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柳婧 滕菲
【摘要】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是廣西高職院校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創(chuàng)新性開發(fā)服裝設計課程以及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且自開展以來,在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y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為主要研究對象,簡要探析《服裝美學》在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中的教學效果并對其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少數民族 服裝設計 教學效果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49-01
一、影響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效果要素分析
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效果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否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技能
高職服裝專業(yè)是某些服裝設計類高職院校的辦校特色,也是服裝設計類的重要類別,旨在為社會和企業(yè)輸送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類人才?;趶V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的教學也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根據近年來廣西地區(qū)高職院校服裝設計類專業(yè)有關《服裝美學》課程的調查結果以及相關文獻綜述來看,《服裝美學》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的技能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參考各類文獻以及教學經驗加以分析,這種積極的效能主要是因為服裝美學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斗b美學》課程在結合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點的實際基礎上,進一步科學規(guī)范地為學生詮釋了什么是服裝美學?服裝美學在具體實踐中如何應用?服裝美學與其他設計要素的關聯(lián)性等,這些可以指導學生科學進行服裝設計實踐,并逐步提升他們的服裝鑒賞能力、設計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是否有助于大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
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是否有助于大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也是開展《服裝美學》課程改革的所著重考慮的要素。從實際教學來看,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開展《服裝美學》教學,在興趣培養(yǎng)方面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促進作用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服裝美學素材的編寫和內容設計等等也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同時部分教師教授的業(yè)務素質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也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從整體來看,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課程開展有助于學生興趣培養(yǎng)。一是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趶V西少數民族文化特點來開展《服裝美學》課程,其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學開展形式多樣化和多元化?!斗b美學》課程的開展不再僅僅局限于美學的本身,而是結合廣西少數民族實際,在具體的實踐調查、實習學習等逐步去感悟、學習、理解服裝設計中的美學,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少數民族文化中透漏出的信仰、審美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既而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中挖掘興趣,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點。二是信息化的推動作用。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中西文化、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已經在歷史的潮流中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顯著特征是服裝美學的作用在日益凸顯,換句話說,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關注服裝美學,并關注創(chuàng)新型的服裝設計?!斗b美學》課程的開展恰逢其時,同時也是學生興趣的重要挖掘點和培養(yǎng)途徑。此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從電腦、手機等獲取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服裝設計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可以幫助他們更加全面了解廣西地區(qū)少數民族服裝設計中透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并有助于他們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幫助他們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電腦等信息技術和設備也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教學工具,可以從各種感官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并有利于他們興趣的長久發(fā)展。
二、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不足與分析
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雖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就目前而言,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課程開發(fā)與實踐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教師對《服裝美學》缺乏正確的認知。部分教師認為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學力量應該集中于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方面,從而忽視了美學方面的理論學習和提升,既而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二是《服裝美學》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針對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而開展的高職服裝專業(yè)《服裝美學》的開展,目前尚無一套完善的教學效果評價,在相關的評價體系建設方面仍需要不斷完善和構建。三是教學中沒有立足于廣西少數民族實際。特別是在具體的實踐實訓課程上,只是單純的以學生的縫紉技術、裁剪技術、圖紙設計等技能作為評分標準,而對于服裝美學,特別是涉及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點方面的內容則一筆帶過,沒有讓學生結合本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深入探討,既而影響了部分的教學效果。
綜上,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服裝美學》教學有其積極的一面,特別是在提升學生技能方面和興趣培養(yǎng)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由于基于廣西少數民族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服裝美學》課程開發(fā)時間較短等,因此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服裝美學》的教學效果。隨著《服裝美學》教學改革的深入,這些問題也必將會得到有效解決,而《服裝美學》也將成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類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鄭軍,李小靜.高職服裝專業(yè)中“服裝美學”的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16):137.
[2]張聰.淺析中國多樣化的民族服飾[J].西部皮革,2018,40(07):78.
[3]吳穎,李正.論服裝中的美學元素[J].戲劇之家,2018(1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