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瓊 張麗芳
【摘 要】目的:探討疼痛護理應用在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及對其睡眠質量影響。方法:選定本院在2018年6月到2018年12月接診的38例頸椎病青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9例(疼痛護理)與對照組19例(基礎護理),比較兩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后在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上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疼痛護理方法可有效降低頸椎病患者臨床疼痛感,效果顯著。
【關鍵詞】頸椎病;疼痛護理;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前言: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橹鞯墓强瞥R娂膊。嗍穷i椎間盤脫出癥、頸椎骨關節(jié)炎、頸神經(jīng)根綜合征及增生性頸椎炎等疾病的總稱,一般臨床表現(xiàn)為頸背疼痛、吞咽困難、心動過速、嘔吐惡心及上下肢乏力等[1],對患者身心健康有極大威脅,臨床治療該病時多輔以有效護理方法,本文觀察了疼痛護理方法對頸椎病患者的效果,表述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2018-06-15日至2018-12-02日收治的頸椎病青年患者,合計38例病例,隨機分為兩組,采用疼痛護理方法的一組作為觀察組(19例),使用基礎護理方法的一組作為對照組(19例)。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為(29.48±3.67)歲,對照組24-37歲,平均為(29.61±3.73)歲;觀察組性別女17例,男21例,對照組女16例,男22例。比較以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已簽署本院知情同意書,同時亦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②兩組患者存在上下肢乏力、手指發(fā)麻及頸背疼痛等情況,臨床判定其符合頸椎病病癥。
1.2.2 排除標準
①中途因故退出者。②大于四十歲且小于十八歲者。③嚴重器質性精神障礙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基礎護理,包括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及常規(guī)健康宣教等。
1.3.2 觀察組
疼痛護理,方法:①根據(jù)患者臨床病況予以肌肉松弛藥物、消除神經(jīng)水腫藥物及鎮(zhèn)痛藥物等,在患者疾病急性期可輔以皮質類固醇激素(小劑量)進行相應治療;②予以患者有效理療措施,包括溫熱療、光療、超聲波療及電療等,針對性擇取適應治療方案[2];③指導睡姿,告知患者側臥時枕頭高度應與自身肩部位于同一水平線,防止頸部懸空,仰臥時枕頭應墊于頸肩處,若患者頸椎維持自然伸直狀態(tài),可有效減少睡眠過程中的壓迫感及疼痛感;④健康宣教,醫(yī)護人員應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可有效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自我預防能力。通常該病患者緊張、焦慮情緒較多,醫(yī)護工作者可根據(jù)患者具體疑慮予以一定的心理疏導[3]。此外還應在治療過程中囑咐患者注意自身頸部及四肢的保暖狀況,可有效防止潮濕與寒冷引發(fā)的其它問題,保證患者的康復進度。
1.4 觀察指標
觀察測評兩組頸椎病患者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數(shù)據(jù)。其中PSQI評分指標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作為參考,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佳(總分值:0-21分);HAMD評分指標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作為參考,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低(總分值:0-35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應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上,兩組頸椎病患者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用“”的方式表示(t驗算);P值<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頸椎病患者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診前兩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差異不大(P>0.05),診后兩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均低于診前(P<0.05),且觀察組PSQI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相應增快,工作壓力不斷提升,頸椎病病發(fā)率亦逐年上調,且年輕化態(tài)勢明顯[4]。該病表現(xiàn)主要為患者頸部僵硬、頭痛及肩頸酸脹等,長期的頸椎疼痛感及活動受限對患者生活及工作有極大影響,臨床治愈該病時多輔以有效護理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疼痛護理方法進行治療,該方法可對患者作整體評估,通過藥物治療、理療方式、有效睡姿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自身頸椎疼痛,降低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提升自我預防頸椎疾病的能力,且能一定程度上減少醫(yī)患糾紛率[5],效果顯著。如上文結果可知,觀察組護理后PSQI評分為(8.84±2.14)分,HAMD評分為(8.45±2.63)分,兩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通過結果指標對比亦能證明疼痛護理方法在頸椎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較基礎護理方法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在頸椎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疼痛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醫(yī)患關系,減輕患者頸椎疼痛感,降低患者抑郁程度,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劉倩,于樹紅,鄒樹紅,徐筱晴.心理放松護理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疼痛及睡眠障礙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5):950-953.
馬學霞,李瑋,李曉娟.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在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西部中醫(yī)藥,2017,30(02):123-125.
佟合欣.頸椎手法牽引復位配合舒適護理對頸椎病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藥導報,2016,22(03):96-98.
但小紅.中醫(yī)情志護理在治療絕經(jīng)期前后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應用體會[J].四川醫(yī)學,2015,36(01):118-120.
儲蘭芳.中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31):352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