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隆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教育者的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不再緊盯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成績論英雄,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方面的培養(yǎng)。教育者開始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學習觀;法治觀
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發(fā)展的階段,心智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分散學習的注意力,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過程中,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依據(jù)自己的管理經(jīng)驗,有序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求學之路,規(guī)避以往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尋釁滋事、打架斗毆、沉迷游戲等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讓學生擁有合乎社會發(fā)展的學習觀、道德觀與法治觀,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接下來,本文就圍繞初中生德育展開探究。
一、學科教學——建立學生學習觀
可以說,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在學校的時間中,大部分是與教師一起的,因此,教師對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觀是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是對學生的合理掌控?;诖耍P者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觀,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學習觀的構建,認為學生愛學不學,與自己沒有關系,自己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小樹苗尚且要修枝剪葉,更何況是學生,教師放任不管只會給學生帶來傷害,使學生在自我墮落中迷失自己,感受不到教師的關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耐心引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我在為學生講述道德與法治課時,會借助課本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五彩課堂下體會學科的魅力。講解“做更好的自己”時,我運用了生活教學,以此來喚起學生的熟悉感,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講解“終身受益的權利”時,我采用了情境教學,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權益;講解“社會生活講道德”時,我通過體驗教學,使得學生明白了講道德的重要性,樹立了道德意識……這樣,學生在不同的教學課堂下,發(fā)現(xiàn)了政治學習的樂趣,變得更加熱愛學習了,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
二、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
學生雖然處在正在成長的階段,人們對學生有著更多的耐心與寬容,但是,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是要為社會服務的,這時候,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道德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教育者可以從學生的日常入手,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有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疏導,以避免學生犯下道德錯誤。但是,有的管理者對學生漠不關心,既不關注學生的日常,又不關注學生的心理,一旦學生出現(xiàn)問題,管理者首先想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對學生進行處罰,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影響了學生的進步。因此,教育者要立足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責任。
例如,學校組織師生開展“道德月”的活動,旨在鼓勵師生時時講道德,事事守規(guī)矩,推動學校的道德學風建設。作為學校的一名管理者,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盡可能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在我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道德觀。經(jīng)過“道德月”的滲透,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道德規(guī)則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僅自己嚴格遵守,還會指出他人存在的錯誤,牢牢掌握了道德知識。這樣,學生通過日常生活、模仿教師、學習同學等方式,擁有了正確的道德觀。
三、開展講座——健全學生法治觀
社會與法治一直以來就是人類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法治,代表著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成員的開化程度,需要教育者的悉心指導。教育者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學生受到侵害,更重要的是避免學生一時沖動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得不償失。學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法治觀,才能在社會上走得長遠。但是,有的教育者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嗤之以鼻,認為其只是隔靴搔癢,根本就沒什么作用,致使學生的法治教育跟不上發(fā)展進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因此,教育者可以開展法治講座活動,讓學生與權威直接對話,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健全學生的法治觀。
例如,我校圍繞“初中生法律知識教育”找來了相關的法律工作者,為學生提供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安全的防護網(wǎng)。學生通過專業(yè)的講座,了解了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條令,諸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知道了遇到困難要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樣,通過專家講座,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了大致了解,也關注了青少年的相關法律,樹立了法治觀,以適應法治時代的發(fā)展。
總之,初中生德育是一項長遠的、不可荒廢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時時提高警惕,防止學生走上不好的道路,在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減少學生沾染外界不良氣息的機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許潔華.談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時代教育,2018(14):108-109.
[2]韓潤生.以生為本下的初中德育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7):144-14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