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一
(河南省唐河縣中醫(yī)院 唐河 473499)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臨床常見腎臟疾病,若不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2]。以往,臨床常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對清除體內(nèi)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較多研究顯示[3~4],血液透析療法只能短期內(nèi)改善患者癥狀,為保證療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還需聯(lián)合其他療法。我院對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中藥調(diào)氣湯治療,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觀察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35~63歲,平均年齡(44.75±4.36)歲;疾病類型: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15例,糖尿病腎病9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6例,慢性腎盂腎炎3例。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37~64 歲,平均年齡(44.80±4.40)歲;疾病類型: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8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6例,患者為慢性腎盂腎炎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血液透析治療:建立動靜脈內(nèi)瘺,采用瑞典進口的血液透析機,透析液選擇碳酸氫鹽,抗凝劑選擇低分子肝素,透析血流量設為每分鐘200~250 ml,透析液流量設為每分鐘 500 ml,每次持續(xù)4 h,3次/周,連續(xù)治療半年。
1.2.2 觀察組 應用血液透析+中藥調(diào)氣湯治療,血液透析方法同對照組。中藥調(diào)氣湯組方:代赭石18 g,丹參 15 g,瓜蔞 15 g,旋覆花 6 g,陳皮 9 g,枳殼 9 g,牛膝 9 g,郁金 9 g,白芍 9 g,柴胡 6 g,桔梗 6 g,蘇梗6 g,木香6 g。隨癥加減偏陰虛者,加女貞子10 g、炙鱉甲10 g、天花粉10 g;偏陽虛者,加仙靈脾20 g、巴戟天10 g、仙茅10 g;濕熱明顯者,加連翹15 g、澤瀉10 g、車前子12 g、生苡米30 g;血尿明顯者,加白茅根30 g、仙鶴草 30 g。水煎 200 ml,1劑 /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半年。
1.3 觀察指標與標準 (1)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食少納呆、腰膝酸痛、肢體困重、面色晦暗等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表,按無、輕、中、重分4個等級記分,無記0分,輕記1分,中記2分,重記3分。(2)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或基本消失,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70%以上,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較
尿素氮(m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33 33 t P 557.24±62.78 560.49±64.69 0.207 0.842 382.36±82.61 315.29±45.79 4.079 0.000 29.24±4.85 29.30±4.90 0.050 0.960 15.12±3.19 10.18±3.20 6.281 0.000
2.3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食少納呆、腰膝酸痛、肢體困重、面色晦暗等中醫(yī)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分
對照組觀察組33 33 t P 2.29±0.36 2.32±0.35 0.343 0.733 1.42±0.31 0.87±0.23 8.185 0.000 2.50±0.40 2.45±0.42 0.495 0.622 1.94±0.36 1.14±0.25 10.485 0.000 2.50±0.40 2.54±0.32 0.449 0.655 1.40±0.31 0.98±0.25 6.058 0.000 2.37±0.29 2.41±0.32 0.532 0.597 1.94±0.19 1.20±0.21 15.011 0.000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多種腎臟疾病持續(xù)進展的最終結局,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干預,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常用手段,對延長患者生存期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該療法只能短期內(nèi)緩解患者臨床癥狀[5]。有研究表明[6],血液透析可使患者精氣虧損,以致氣虛。而中醫(yī)學認為[7~8],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水腫、虛勞”等范疇,主要是由于脾腎陰陽衰疲,導致氣虛不化,引起濕濁毒邪在體內(nèi)積聚所致,應以益氣活血、利濕降濁為治療原則。
調(diào)氣湯主要由代赭石、丹參、瓜蔞、旋覆花、陳皮、枳殼、牛膝、郁金、白芍、柴胡、桔梗、蘇梗、木香組成,其中代赭石具有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的效果;丹參具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的功效;牛膝可逐瘀通經(jīng)、補肝腎、引血下行;枳殼可破氣行痰及消積;郁金可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木香可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全方合用可起到理氣活血、解郁的作用,對改善患者氣虛癥狀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各中醫(yī)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血液透析的基礎上予以中藥調(diào)氣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顯著增強療效,明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對改善患者腎功能及臨床癥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