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妹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教學技能,也是促使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提問,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氛圍,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形成有效互動,幫助學生及時反饋,從而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再加上在小學階段,教師在班級中扮演著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提問質量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注重科學合理的提問,并重視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
【關鍵詞】提問能力;小學語文;提問課堂;學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笨梢?,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職責。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高質量的提問,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知識共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同時,這也能夠促使教師認識到扮演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不再一味地占據課堂提問的話語權,而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發(fā)言和提問權力的機會,從而達到師生形成共同意識并促進教學相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提問的過程中,要注重小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較弱、好奇心強等特點,并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為依據,由此展開提問并引導提問,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有序進行。下面,我就從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積極創(chuàng)設提問空間、科學引導提問方法以及培養(yǎng)學生提問自信等方面入手,來簡單談談自己的教學感悟,同時也希望這些教學策略能夠為其他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一、建立平等師生關系,讓學生“敢”問
學生作為一個正處于發(fā)展初期的個體,教師的引導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樹立權威,這樣不僅容易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也會產生恐懼心理,與教師產生距離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就需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并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大膽提問,由此,才能夠促使學生的提問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為促使學生能夠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當代科技在其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并認識到新型玻璃的特點,我在教學中以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科學》中有關于新型玻璃制作過程的視頻,并提出問題:“新型玻璃到底‘新在了哪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并從中找到答案。待學生們觀看完后,我開展了自由回答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能夠促使學生在踴躍回答的同時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更加活躍課堂氛圍。接著,我?guī)ьI學生閱讀課文并對新型玻璃的特點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說我總結的不夠具體不夠全面,我表示出很樂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觀點的態(tài)度,并鼓勵學生進行補充與完善,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接著,我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融合,從而使得“新型玻璃”的特點更加明確地凸顯出來。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更加親近,利于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順利發(fā)展,提高提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創(chuàng)設提問空間,引學生“想”問
巴普洛夫說過:“通過懷疑能夠發(fā)現更多問題,能夠推動個體進行深入研究,并激發(fā)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懷疑,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對事物的懷疑以及質疑能夠不斷提升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發(fā)現更多的新問題。所以,為在保護學生個性和天性的基礎上發(fā)展,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提問空間。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激發(fā)潛力和濃厚的興趣,也能夠讓他們學會用開拓性思維進行思考,并抱有積極端正的提問態(tài)度。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為促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巴金先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并對“鳥的天堂”所蘊含的內涵認識得更加深刻,我開展了問題提問教學課堂進行教學與引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會聯想到什么?”學生們思考后,有的立刻提出:“鳥為什么會有‘天堂?那里又是哪里?”還有的學生提出:“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呢?”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通過我的引導自主地提出問題,表達出自己的疑惑。接著,為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鳥的天堂”,我?guī)ьI學生一起閱讀課文,并針對描寫“天堂”的句子進行重復閱讀,提煉出句子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文中描寫道:“一部分樹枝才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從中提煉出“臥”“翠綠”“明亮”“生命”“顫動”等詞,讓學生去真切地體味,從而感受到作者對“天堂”的無限熱愛之情。
三、科學引導提問方法,使學生“會”問
要想使學生的思維達到高峰,就必須要有激發(fā)思維空間的氛圍,所以在提問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開展探究式提問、階梯式提問、邏輯式提問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學,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從多方面認識問題,利于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習提問的方法,并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樂于深入探求問題的內在本質,通過對問題的解答獲得新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例如,在教學《鯨》一課時,為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并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的手法,如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提問教學課堂,并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提問的技巧。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動物世界》中有關于鯨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更直觀真切地感受到鯨的龐大外形和生活習性。接著,我提出探究性問題;“普通的魚類與鯨有什么區(qū)別呢?”以此啟發(fā)學生思考,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與討論,從而對鯨形成新的認識。然后,我提出:“鯨屬于什么動物?魚又屬于什么動物呢?”使得此問題與第一個問題之間形成一定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對第二個問題認識得更加具體深刻。通過學生們的閱讀和討論,最終知道鯨為哺乳動物,并對鯨的形體特征認識得更加清晰。最后,我鼓勵學生按著我所提問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質疑。如有的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鯨在海洋的哪里生活呢?”“鯨的叫聲是什么樣子的?”等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也使得學生的提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培養(yǎng)學生提問自信,促學生“樂”問
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期待被夸獎被表揚的需求,這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更加將注意力專注于課堂之上,從而有效提高提問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夸獎和表揚學生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程度,并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具體的表揚,這樣能夠讓學生更準確地明白,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得真切,進而更加真心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因為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跡,勾勒出了一位杰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所以,為促使學生通過京張鐵路修建的艱難感受到詹天佑對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并從內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以提問課堂的方式開展了教學。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京張鐵路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這條鐵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意義不凡,并且它有個奇妙的地方,學生們請仔細觀察這條鐵路到底奇妙在哪里?”以此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接著,學生指出“人”字鐵路的奇妙特征,我對此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如“你回答得很棒”“你觀察得很仔細”這樣的表揚,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接著,我在圖片中標記出“人”字形的鐵路支道,并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從而幫助學生對“人”字形鐵路認識得更加真切。同時通過閱讀,學生感受到修建鐵路的艱難和詹天佑不放棄、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最后,我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并由其他學生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高漲,也樂于提問、樂于探究,最終有效達到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認知聚焦的載體,也是引起學生興趣和認知的前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鼓勵學生主動去質疑問題,并能夠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疑惑,大膽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更全面地體現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自主意識,也能夠促使學生感受到提問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提問能力,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季有東.淺析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J].學周刊,2018(2).
[2]江榮華.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2).
[3]胡媛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