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教學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習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與意義,它是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yīng)該朝著精準化的方向不斷深入并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本文根據(jù)筆者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精準化課堂實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與觀點,以期為相關(guān)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幫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精準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習作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前我國語文教學大綱中的“作文”相比,現(xiàn)在的“習作”在學生對自身所學知識的掌握以及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需要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解析,并分解成不同的學段,最終制定出適合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進而力求習作課堂教學的精準化。
一、依標扣本并制定精準、合理的教學目標
所謂“依標扣本”,指的就是按照新課程目標并緊扣文本教材來制定習作教學目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新課程標準已經(jīng)將其分為幾個不同的學段,并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循序漸進的提升。另外,小學語文課本教材中的文本、習題也是根據(jù)課程教學目標而安排的。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專題訓練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由于年齡問題,小學生在知識儲備方面還是比較匱乏,在對周圍生活的觀察方面也不夠細心……很多學生在習作課堂練習中經(jīng)常因為“無米下鍋”而生搬硬套,甚至是胡編亂造。通過對這種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得出,學生腦海中的寫作素材匱乏,是因為其對自身周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心;寫作時感覺無從下筆,是因為其情感表達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因此,身為教師,需要朝著“表達具體、感情真實”的方向去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制定出精準化的習作教學目標,即不斷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并引導學生將自己心中所想以及真實感受具體地表達出來。
二 、循序引導并進行精準的寫作方法傳授
正所謂“學習從模仿開始”,小學生年齡尚小,在寫作方面不僅素材積累不足而且經(jīng)驗偏少。因此,教師應(yīng)該為學生準備一些精品素材以供學生進行閱讀,讓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多積累素材。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寫作主題為學生講解寫作技巧,以對其進行精準的寫作方法指導。例如在課堂中讓學生以“自身觀察到的夜空現(xiàn)象”為題進行寫作時,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星空”圖片展示給學生對其進行視覺上的沖擊,激發(fā)其對于浩瀚宇宙的無限想象。教師為學生講解一些關(guān)于宇宙方面的科普知識,如月缺月圓、流星飛逝、星座奇觀等等,讓學生在感受濃厚的課堂趣味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另外,教師還應(yīng)該給學生講一些關(guān)于寫作主題的深化故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等,以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無限想象力。上述教師的做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再感到“無米下鍋”,而是“有料可報”……如此,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其閱讀的文章或者素材,讓其不僅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還要學會借鑒閱讀素材中的寫作技巧。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便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三、選取典型并進行精準化習作講評
所謂“習作講評”,就是由教師帶領(lǐng)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檢驗、歸納、反思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整個習作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僅僅是及時糾正學生在習作方面錯誤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習作水平升華的有效途徑。在“習作講評”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挑選出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案例作為講評素材,抓住“特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對錯,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評對自己的作品得出一個心理評分,進而明白自己應(yīng)該朝著什么方向進行努力。
另外,教師一定要將“寫真物、說真話、抒真情”貫穿在整個講評過程中,促使學生在習作中進行合理的“事物串聯(lián)”并展開合理想象,這樣才能寫出真正生動、具體、打動人心的文章。除此之外,在習作講評過程中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對學生作品進行批評或者夸獎。講評本身就是一個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反思、升華的過程。教師應(yīng)該在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勞動成果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自改、學生互改、師生共改以及佳品鑒賞……讓學生通過作品信息互換進一步感受到習作教學的強大樂趣。
四、循序善誘并激發(fā)學生對習作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精準化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培養(yǎng)學生對習作教學的興趣,正是有效提升習作教學質(zhì)量的催化劑。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且想象力豐富。如何利用科學而有效的手段,引導學生將心中的豐富想象力通過筆尖表達出來,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yīng)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zhì)量是否能夠得到提升的關(guān)鍵所在。在孩子心中,“山川河流、百鳥走獸”是一幅五彩斑斕、樂趣橫生的畫面;“風土人情、日常生活”中包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素材。但是,對于年齡幼小的學生而言,每天所聞、所見的新鮮事物實在太多了,以致于其隨便看上兩眼便輕易放過,即便是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也不會用心去體會,更談不上主動將耳之所聞、眼之所見、心之所想用筆尖記錄、表達出來了。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點滴抓起,利用一些細節(jié)化的指導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例如讓學生以“自身難忘的經(jīng)歷”為題寫篇作文,有的學生只會平鋪直敘,作品毫無亮點;有的學生在故事表達能力方面欠缺,作品結(jié)構(gòu)不夠完整;還有的學生甚至借用、抄襲他人作品……對于此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采取循序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寫作。首先,要幫助學生確定寫作目標。每天發(fā)生在學生周圍的事情有很多,究竟哪件事情讓其久久不能忘懷?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還是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是關(guān)于自己與家人的,還是自己與朋友的?一旦目標確定之后,接下來就比較容易了。其次,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注重細節(jié)。例如,在寫作自己難忘經(jīng)歷的時候,無論是發(fā)生在與家人、同學還是他人身上,一定要增加一些對人物表情、神態(tài)、心理方面的描述,這樣可以使人物形象顯得具體、豐滿,同時故事也會顯得更加真實。另外,教師還應(yīng)該讓學生看到寫作的意義。例如,有些學生的難忘經(jīng)歷是關(guān)于自己母親的,教師可以引導其將作品改變成“致媽媽的一封信”……這在學生的品德教育方面會起到相應(yīng)的作用。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方向是讓學生“講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與套話”,盡最大努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與思維,不斷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其在遵循實際生活的基礎(chǔ)上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類似于對語文知識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所學知識進行充分挖掘,進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文中關(guān)于小學語文習作精準化的觀點都是編者的個人淺見,還需要相關(guān)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劉顏,李藝.習作教學精準化課堂實施策略例談[J].廣西教育,2017(40).
[2]周玉麗.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精準指導”[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
[3] 吳勇.“精準知識”:習作教學“教”的著力點——習作知識“精準化”的教學追求[J].小學教學參考,2016(13).
[4] 辛中華.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7).
(編輯:馬夢杰)