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勤,俞婷婷,韓志剛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1.胸外科;2.腫瘤內科,烏魯木齊 830011)
維吾爾族在遺傳背景、居住環(huán)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與我國的其他民族不同,而且在新疆不同地區(qū)之間維吾爾族的居住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習慣亦有各自的特點。因此,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維吾爾族在多種疾病的發(fā)病特點有別于其他民族。而近年來維吾爾族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隨著治療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如何改善這些患者的預后是今后研究的重點。因此,本文分析影響維吾爾族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預后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5-2014年在本院就診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剔除標準:病理類型為小細胞肺癌;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臨床病理資料不全。最終符合方案的有效病例482例,其中29例失訪剔除,實際入組453例,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細胞學或組織病理診斷明確。采用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公布的肺癌分期標準進行分期(第7版),2004年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肺部腫瘤組織學分類標準進行分型。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臨床資料搜集 通過病案信息系統(tǒng)查閱及電話隨訪,獲取入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吸煙情況、分化程度、家族史、驅動基因及生存情況等臨床資料, 進而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
1.2.2ARMS法檢測EGFR基因 采用 QIAamp DNA Mini Kit試劑盒(美國Qiagen公司)提取組織樣本中的DNA,人類 EGFR基因突變熒光 PCR檢測試劑盒(廈門艾德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檢測 EGFR基因突變。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生存分析采用Kalpan-meier法、log- rank檢驗;Cox回歸進行多因素生存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基本情況 隨訪時間截止2017年12月31日,明確死亡患者369例,其中死于肺癌的患者343例,26例患者死于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在內的其他疾病。
2.2性別因素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453例維吾爾族NSCLC患者,女117例,男336例,男女比例2.87∶1。女性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39.1個月,男性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7.3個月,女性患者的預后要好于男性患者(P<0.05),見圖1。
圖1 性別因素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2.3年齡因素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WHO老年期的年齡劃分標準是大于60歲,故以60歲為界,將維吾爾族NSCLC患者分為:≤60歲組、>60歲組?!?0歲患者190例,中位生存期29.0個月,>60歲患者263例,中位生存期29.3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
圖2 年齡因素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2.4腫瘤家族史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維吾爾族NSCLC患者中有腫瘤家族史90例,中位生存期26.5個月,無腫瘤家族史363例,中位生存期31.3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76),見圖3。
圖3 腫瘤家族史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2.5吸煙史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患者中有吸煙史164例,中位生存期24.1個月,無吸煙史289例,中位生存期33.4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4),見圖4。
圖4 吸煙史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2.6TNM分期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Ⅰ期患者58例,中位生存期63.1個月;Ⅱ期患者76例,中位生存期47.3個月;Ⅲ期患者103例,中位生存期29.4個月;Ⅳ期患者216例,中位生存期12.1個月。各組之間的生存狀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圖5。
2.7EGFR突變狀況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影響 按EGFR基因檢測情況將患者分為有突變組(69例)、無突變組(221例)和未檢測組(163例)。有EGFR突變維吾爾族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37.1個月,無EGFR突變的中位生存期33.4個月,而未檢測的中位生存期21.3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圖6。
圖5 TNM分期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圖6 EGFR突變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影響
2.8影響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將患者性別、年齡、吸煙狀況、家族史、病理分型、TNM分期和EGFR突變狀況一起納入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分期對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有影響(P<0.05),見表1。
表1 影響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新疆是地處西北的多民族聚居地,維吾爾族和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45.73%和38.89%,兩個民族在居住環(huán)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在NSCLC發(fā)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上也有區(qū)別[1]。而本院是新疆唯一一所腫瘤??漆t(yī)院,自建院以來收治來自全疆各地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年就診量最高,人數(shù)最多,臨床病理資料及預后信息保存完整,故研究本院患者資料可以大致反映出維吾爾族肺癌患者的臨床特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NSCLC的預后因素較復雜,多數(shù)研究表明,性別、年齡對預后影響不大[2-6]。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及大氣污染增加,維吾爾族NSCLC發(fā)病率明顯升高,發(fā)病年齡也出現(xiàn)前移傾向。從本資料可看出,維吾爾族NSCLC的發(fā)病年齡趨向年輕化,中位發(fā)病年齡52歲,年齡小于50歲的患者占總發(fā)病人數(shù)的42%。有研究報道女性肺癌患者的預后比男性好且生存期長[7-8]。本研究顯示,維吾爾族女性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9.1個月,男性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27.3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0)。維吾爾族女性NSCLC患者預后要好于維吾爾族男性患者,其主要原因為女性患者中吸煙比例較少,且EGFR突變患者所占比例較大。
目前吸煙史對NSCLC生存率是否有影響存有爭議。有研究對NSCLC患者進行預后分析時指出[9]:對于一個經(jīng)常吸煙的人,肺癌的發(fā)生率是不吸煙者的133倍,其風險隨著吸入的香煙數(shù)量不同而不同。還有研究對非吸煙者和既往吸煙確診肺癌后戒煙的311例手術的NSCLC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9-10],其中吸煙者169例(53.4%),25例(8.0%)非吸煙者;既往吸煙者82例(26.4%),其余35例(11.3%)是近期戒煙者,對存活的NSCLC患者進行Cox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老年(P=0.011)、存在淋巴結轉移(P<0.01)和正在吸煙者(P=0.001),是長期生存獨立的、較差的預后因素。本資料顯示,既往無吸煙史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33.4個月,有吸煙史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24.1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其主要原因為無吸煙史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較多,鱗癌的發(fā)生率較低,且EGFR陽性患者較多。但多因素分析提示有無吸煙史不是影響維吾爾族NSCLC患者預后的指標,今后擴大樣本的研究可能能夠得到更明確的結論。本資料顯示有無腫瘤家族史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生存率無明顯變化,多因素分析亦表明腫瘤家族史不是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一項獨立的預后指標。
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臨床分期之間預后情況從優(yōu)至差依次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也說明TNM分期是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一項獨立的預后指標。本組患者中共有69例(15.23%)患者檢測到了EGFR基因突變,明顯低于我國漢族人群的突變率50.2%[11]。本研究結果還提示有EGFR突變的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7.1個月,無EGFR突變的中位生存期為33.4個月,而未檢測的中位生存期為21.3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有突變組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預后要好于無突變組和未檢測組的患者,但多因素分析中顯示EGFR突變尚不能作為維吾爾族NSCLC獨立的預后影響因素,與多數(shù)報道一致[3,7,11]。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TNM分期與維吾爾族NSCLC的預后相關,擴大樣本的研究可能能夠得到更明確的結論,這對于指導維吾爾族NSCLC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