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和蓉,夏冬梅,潘既宏,劉美容,葉嘉碧
(惠州市中大惠亞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惠州 516000)
重癥醫(yī)學科主要負責對重癥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的科室,這些患者病情復雜且變化較快,所以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質(zhì)量能夠?qū)ζ渲委煯a(chǎn)生深遠的影響,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命起到保障作用[1],但是在常規(guī)護理服務模式下,護理人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情況的幾率相對較高,所以我們需要對重癥醫(yī)學科的護理服務模式進行深入的探索[2]。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120例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給予不同的護理俯臥模式,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120例重癥患者,我院收治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全部患者本人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抽簽的方式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0例患者。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最小26歲,年齡最大81歲,平均(59.7±11.2)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例,腦出血患者12例,多發(fā)傷患者10例,重癥肺炎患者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5例,大面積腦梗塞患者4例,心肺復蘇術(shù)后患者4例,其他疾病患者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數(shù)量為36例,女性患者數(shù)量為24例,年齡最小27歲,年齡最大78歲,平均(60.7±10.6)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例,腦出血患者11例,多發(fā)傷患者11例,重癥肺炎患者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6例,大面積腦梗塞患者4例,心肺復蘇術(shù)后患者3例,其他疾病患者3例。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服務模式,對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服務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實施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完善護理人員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理念
(1)醫(yī)院在護理人員中開展相應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促使護理人員能夠?qū)?yōu)質(zhì)護理服務理念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幫助護理人員走出思想誤區(qū),從而對護理模式進行逐漸的改革和完善;(2)引導護理人員進行換位思考,對患者及家屬的心情進行感受,為護理人員樹立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意識,促使護理人員能夠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安全的臨床護理;(3)醫(yī)院度護理人員開展獎懲制度,由科室內(nèi)、患者及家屬以及護理人員自身進行護理服務評價,對于評價良好的護理人員給予相應的物質(zhì)獎勵,以此調(diào)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zhì)。
對兩組患者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護理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心理壓力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將患者對我院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很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很滿意”+“一般”[3]。
心理壓力判定標準:SCL-90癥狀自評量表內(nèi)容主要包括: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力關(guān)系敏感性、抑郁程度、焦慮程度、敵對性、恐怖性、偏執(zhí)性以及精神病性。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和t檢驗。
表1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56(93.33%)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43(71.66%)例,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n(%)
表2顯示,經(jīng)過護理兩組患者的心理壓力均得到緩解,但實驗組患者的心理壓力緩解程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
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5 6(9 3.33%)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43(71.66%)例,且經(jīng)過護理兩組患者的心理壓力情況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和緩解,但實驗組患者的心理壓力緩解程度大于對照組 患者,差異顯著,P均<0.05.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壓力情況對比 ( ±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壓力情況對比 ( ±s,分)
項目 實驗組(n=60) 對照組(n=60) t P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軀體化癥狀 37.12±5.72 19.36±1.33 36.95±6.73 23.06±1.20 12.065 <0.05強迫癥狀 35.30±4.30 20.18±2.05 34.78±4.37 25.45±2.45 11.045 <0.05人力關(guān)系敏感性 34.45±7.31 22.15±3.41 35.12±6.89 27.42±3.47 9.468 <0.05抑郁程度 43.22±9.58 33.04±7.22 44.06±8.74 36.89±8.35 9.742 <0.05焦慮程度 28.75±4.12 20.03±2.14 29.01±5.29 25.45±3.16 11.220 <0.05敵對性 19.20±2.03 10.37±1.00 18.75±3.20 13.76±1.02 10.75 <0.05恐怖性 22.03±3.45 15.00±1.23 23.10±4.55 19.22±1.37 11.223 <0.05偏執(zhí)性 19.20±2.78 12.22±0.79 18.78±3.74 14.53±1.25 12.002 <0.05精神病性 32.32±4.79 21.48±2.18 33.14±5.01 27.60±2.36 10.341 <0.05
綜上我們認為,對重癥醫(yī)學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扶服務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