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周琦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shù)學課程涉及的領域是廣泛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shù)學問題,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將數(shù)學的教與學置于各種奇妙的富于思考的問題情境之中,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課堂有效提問就是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形成良好的問題環(huán)境,引領學生去積極參與,開發(fā)學生思維,對學生的積極反應教師進行準確評價,順利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的教學過程。
目前一些低效、無效的課堂提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質量,不能真正地引起學生的思考。課堂提問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lián)系的主渠道和“鋪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點,舊中求新、從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動曲折、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過程處于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給課堂教學增添神奇的魅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在以下幾方面做好有效的提問:
一、課堂提問應具有科學性
課堂科學性提問的前提是熟知課程內容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疤釂柺裁础笔墙處熢谔釂柷氨仨氉屑毸伎己蜕髦乜紤]的問題,它所涉及的是課堂教學應該提出哪些問題以及如何根據(jù)這些問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程序的問題。同時,課堂提問科學性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是了解學生,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其認知水平,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fā)。例如:以下三個問題,大家認為哪個問題相對來說會更好。問一:我的口袋里有多少錢?問二:我的口袋里有兩張紙幣,估計是多少元?問三:我的口袋里有一元、十元和一張五元紙幣,是多少錢?問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給孩子思考的空間,第一個問題是一個沒有邊際的思考問題,它的空間太大。第二個問題中有一個兩張紙幣的限制,孩子就會對這兩張紙幣進行一個假設和判斷,這就是一個思考的空間。第三個問題就只有一個加法的答案。那么,第一個問題缺乏條件的提供,第三個問題沒有開發(fā)的空間,第二個問題就比較適中,可以讓孩子有思考,有空間,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趣味性
課堂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學。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兒童文化,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游戲、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lián)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團,形成懸念問題。如果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定消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注意到他的趣味性。如讓學生想象一張白紙的厚度,告訴他們只有0.083毫米,三次對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 = 0.664毫米,還不到1毫米。假如對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會不會比桌子高,會不會比教學樓還高?學生們則立刻活躍起來,爭論激烈,當教師宣布結果:“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學生驚訝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計算的。這種形式的提問,就能把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內容變得趣味橫生,引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動了學生思維之弦,激發(fā)了學生思考之情
三、課堂提問應具有思考性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在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探究新規(guī)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學生從多方面攝取知識并有能力進入“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例如我們會這樣提問幫助孩子們認識厘米:
師:小朋友,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你同桌上尺子的1厘米是一樣長嗎?
生:不一樣長。師:為什么不一樣長呢?生:因為他的尺子長,我的尺子短,所以我們的1厘米不一樣長。我請小朋友把兩把不一樣的尺子放一起比一比,他們驚詫地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樣長的。然后我再問:“同學們,你們認為杭州的1厘米長,還是北京的1厘米長呢?”孩子們充滿熱情,進步到一種單位和整體關系之間的發(fā)展。最后問:你覺得所有的1厘米,都一樣長嗎?形成一個問題串。在這堂課上,設計了一個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把思考、實踐的機會毫無保留地給了學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考作出比較,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對概念的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四、課堂提問應具有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
課堂提問設計要具有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在課堂提問中要引導學生探尋多角度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另外,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應留下探究、創(chuàng)新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去探究,并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更深刻的思考,使學生從中體會創(chuàng)新思維過程的快樂適當?shù)那榫程岢鰡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一堂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提問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教師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研究,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內容,講究有效的課堂提問技巧,用心體會,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才能使課堂提問真正發(fā)揮它的正面作用,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