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yī)院護理部 河南南陽 473000)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王靜等[1]學者指出,全世界每年新發(fā)宮頸癌例數(shù)約有51萬,有85.0%宮頸癌患者位于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新發(fā)宮頸癌比例占總例數(shù)30.0%?!?015年NCCN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指出,宮頸癌應依據(jù)腫瘤分期進行分級治療,選擇根治性手術[2]。而對宮頸癌手術患者而言,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征會加重患者心理壓力,而且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負性情緒,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因此,臨床上應加大宮頸癌術后患者的護理工作,自2010年國家衛(wèi)生部提出,開展優(yōu)質護理病房示范工程后,我院便積極響應國家衛(wèi)生部號召,在各個病區(qū)均開展優(yōu)質護理工程,取得讓人滿意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宮頸癌術后患者為例,分析優(yōu)質護理在宮頸癌術后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64例宮頸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年齡 35~70歲,平均(54.33±4.25)歲;宮頸癌 FIGO分期:Ⅰ期12例,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6例;學歷:小學8例,初中11例,高中10例,大學及以上3例。觀察組年齡 32~70歲,平均(55.02±4.36)歲;宮頸癌FIGO分期:Ⅰ期10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5例;學歷:小學10例,初中10例,高中8例,大學及以上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本院收治宮頸癌術后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參與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認知異常者;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不愿參與本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由護理人員術前協(xié)助患者檢查,講解宮頸癌手術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予以患者營養(yǎng)支持,積極預防并發(fā)癥。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優(yōu)質護理:(1)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干預小組。術后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小組,由經(jīng)驗豐富、溝通技巧嫻熟的護理人員組成,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不斷豐富自身護理技能。術后根據(j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與患者有效溝通,創(chuàng)建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病房設施完善,空氣流通,病房溫度在20~24℃,濕度在40%~50%,維持患者良好的生理舒適度。(2)積極心理學指導。與患者積極溝通,耐心介紹手術方法、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手術恐懼感。鼓勵患者宣泄自身情緒,由治療成功患者現(xiàn)身說法,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充分開展家庭式關懷,先評估患者家庭關懷度水平,對不理想的家庭關懷度患者,應構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向患者家屬充分肯定家庭護理的重要性,與患者積極溝通,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支持。(3)聚焦解決性護理。先由患者自主回答對宮頸癌的認識、自己做過的努力,與患者共同探討,制定前進的方案。正面引導患者對宮頸癌的準確認識,確定宮頸癌對自己家庭的影響。充分挖掘患者自身優(yōu)勢及資源,通過肯定、稱贊等方式增強患者術后恢復信心,使患者學會自我減壓,獲得各方面的鼓勵與支持,并對所期望的目標不斷改進、前進。(4)生活起居優(yōu)質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體征,有無陰道出血、腹痛、尿頻、尿急、尿痛、肛門墜脹等癥狀;每天沖洗陰道,若伴宮頸腫瘤壞死、膿性分泌物惡臭者,以0.02%呋喃西林溶液沖洗,告知患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防止盆腔感染。術后指導患者正確飲食,應少吃多餐,食用營養(yǎng)豐富、富含高蛋白類食物,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叮囑患者規(guī)律作息,注意防寒保暖,充分睡眠,定期到院檢查。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對生活希望水平及生活舒適度。(1)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3]作為患者對未來生活希望水平的評價,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4級評分,總分在12~48分,分值越高,希望水平越高,Cronbach's系數(shù)為0.980,重測信度0.852,可信度高。(2)采取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價患者術后生活舒適度,量表共28個條目,包括生理舒適(8條)、心理舒適(9條)、社會舒適(7條)及環(huán)境舒適(4條)4個維度,每個條目以1~4級評分,評分越高,生活越舒適,Cronbach's系數(shù)為0.958,重測信度0.841,可信度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對生活希望水平HHI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HHI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HH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對生活希望水平HHI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對生活希望水平HHI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32 32 t P 16.36±1.42 16.40±1.38 0.114>0.05 35.28±1.61 27.94±1.54 18.637<0.05
2.2 兩組生活舒適度比較 觀察組生活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舒適度比較(分
表2 兩組生活舒適度比較(分
組別 n 生理舒適 心理舒適 社會舒適 環(huán)境舒適觀察組對照組32 32 t P 28.31±1.45 21.03±1.32 21.002<0.05 32.08±1.58 26.47±1.36 15.223<0.05 23.85±1.52 16.79±1.35 16.645<0.05 12.31±1.08 8.45±1.01 14.767<0.05
生活希望水平為個體內在的心理資源,是領悟生活支持與生活質量的重要關鍵變量,若患者擁有較高的生活希望水平,治療期間積極自我暗示,能促進癌癥術后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4~5]。宮頸癌手術屬于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術后患者存在術后創(chuàng)傷,身體完整性被破壞,雖遭受病情折磨,但依然有積極性心理,要求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問題,評估患者在抗癌期間潛在的、積極性心理資源。
優(yōu)質護理是現(xiàn)今各大醫(yī)院重點推廣及應用的護理模式,使護理服務具備足夠的人性化、專業(yè)性及規(guī)范化特點,且要求護理人員應明確護理范疇,樹立足夠的護理責任意識,提高護理質量,對護理工作進行持續(xù)性的質量改進,能夠增強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及責任意識,促使護理人員工作業(yè)務得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6]。對宮頸癌術后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應先加強醫(y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得護理工作準確實施;通過開展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善于挖掘患者內心積極情感及感受,使患者從容面對疾病,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李紅[7]指出,家庭式關懷的開展,家庭成員的關懷,能夠激發(fā)患者的求生潛能,拓寬患者的認知面,并能使患者形成積極的認知行為,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故積極運用家庭式關懷,使患者產(chǎn)生積極的認知,可增強患者對生活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利用聚焦解決性護理,引導患者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樹立積極性認知;并建立生活起居優(yōu)質護理,改善患者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8]。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生活希望水平HHI評分和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及環(huán)境舒適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宮頸癌術后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中心,重視患者生理、軀體的舒適性,幫助患者營造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減輕患者術后惶恐感,使患者獲得足夠的心理及情感支持,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以充滿希望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在宮頸癌術后的應用,能夠提高患者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改善患者生活舒適度,應用價值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