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于振璽
【摘 要】我國早期動畫形態(tài)注重吸收借鑒傳統(tǒng)民族文化,在動畫形象塑造以及動畫語言的構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本土動畫原有的“風格雅致,想象豐富”的優(yōu)秀品質逐漸褪去,這其中不乏有歷史的原因,但西方后殖民影視文化的滲透與圍剿也是導致我國民族動畫形象解構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后殖民主義;民族動畫;解構;重組
中圖分類號:J95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112-01
一、后殖民主義理論及其中國視野
后殖民主義理論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經由西方傳播至全球各地。后殖民主義不同于殖民主義通過赤裸裸的戰(zhàn)爭方式進行殖民掠奪,而是利用自身強大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實力間接、隱蔽地對東方及非西方文化主體進行文化滲透與圍剿,實質上是一種不平等的跨文化交流現象。
后殖民主義理論形成后的初期,西方以及我國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不存在后殖民問題,理由是我國不曾像印度等國家那樣經受過長期且全面的殖民統(tǒng)治。但我們不應該忽略,“前殖民國家仍然在使用著那些他們曾經使用過的手段鞏固其對殖民地國家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漸漸從軍事暴力方式轉向了經濟、文化領域罷了”。這種間接、隱蔽的后殖民方式對中國同樣適用并且更值得我們進行反思與防范,因為西方世界對非西方文化主體的后殖民主義偏見與壓制一直在進行著,而“它們通常是以電視、電影和其他媒體文化產品的形式出現的”,所以便充當了西方文化殖民的馬前卒,無所顧憚地對我國民族動畫形象進行大肆圍剿與肢解。
二、后殖民策略圍剿下民族動畫形象的解構
動畫這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舶來品,從傳入我國的那一刻起就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通過梳理本土動畫發(fā)展的脈絡便可得知,建國初至改革開放前受國際政治環(huán)境等因素的制約,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溝通交流有限,這一時期西方后殖民主義對本土動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并不大,主導權仍然掌握在我國動畫創(chuàng)作人員手中;另外,受當時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動畫創(chuàng)作者能夠潛心鉆研,大膽發(fā)揮個人風格,自覺探索動畫藝術的特點,使得這一時期民族動畫形象個性鮮明、意蘊豐富,并最終成就了一系列動畫精品:從中國風格的鴻篇巨制《大鬧天宮》,到有藝苑奇葩之稱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這些動畫作品無論是從外在的美術樣式、還是內在的故事主題以及深層次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等,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創(chuàng)造”。這一時期成為我國民族動畫形象最為輝煌的時期??珊镁安婚L,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大量資本開始涌入我國。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而來的還有資本主義文化,如美日等動畫強國的《唐老鴨》《聰明的一休》等動畫片從天而降,瞬時霸占了我國觀眾的熒屏。有資料顯示,當時這些美日動畫片是以低廉的價格甚至是無償“贈送”給我國影視放映機構的,從中不難看出西方國家早有預謀,其利用強勢的動畫文化對我國進行后殖民侵略的本性暴露無遺。相較而言,物質生活層面的后殖民主義危害主要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動畫片,其主要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形成觀眾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其危害性當然也就更大。
在西方后殖民動畫的圍剿與進攻下,我國民族動畫形象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一路下滑并長時間處于一種解構狀態(tài)。民族動畫形象的解構對民族動畫發(fā)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國動畫觀眾的審美口味發(fā)生了消解。由于西方帶有后殖民色彩的動畫作品長期對我國熒屏實行狂轟濫炸式的播放模式,所以觀眾在電視收視黃金時段只能觀看到美國、日本的動畫片。觀眾對“意境取勝、風格獨特”的民族動畫似乎失去了興趣,而是更喜歡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和完美身材的日式動畫,或者動作圓潤、姿態(tài)夸張、宣揚西方價值觀的美國動畫。另一方面,我國動畫制作機構的創(chuàng)作方向出現了偏離。為了適應觀眾審美口味消解帶來的變化,同時也為了試圖挽回失去的觀眾群體,所以我國動畫制作機構在制作動畫片時就刻意投觀眾所好。如199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封神榜傳奇》,這部動畫片在角色形象設定上明顯模仿甚至抄襲日式動畫風格。
三、政策激勵與創(chuàng)作反思下民族動畫形象的重組
西方后殖民文化利用“滲透性霸權”對本土動畫的解構與打壓逐漸引起了我國政府、動畫制作機構以及創(chuàng)作人員的重視與反思。為此我國政府從2000年前后陸陸續(xù)續(xù)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民族動畫形象的重組提供政策、經濟等支持。在政府政策激勵與前期動畫創(chuàng)作的反思下,民族動畫形象重新回歸熒屏,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等。
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主義文化憑借其強大的資本以及技術等支持對我國民族動畫的強勢滲透有增無減,我國動畫的制作機構以及創(chuàng)作人員要提高警惕,以批判的目光看待隱藏在西方動畫作品中的后殖民性,并積極地將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土壤作為民族動畫重組根基,從而創(chuàng)作出既叫好又叫座,藝術與商業(yè)雙豐收的民族動畫精品。
參考文獻:
[1]藏策.后殖民主義與中國語境[J].南開學報,2001(05).
[2]張慧臨.二十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