胖小子的模樣出現(xiàn),其模樣活潑可愛、憨態(tài)可掬、披紅掛綠,各執(zhí)一串金錢戲弄一只三足蟾蜍,畫面題寫“劉海戲金(蟾)的字樣(圖三)。另一種是成對張貼的“金童子”——招財童子和利市仙官,亦是兩個童子各手持一串金錢,戲弄三足蟾蜍的圖案,對畫中分別題寫“招財童子至、利市仙官來”的字樣(圖四、圖五),此外,圖像還融合了寶葫蘆、蓮花、道教拂塵等創(chuàng)作元素。
由此可見,以“劉海戲金蟾”為題材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圖像中的“劉?!毙蜗?,已經(jīng)沒有一點道士的形象,活脫脫一副頑童模樣,穿紅戴綠,喜笑顏開,活潑可愛。劉海之所以會演變成頑童的形象,主要是民間喜歡將劉海戲蟾作為民間的送子神仙。因為蟾蜍屬蛙類,具有極強的生殖能力,是多子的象征,中國早期的美術(shù)中常以蛙和蟾蜍的形象來隱喻生育和繁殖,早在遠古時代就被人們當作生育神來崇拜,將蟾與月亮相比。甲骨文中的“孕”字,就是蟾蛙形象加上一個篆寫“女”字,即“蟾”“女”為“孕”。半坡、廟底溝、馬家窯時期彩陶上的圖形,以及殷商青銅器上都有蛙紋和蟾蜍紋,它們作為圖騰崇拜主要的樣式之一,也是作為多子和生殖崇拜的常見符號。所以,蟾蜍的形象在中國早期社會就已經(jīng)成為反映生殖繁衍觀念的特定指代。劉海手里的“金錢”也不再是文獻記載中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和傳說中的戲引故事人物的“牽線”,而是演變成世俗中的“財源興旺”的象征。劉海則演變成為民間財神的一員,只要劉海戲金蟾,金蟾就吐金錢,他走到哪里,就把錢撒在哪里,所以民間流傳著“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之說。此外,在楊家埠年畫刻版中刻畫的手持“金錢串”的劉海形象,另一個傳說是因為劉海的妻子曾是仙人化身為金蟾,機緣巧合而得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因此,“劉海戲金蟾”題材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圖像,已經(jīng)演變成為人財兩旺、生活幸福美滿的象征,這一圖像已經(jīng)作為一種群體意識所主導的文化符號,承載著民眾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成為一種文化的綜合與民俗觀念的統(tǒng)成。
[1](宋)何薳:《春諸紀聞·卷三》,中華書局,1983年。
[2](宋)李石:《續(xù)博物志·卷二》,巴蜀書社,1991年。
[3](元)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4]《濰坊楊家埠年畫全集》編委會:《楊家埠木版年畫全集》,西苑出版社,1996年。
[5] 參考《劉海戲金蟾》故 事:https://wenda.so.com/q/13730047440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