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來
年初,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王亞創(chuàng)作的散文《清明》出現(xiàn)在蘇州市高二年級語文統(tǒng)考試卷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在做這道滿分20分的閱讀理解題時,只得了6分。
倏忽間,這件事出乎意料地上了網(wǎng)絡熱搜榜。但似乎也沒什么好意外的。語文一直是所有學科中最受爭議的,正像很多語文老師所說的,不論圈內(nèi)圈外人人都可以對語文點評幾句。
作者答不出以自己作品命題的閱讀題或者得分不高,是否正如網(wǎng)絡上所說的,表明語文教學已經(jīng)病入膏肓?且看身處其中的中學語文教師的說法。
作家答不出以自己作品命題的閱讀題或者得分不高并非新鮮事。然而,作家王亞只得6分之事還是引起輿論一片嘩然,甚至語文教學再遭詬病。其實,事情并未嚴重到如此地步。
我以為,作者答不好自己作品的相關命題,其實也很尋常,畢竟考試有考試的規(guī)則。
我們不妨看看此次現(xiàn)代文閱讀的命題。此次命題的選材為散文,共四道題,重在考查理解、分析概括、鑒賞評價等能力,這是符合《考試說明》要求的——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分析藝術表現(xiàn)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比如第15題“如何理解文章結尾處畫線句的含義?”主要考查學生綜合賞析作品內(nèi)涵、領悟作品藝術魅力的能力,命題者分別從祖父的性格、祖父的態(tài)度以及自己的情感三個維度給出答案,這樣的答案是合情合理的。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來說,其中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學生亟待提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顯得尤其重要。歷年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常涉及此考點,比如2017年全國Ⅲ卷第5題“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2017年全國Ⅱ卷第5題“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義”。曾經(jīng)從事語文教學的作者王亞也說,題目符合語文教學,自己做不對題目是因為沒有掌握答題技巧??梢?,考試是需要訓練的。
作家張佳瑋的散文《生活不過是一碗米飯的味道》曾被選入貴陽中考卷做閱讀題,事后他說:“作為教學用具時,作為作者的我自己,意見并不重要;我所寫的文本,可以作為范例來考驗學生的規(guī)定動作,才有意義。”此外,目前的試題考查技巧能力的比較多,諸如有何效果、有何作用,等等,而對于某種技巧,也許是作者當時寫作的靈光閃現(xiàn),并沒意識到有何作用,而命題者恰恰對此大做文章,這對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和挑戰(zhàn)。
但原作者做不出題并不排除命題確實有問題的。筆者是教研員,經(jīng)常組織教師命題,在命題時也會遇上各種難題。比如命制現(xiàn)代文閱讀題時,個別老師并沒有讀懂作品就草率命題,導致答案非常牽強,或舍本逐末超出考綱。對于這樣的命題,莫說讓作者就是派一線教師去做,也會一頭霧水,遑論學生。作為命題人,除了明確、規(guī)范考點外,最難的就是解讀作品。羅蘭·巴特曾提出過一個重要的文學理論,即作品的誕生意味著作者的死亡。雖然作品誕生后不再屬于作者,但作為讀者不可隨意解讀作品,要遵循基本的解讀原則;雖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首先得保證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哈利波特。
下面談談命題規(guī)則。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發(fā)展,高考逐漸確定了“一核四層四翼”測評體系,“一核”指“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明確“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是指“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回答“怎么考”的問題??梢赃@樣說,“一核四層四翼”是考試命題的指南針,也是語文教學的指南針?!氨貍渲R”是一定要識記且理解的,教學中一定要滲透;“學科素養(yǎng)”是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提高的,只有具備這樣的素養(yǎng),考試才能得高分?,F(xiàn)在的高考命題越來越趨向于開放、包容,更主張創(chuàng)新、思辨,對教學更具有科學的指導性。近幾年高考語文卷現(xiàn)代文命題質(zhì)量是十分值得稱道的,如2017年的文學作品閱讀題:“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這樣的題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意解讀的能力,2018年全國語文卷文學作品閱讀亦如是。這對語文教學起到了正確的引領與指向作用。
高考關乎萬千考生命運,高考命題是相當嚴格的。筆者常年組織全市高考模擬命題,通常根據(jù)“一核四層四翼”原則,依據(jù)《考試說明》進行選材,確定考點。比如現(xiàn)代文閱讀題命制,當負責此塊命題的老師命好題,其余老師就現(xiàn)場答題,根據(jù)答題情況進行改題,大家意見一致時方可正式確定。這樣就規(guī)避了對文本解讀的偏誤,也避免了怪題、偏題現(xiàn)象。
其次談談答題規(guī)范。很多考生考不好,也跟答題不規(guī)范有關。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考生不分點答題,邏輯混亂。考試閱卷是按點賦分,如果密密麻麻一大段,閱卷老師何來時間一一給你找出答題重點。規(guī)范答題就是要你的答案一目了然,學會概括觀點,清晰與簡潔表達。
至于網(wǎng)絡上一些人只因為一兩個作者做不好自己作品的閱讀題,就認為語文教學無可救藥,實屬以偏概全,危言聳聽;換句話說,他們只是片面地以為學的與考的不在一個軌道上而已。不過,這也給廣大命題人提了一個醒:命題當慎重,馬虎不得。同時也告誡廣大考生與教師:考試能力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得規(guī)規(guī)矩矩訓練。
對于語文教學,我最想說的,是務必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真要說語文教學的癥結在哪,那就在于學生讀書太少。學生的閱讀量遠遠沒有達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讀整本書、讀一類書,海量閱讀。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閱讀是自己的事,??孔约旱牧Σ拍莛B(yǎng)成好習慣,培養(yǎng)真能力。
(作者單位: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