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栩兒
摘要:教育是國家大事,關乎人才培養(yǎng),關乎國家興旺,歷來被社會和政府所重視。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獲取知識、學習交流的殿堂。本來是最安全的地方,卻因頻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所侵擾,讓學生、家長、社會人士憂心忡忡。法律,中學生的法制教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由此,本文對近來的校園暴力案件進行整理和歸納,探討中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園暴力 中學生 法制教育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我國的希望,也是未來的棟梁。教育對他們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學校教育重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和精英,但是近年來,各類校園暴力事件頻頻發(fā)生,有些觸目驚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讓學校教育威嚴掃地,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
校園暴力(School Violence)是公共問題,指對學校同齡人個體或團體可能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的暴力行為。青少年暴力年齡段一般在10到24歲之間(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n.d.)。暴力行為包括:霸凌、斗毆(例如,拳打腳踢、扇巴掌)、使用武器、網絡霸凌、校園幫派。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面臨校園暴力威脅,在發(fā)達國家,例如,美國也存在著校園暴力的行為。根據(jù)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青少年風險行為調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YRBS)顯示,近8%的學生曾在學校有過一次或多次打斗行為。而且全美大約6%的學生在調查前一個月內至少有1天沒有上學,因為他們認為在學?;蛉ネ鶎W校的路上存在不安全因素。
2018年9月,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基于學齡兒童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ren, HBSC)跨國研究和全球學校健康(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u, GSHS)調查數(shù)據(jù),對全球122個國家13至15歲少年進行研究(占全球13至15歲少年人口的51%)。其中一些數(shù)據(jù)令人心寒:
1.全球范圍內,13歲至15歲的少年約有一半(1.5億人)在學校內外都會遭受同齡人的暴力行為;2. 全球超過1/3的青少年(年齡在13-15歲)遭受校園霸凌,幾乎相同比率的青少年有斗毆行為;3. 全球不同國家大約有7.2億學齡兒童受法律保護能免受學校體罰;4. 僅2017年,聯(lián)合國就證實了多起校園襲擊,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有396起,南蘇丹26起,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67起,也門20起。
校園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事件。中國的校園暴力案件數(shù)量整體上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根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2018)數(shù)據(jù),“2015年至2017年,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案件量近三年呈下降趨勢,年平均降幅分別為24.62%、18.51%。聚眾斗毆罪和尋釁滋事罪案件量在2017年有小幅增長,同比上升10.58%和14.08%?!?/p>
盡管我國的校園暴力事件有所放緩,但這揭露了社會和學校教育的漏洞,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夠,法制教育缺失,還需要各方努力,共同構建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
一、我國中學生法制教育重要性
提起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多數(shù)人就能脫口而出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分別對國家、社會和公民提出了要求。我國已經逐步步入法治大國、法治強國的道路,法律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執(zhí)法懂法守法是基本要求。目前,校園暴力案件頻發(fā),暗示法制教育、法制思想并沒有深入人心,還需要加強指導。中學生的法制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對社會主義發(fā)展來說,依法治國也是基本要求。國家通過制定法律,對社會和公民的行為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是對社會公平正義和自由平等的實現(xiàn)的制度保障。學校享受法治環(huán)境的保護,也應該將這些基本理念傳授教導給學生,這是學校的基本職責。
第二,改革開放后青少年法制教育開始萌發(fā)和發(fā)展,是對全民普法的推廣和進步。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反復和頻繁透露出法制教育的缺乏和空洞。普法理想是好,而現(xiàn)實推廣卻反其道而行之,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遭遇發(fā)展困境(張華,2015)。
第三,中學生年齡區(qū)間一般在12-18歲,年輕氣盛,正值叛逆期,對世界充滿好奇,對規(guī)則既畏懼又不屑一顧,處在矛盾中。簡而言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容易面臨一些敏感問題,而不知道如何解決。譬如,受到家庭暴力影響、受到同學語言或肢體上的侵害。他們缺乏正規(guī)的正確的指導,很容易做出違紀犯法之事,到時候反而釀成慘案,一發(fā)不可收拾。
第四,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學生和老師更多地注重考試成績,對每個學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個人性格問題、社交問題、綜合能力等無瑕顧及。也缺乏相應的機構設施場所供青少年疏導傾訴。而且遇到語言或肢體校園暴力時,老師很難真正實現(xiàn)公平公正的解決,對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是一種負面影響。
第五,青少年自身很少學習《未成年保護法》等針對青少年的法律條文內容,不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無論是施暴者還是旁觀者都對受害者有直接或間接的打擊。中學生如果自身有很強烈的法律意識,善于借用法律武器,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一定裨益。
而目前,我國的中學生法制教育還非常薄弱,能接觸到一定法律知識的課程幾乎只有思想政治。學校更注重智力教育,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放在比較靠后的位置。而且,很多學生不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不關心法律問題和法律知識,認為與己無關。這些都不利于國家法治建設的進程,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中學生法制教育措施
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已經迫在眉睫,不論是政府、社會、學校、家長,還是學生自身,都要積極地融入到法制教育過程中,加強法律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一)政府完善立法,讓法制教育有法可教
法律是重要的輔助武器,能維持社會秩序,能懲治約束惡劣行為,能推廣優(yōu)良道德品質。對中學生法制教育而言,也是一樣,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
首先,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同時針對現(xiàn)有的未成年人校園暴力案件增設法律內容,從立法層面對法制教育保駕護航。譬如,《未成年保護法》中第34條關于“暴力、兇殺、恐怖”等術語沒有明確含義界定(王仰光,2016),這一定程度上會對法律可實施性造成阻礙。未來需要在法律術語上進行更明確的指示,后續(xù)的法律流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其次,政府還可以對學校教育內容進行規(guī)定,譬如,要求學校課程加入青少年法制法規(guī)的解讀和分析內容。
(二)社會加強監(jiān)督,“懲惡揚善”,正面引導
社會是監(jiān)督望遠鏡,媒體曝光是一種常見的手段,譬如,遭受校園暴力的視頻和資訊內容都是醒世驚人的素材,能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起到作用。
首先,社會媒體應堅守職業(yè)道德,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作用,在媒體報導上盡量做到傳播正能量內容,引導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向。
其次,媒體可以跟學校合作,增設法制解讀版面,對學校的遵紀守法事件進行表彰,對違法亂紀惡劣事件曝光打擊。
(三)學校加強教育,增加法制課程
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承擔比較大的責任。未來學校要加強法制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針對不同階段的中學生制定不同課程計劃。初中階段,增設青少年法制教育課程,模擬校園暴力方式,突出暴力行為的處置;高中階段,定期舉行法制教育講座,配合高中生學習時間,舉辦一些法制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律學習熱情。
第二,組建監(jiān)察組,不定期對校園進行安全抽查。明確校園暴力界限和懲治手段,及時遏制惡行。
第三,開設法律知識學習教育版面,設置相應地機構,譬如,匿名舉報系統(tǒng),遭受校園暴力者訴求通道等,給受害者或潛在受害者傾訴和處理的渠道。
第四,除了學生的法制教育,也要加強對老師的法律知識培訓。
(四)家長做好輔助,全力支撐子女法制學習
家長的家庭法律教育對子女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作用,這對家長的法制素養(yǎng)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赡芎芏喔改缸陨砭腿狈Ψ梢庾R,或是自身有暴力傾向等不良問題,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家長需要協(xié)助學校法制教育,及時關注子女的學校學習和生活,盡量了解學生的心理,如果發(fā)現(xiàn)有遭受校園暴力行為,要及時與學校溝通,也要對子女進行疏導。
(五)學生增強自覺,做到執(zhí)法懂法守法
中學生年輕,還未涉世,學校是一個相對安全單純的場所,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結構,需要學習社交和個人能力培養(yǎng)。自身很容易受外界誘惑,也很容易受到負面事件的錯誤導向,引發(f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問題。
首先,學生自身應該加強法制學習,對不良行為的界限有清楚認識,對違法犯罪行為后果有清晰認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
其次,要配合學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參與課程和講座等,拒絕校園暴力行為,不做施暴者,也盡量不做旁觀者。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暴力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對教育、對社會、對家庭、對法治都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校園暴力事件同時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球青少年曾遭遇或正遭遇校園暴力的人數(shù)規(guī)模巨大,令人心驚心寒。我國的校園暴力案件雖有所下滑,但依然令人警覺,呼吁中學生法制教育。不僅對依法治國、全民普法、引導青少年正確行為有很大的幫助,還能避免應試教育造成的“重智輕法”的困境。要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需要多方共同發(fā)力,政府立法、社會監(jiān)督、學校教育、家庭輔助、學生自立自覺,為創(chuàng)造更好更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努力,確保中學生快樂學習,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chool Violence: Data & Statistics. https://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youthviolence/schoolviolence/data_stats.html.
[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hat is School Violence https://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youthviolence/schoolviolence/index.html.
[3]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An Everyday Lesson #ENDviolence in Schools. 2018. https://www.unicef.org/publications/files/An_Everyday_Lesson-ENDviolence_in_Schools.pdf.
[4]王仰光.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足與完善——基于實證數(shù)據(jù)的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01):131-136.
[5]張華.青少年法制教育:困境與轉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3):1-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司法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發(fā)布報告校園暴力案件數(shù)量逐年下降.2018.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16631.html.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長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